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吴幼坚72岁同志母亲北京男同恪出柜自述亲子关系家庭问题思考情感 |
分类: 出柜话题 |
北京男同自述:我的出柜之路(4-5)
□
2019年4月6日,北京男同“恪”开始在豆瓣发表《我的出柜之路》,共14篇。我全部看完并征得他同意,予以删减,加小标题再转发博客,以供更多有需要者参考。
4.出柜只是家庭问题爆发的导火索
恪2019-04-10 20:45:22
其实出柜到现在,反而越来越变成了处理家庭内部问题的事情,而不是急于让父母认可我同性恋的身份,出柜也只是家庭问题爆发的导火索,可能不出柜,日后也会因其他的问题变成导火索吧。父母始终不是以一个能够对自己负责、有主见,有自己人生态度的成年人的眼光看待我,更不是用成年人理性对理性的观念去与我沟通,完全是把我当作孩子一样。而当我的观念和主见与父母不一致的时候,父母又像是青春期叛逆的孩子,用极端的方式予以反击。很多时候父母对于同性恋,对于出柜也是了解的,他们或许不认可的不是同性恋本身,而是不认可你没有按照他们内心的模样走完人生的道路,没有满足他们始终是你的父母的控制欲和占有欲的心理。在中国,在家本位的传统中,父母永远是父母,孩子永远是孩子的文化基调,变相削弱了孩子成为成年人的独立自主和独立思考能力。当父母把孩子真的永远看作孩子的时候,家庭关系会变得畸形。他们会用爱来束缚住孩子,这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误解爱本来的样子。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去解决家庭问题的根本吧,不然只会越来越难,不破不立,祸福相生。
5.要学些心理学和沟通技巧方面的知识
恪2019-04-12 22:13:36
出柜一周,今天在协和医院做完心理咨询,也大致明白了心理医生的治疗方法。协和的医生是真正站在心理咨询的角度去看待病人,这应该是一个医生最重要的修养。先是单独和医生交谈,医生听完后说根据我的表达,依然觉得我像是一个孩子,因为我所表达的全都是希望独立、希望被当作成年人看待,却没有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思考。然后和我说目前父母对于这个信息是处于应激反应期的,每个人都会对环境的突然改变或者对自身观念、身体出现的突然冲击产生应激反应。这个应激期可长可短,一般三到六个月都有,当然也可能更长。而在应激期内,最好的办法是倾听和理解,而不是一再的争执和刺激。之后又谈到父亲所说的遇到困难一家人就要齐心协力,就要一起生活共渡难关,被医生反问觉得是我遇到了困难还是父母遇到了困难。其实真的是父母遇到了困难吧,就像之前男朋友和我说过的观点,从现实层面看,我们是出柜了,但却把父母关进了柜里。所以出柜,更多的是帮助父母分担痛苦,尝试理解。之后母亲和医生交谈的时候又多次说到了死死死的,在旁边默默听着的我都觉得好笑,这段时间我算是死的次数最多的了,想来就算我是有九条命的妲己或灵猫,都不够死的吧。不过这几次医生也都明确了性取向是没办法改变的,很多时候确实也是天生的。其实说到底医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只是外人,无法去说服谁或尝试改变谁,而家庭内部的问题需要家庭成员间自己去解决。之后又和医生谈了是否要向其他亲戚说明并由他们来劝说父母,以及是否要离开父母以利双方冷静,医生也只是说各种方式都可以去尝试,但是也要根据自己家庭的情况来处理。
出柜这段时间,很多次觉得自己幼稚得像一个孩子,深感知识的匮乏和思想的肤浅,最近开始多方面多角度地去学习,迫在眉睫的是学习一些心理学和沟通技巧方面的知识。今天在协和医院和医生交谈的时候,也深刻体会到了心理医生的非暴力沟通方式。虽说人不可能完全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是我自始至终都坚信的一点,人人都是一座孤岛,但在交流和沟通过程中,却应该更多地去体察对方的心理感受,照顾对方的心理感受,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同时也提出自己的需求。这可能就是不卑不亢的含义,讨好型人格和过分强势的人格其实都不利于健康关系的建立和良好沟通的开展,人都应该做到的是为自己负责,为自己生存和生活。父母用爱绑架孩子,情侣用爱绑架对方,都是畸形的。这条路真的很难走,但是人生哪有容易的,在日常各种纠结困扰的生活中,也要找到开心起来的方式。有时候觉得,再苦再累,也要活得像一个孩子啊,单纯而美好就可以了,不要成为一个油腻圆滑的人,太深刻做不到的话,就傻傻的天真的也蛮好的,啊哈哈哈。
未来可期,温柔以待,内心要丰富而坚定。(待续)
1月22日-2月3日不办邮购,需要《彩虹》者请抓紧时间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