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吴幼坚73岁同志母亲大学生《彩虹》读后感远涛拍摄野花野果情感 |
分类: 彩虹之声 |
本文题图插图均选自郑远涛所摄野花野果(2020年8月,美国)
以平常心看待“彩虹”
□ 吴幼坚

逢周二我和旧金山远涛通话,上周因他两口子与另一对男同自驾游暂停。今日恢复正常,母子聊天时长130:51。他们八天七夜去了几个州,游览了三个国家公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我听儿子聊见闻感受丰富有趣,看他发表的几组照片也多姿多彩。本文题图插图选用他拍摄的野花野果。
他写道:“西雅图及其周边雨雪丰沛,野花漫山遍野,野果俯拾皆是。同行旅人黄教授研究生物学,教我们分辨成熟的小果子,品尝酸甜调和的原生风味。看见右下角图中那颗红宝石,野生覆盆子吧?它和它好些同类都做了我的零嘴。野花别摘,野果可食。岩石上斑斑的红迹记载着果熟自落的历史。”我回应:“花开漫山色彩缤纷,胜过城里任何花坛。特别喜欢第2、4、5幅的花 ,少见。有内行人指点,放心吃野果,我去乡下度假没那么大胆。”今年春末夏初,我多次随朋友去广州远郊山村度假,但不敢随便采摘野菜野果,只是拍摄各种野花。相比儿子镜头中的美丽花卉,我见到那些太普通了。朋友说等天气没那么热,她就带着父母邀上我回乡。期待中。

某大学学生上《性别与文化》课程,阅读《彩虹》部分篇章后写下数十篇读后感,经学生同意陆续在此转发。
作者:陈韵丽
通过阅读老师选出的文献,我觉得吴幼坚老师所著的《彩虹》包含了非常丰富的知识。我年纪较小的时候对“彩虹”这个词汇可说是认识,也可说不认识。所谓的“认识”,指的就是“rainbow”的“彩虹”,而“不认识”指的就是对“gay(同性)”的这种说法。现今的社会思想虽然已经逐渐开明、开通,但在大部分人眼里,“彩虹”——同性恋,这一组的词汇、行为都不被认可,甚至出现鄙视、戴有色眼镜去看待“彩虹”。在我看来,世俗的眼光对“彩虹”而言是一种折磨、一种不被尊重的行为。这造成“彩虹”会为了不受世俗的嫌弃、为了满足封建思想的传宗接代,而与没有爱情的异性成婚,组织家庭。这便造成了许多的悲剧发生。阅读文献过程中,我对这类悲剧感到非常难受。一个家庭当中,丈夫与妻子双方若没有感情,只为生儿育女或为了避免世人鄙视的目光,那么家中一直被蒙在鼓里的一方或晚辈,也就是孩子们,是不可能感受到幸福的。
郑远涛的《记得》提到吴幼坚老师坚持传授科学知识,不放弃向公众灌输正确思想,只有大众都明白个中缘由,接受这样的思想,性少数才能受到公平对待。“希望和乐观主义毫无关系。希望其实产生于非常黑暗的时刻。它好比黑暗中一束火焰;和对于前景的信心并不类似。”——英国作家John Berger 访谈。“希望”是一组具有魔力的词汇,好比“潘多拉盒子”的故事,尽管所有的不幸都被释放了出来,但是盒子里还留了“希望”于人间。“希望”,能给予我们正能量,在我们面对失败、跌入谷底的时候,只要心存“希望”那么凡事都能迎刃而解。虽然《彩虹》这本书不能在内地出版,但是相信吴老师的努力将不会白费,总有一天这方面的思想与知识将会被社会接受,不管任何人都能受到最基本的尊重与关怀。
总的来说,我认为社会中任何的性取向都不应该被排斥、鄙视,“彩虹”应该要被大家接受并给予尊重。根据网络资料,全球已经有16个国家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分别是荷兰、比利时、西班牙、加拿大、南非、挪威、瑞典、葡萄牙、冰岛、阿根廷、丹麦、乌拉圭、新西兰、法国、巴西和美国。在此,我希望“彩虹”能够早日被世界认同,以便减少悲剧的发生,因为生活在同一个时空、同一个世间的我们都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他们是少数而被归类为“不正常”。希望“彩虹”这个词汇可以融入大家的思想,并以平常心对待。
8月11日早餐:汤面(红萝卜、土豆粒、芥菜、两鸡蛋、半个面饼);午餐:燕麦粥、艾糍;晚餐:与朋友在外吃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