大学生直言:同妻是同志们的牺牲品

标签:
吴幼坚73岁同志母亲大学生《彩虹》读后感同妻是同志们的牺牲品情感 |
分类: 彩虹之声 |
本文题图插图均由73岁退休编辑、同志母亲吴幼坚2020年11月9日傍晚摄于广州东山湖公园。
大学生直言:同妻是同志们的牺牲品
□
昨天我发博文:男同感染艾滋传给已婚男友后求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a5b61010304ak.html
今天选发大学生文章,批评男同性恋与异性恋结婚,使同妻成为牺牲品。文章是某大学学生上《性别与文化》课程,阅读《彩虹》部分篇章后的感想。学生共写下数十篇读后感,经他们同意陆续在此转发。
转载:同志们的牺牲品——同妻
作者:傅千庭
在我的生活圈里,所认识的同志朋友不多,也不少,但可看得出他们是如此勇敢地活着,勇于表明自己的性取向。我周围的朋友大都对同性恋话题不反感,也不敏感。活在当今21 世纪里,就不应该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了。但我读了吴幼坚老师的《彩虹》,才认识新生词“同妻”与 “同夫”。《同妻翠玉荷》的开头有这么一句让我稍微感到心酸:“只知道他不爱我,他爱同性。”
同妻,因嫁给同性恋者而把青春消耗在无爱无性的婚姻坟墓。其实不仅是同妻可怜,成长在这样的家庭模式里的孩子也感受不到和睦的家庭氛围,感受不到双份的爱。夫妻同床异梦,两方面无爱的婚姻,就算是男同与女同结婚的情况下,这种婚姻能坚持多久?同志们受困于传统观念的枷锁,为了尽孝道而祸害了别人家女儿,把她当做生育工具、应付家人的工具,甚至到最坏的结局就是耗费了女人的大好青春并让她成为无辜离异的老女人。大多数维护同性恋的人都会说同志们是这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我觉得,相比之下,成为牺牲品的“同妻”更为可怜、弱势吧。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三从四德,隐忍成了女性的文化,使女性在婚姻中,为了家庭而忍气吞声。长时间忍耐在无爱生活中生存的滋味,渴望丈夫的疼爱,渴望自己也能像其他已婚女性享受着老公每天接送上下班。就像文中提到的,女性就应该勇敢走出来,活出自己的人生。虽然现在社会上不难发现很多女强人,但还是有着同性恋者与异性恋者结婚的案例。他们,能体会到幸福吗? 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才能避免更多同志牺牲品的存在。因自己的性取向属于少数,为了不违背家人对自己的期望而草率地找人结婚,不止伤害了自己,也会伤害了其他无辜的人。
爱不分性别之差,就像梁静茹唱的“爱真的需要勇气,来面对流言蜚语”,而同志们需要多几倍的勇气。同志们也必须清楚一件事,异于常人的性取向并不是罪。他们也不需要在所有人面前扮演自己不喜欢的角色,活出自己的本性,使自己发自内心地微笑与感到心安,并为自己的选择而感到幸福满足。这,就是人活着最重要的人生价值。
11月9日早餐:汤面(南瓜、菜心、菇、两鸡蛋、少许面条);午餐:汤(苹果、鸡胸肉);晚餐:小炒(猪肉、豆角、红萝卜)、汤(猪肚、腐竹)、白米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