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三年前旧作:珠江秋月夜

(2019-09-15 21:10:59)
标签:

吴幼坚

同志母亲

吴有恒诗词

珠江秋月夜

旅游

分类: 大千世界
十三年前旧作:珠江秋月夜
2006年我发表本文时从网上选用此照片做题图。

 

十三年前旧作:珠江秋月夜

 

□ 吴幼坚

 

题外话

 

       昨日农历八月十六,人们忙着过节,网友来信也比平时少。我白天出门活动(因下雨无法在东山湖公园独舞,临时去海印桥下锻炼),傍晚在家上网。接到要买《彩虹》来信立即回复,现发出来希望促促邮购——

 

20190914 17:32您好:今天偶然在网上看到您出版《彩虹》一书,很想买来看看,可还有吗?非常感谢您对这个群体的付出,非常敬佩您!祝您身体健康,可以继续为这个群体发声!感谢!!!2019914

20190914 17:39你好!我正在电脑前做事,接到你的邮件,便及早回复。感谢你对我做公益的关注理解,《彩虹》自费出版,自办发行,靠邮购销售3000本进度慢,还有相当多。(邮购办法略)

 

今日重发2006年旧作,起因是读到网友评论,引我回看那篇《珠江秋月夜》并回复。想想那文章虽在《广州日报》发表过,但博文读者甚少,感觉有点惋惜。八月十四我刚与友人漫步海印桥,观赏珠江秋月夜,那天没细写景物(这十几年忙公益,发文实用性强,文学性弱),敝帚自珍,决定重发13年前小文。

 

用户5396730863 评论:2019-09-15 14:55:33  珠海生明月,丹心托夜潮。……此诗我在1980年在佛山师专读中文专业二年级时,看报纸发现此诗并且当场念了下来。到现在仍能背得出,但是忘记了题目。请问你可以告诉我么?来自博文《珠江秋月夜》 

2019-09-15 16:34:14 应该是父亲吴有恒咏羊城八景其中一首《珠海丹心》吧。还写有《红陵旭日》、《东湖春晓》、《越秀远眺》、《鹅潭夜月》等等。来自博文《珠江秋月夜》

2019-09-15 18:45:59 我傍晚特地查看《吴有恒文选》第一卷,看到那首诗题目是:海珠广场广州解放纪念塑像  一九七八年广州 来自博文《珠江秋月夜》(坚注:重发旧文时我加上诗题)


十三年前旧作:珠江秋月夜

正文:珠江秋月夜

 

    200611月旧作)

 

       自小生活在广州,与朋友漫步珠江之畔,是我近年一个爱好。报上说,115日(农历九月十五)是丙戌年(狗年)戊戌月(狗月)戊戌日(狗日),而19时至21时是戌时(狗时),2058分,月球、地球和太阳排成直线,将出现百年不遇的天文历法现象:四狗齐贺月最圆。为此,我特地邀一位外省朋友去赏月。

 

       约定在海印桥的北引桥下碰头。桥底有水池、雕塑和广场。时间尚早,数十个几岁到十几岁的孩子,足蹬溜冰鞋,飞燕般滑行。每晚8时,会有许多中老年人来到临江的圆形舞池跳舞。桥外繁茂的花木间,安装着各式新颖奇趣的健身器材,老人小孩们玩得笑声阵阵。

 

我们步上海印桥,明月已高挂东方。月下的二沙岛优雅宁静,只见车灯闪亮,川流不息。我告诉朋友,二沙岛大规模开发前,先生和我专程去照相,背景是又高又密野性十足的芒草,或者岛边密簇簇的水浮莲。现在岛上除了高档住宅区,还有体育中心、广东美术馆、星海音乐厅……朋友说,他见过冼星海高扬双手指挥的塑像。我还告诉他,海印大桥是198812月底通车的,先向市民开放三天,人们扶老携幼,在桥面流连、照相,我和先生也领着儿子来看热闹。之后,新桥、广厦相继建成,看不过来了。

 

下桥后顺滨江路往西,堤外,珠江缓缓西去。两岸榕树被枝桠间的绿灯照得翠绿眩目,与金黄的路灯同映水中,为珠江缀上双色的花边。过去灯光昏暗、行人稀落的江畔,如今路宽了,景靓了,新建楼宇越来越受青睐,河南也敢与河北媲美。沿途有许多人散步、蹓狗,间或有双人或三人共骑加长自行车经过;老头子面朝珠江金鸡独立,老太太边走边把手拍得啪啪响;年轻情侣在石凳上卿卿我我耳鬓厮磨。我们倚着石栏杆回望,海印桥金碧辉煌。我事先查过资料,便介绍说,这座双塔单索面斜拉桥全长125米,塔高57.4米,由186根钢索星形拉固。有人形容它,白天像一艘双桅船扬帆远征,晚上像两把大竖琴悠然奏响……朋友问:“你不觉得更像两只大鸟向上飞翔吗?瞧,塔顶圆孔被灯光照亮,分明是眼睛嘛!”我看着是很像。

 

与海印桥相比,江湾大桥年轻9岁,199712月通车,看过去是金光闪耀的“一”字。它全长900余米,主桥近300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我们在引桥下停留片刻,感受汽车从头顶上方隆隆开过的气势。继续前行,“珠江夜游”的船舶多起来。船一般为两层,借霓虹灯勾勒出轮廓,或简洁的流线型,或繁复的亭榭式,都标着醒目名号,成为流动的广告。游船与两岸灯饰交相辉映,许多建筑物整幅外墙都成了彩屏,图像不停变换,花卉,动物,飞升的汽球,转动的魔方……有幢楼逐一显出“和谐社会”四个字后,亮出一张笑脸。我和朋友议论着,夜幕下的景致比白天美,是因为不美的东西藏在了暗处。不能忘记还有贫穷、病痛、愚昧和罪恶,构建和谐社会,要做的事很多很多。


十三年前旧作:珠江秋月夜 

说着走到了海珠桥。这是珠江上的第一座桥,建于1933年。1949年广州解放前夕,被国民党政府炸断,1950年由人民政府修复。通体灰色的钢铁大桥白天显得很朴素,晚上,南北对称的两拱,钢桁之间亮起盏盏白灯,仿若天穹银星闪烁。随着交通流量日益增大,1998年,海珠桥西面建成了全长近千米的解放大桥。主桥部分是一大两小的三个拱形,全被灯光照得通透,变幻着色彩:翠绿、宝蓝、玫红、粉紫……桥下的流水也染成了彩色。朋友说,这座特大桥算得上珠江两岸的主要交通枢纽了。我说,但在广东人心中,省城的海珠桥始终是“珠江第一桥”,因为它承载过苦难,见证过幸福。正如全城的广场数不胜数,唯独矗立着广州解放纪念塑像的海珠广场,够格列入羊城八景,名曰“珠海丹心”。

 

我遥指长堤,向朋友介绍:1937年建成的爱群大厦不算醒目,但上世纪30年代,15层已是广州高楼之冠。爱群西侧是孙逸仙纪念医院。1886年,20岁的孙中山以“孙逸仙”之名在此学医。“孙逸仙博士开始学医及革命运动策源地纪念碑”一直立在院里。对了,再过一星期,11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我继续指点着:那是海关大钟楼,拐过去是六二三路。1925年,省港大罢工期间,革命群众前往沙面向英国领事馆抗议,途中惨遭射杀。人民桥头,立着“沙基惨案纪念碑”。

 

我们走到滨江西,回望人民桥,觉得其实挺普通,但这座1967年落成的700米长“珠江第二桥”,曾为沟通珠江南北发挥过极大作用。那时真不敢想象,从198919989年间就多了三座桥!当然也不敢想象,滨江西会变得这样美。看,一条时蓝时绿的光带绕沙面岛边流动,林荫中舞曲飞扬;酒吧街灯光璀璨,白色、绿色的光柱组成扇形,与沙面的光柱交错着映亮天际。若逢烟花汇演,焰火从白鹅潭直冲云霄,千变万化,千红万紫,更是天上人间一片欢腾。即使是平常日子,开心广场一带依然很热闹,跳交谊舞的,大合唱的,学民族舞的,各有所乐。

 

已是戌时,月上中天,万里无云。许多人不约而同仰望,果真“四狗齐贺月最圆”。都明白“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但又都祈愿着人月两圆,久久,久久。白天鹅宾馆沐浴着月光,看到它,自然想起日前辞世的霍英东先生。这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级酒店,也是第一家向普通市民开放的高级酒店。我对朋友说,老百姓会把白天鹅视作霍英东纪念碑。是的,无论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还是投身抗日洪流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抑或是站在改革开放潮头的霍英东(我蓦然想起三位都是广东人),他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都长存天地间。

 

秋风掀动江波,皓月普照羊城。朋友说,此情此景应入诗。我说,有位曾任广州市委书记的老同志1978年为“珠海丹心”题诗一首:

 

海珠广场广州解放纪念塑像

 

珠海生明月,丹心托夜潮。

波澜今壮阔,风雨昔飘摇。

伟业留磐石,其人矗汉霄。

雄城春浩荡,灯火度金桥。

 

朋友打听作者,我答:吴有恒,原粤中纵队司令员,我的父亲。

 

             (刊于20061217日《广州日报》,有删节。这是原稿)

    

十三年前旧作:珠江秋月夜
2009年珠江畔矗立起广州塔,我2006年发表文章时,还看不到图中远处那座小蛮腰。


十三年前旧作:珠江秋月夜

《彩虹》:退休编辑吴幼坚2005年首次接受电视采访,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媒体上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她做公益13年,通过讲座、热线、博客、微博、邮箱为LGBT群体服务。71岁完成26万字(含16个彩页66幅照片)的纪实文集,记录与LGBT个体生命最难以忘怀的相遇,以及与独生子郑远涛(文学译者、本书责编)的故事。本书人物众多:男同、女同、同妻、感染者、同志父母、跨性别者……《彩虹》写到同志群体内自由与责任的冲突、个人梦想与家庭期望、社会现实的碰撞,写到沦为牺牲品的同志少年、同妻,内容厚重,促人思考。李银河、张北川、方刚、彭晓辉、Damien Lu(星星)等专家学者写了推荐语或作序。《彩虹》由香港历史文化出版社出版,有国际书号,每本人民币70元(含国内除港澳台地区外的邮政快递费)。若汇款100元要一本《彩虹》,可获原定50元的纪实文集《广雅知青阳山情》或1993年版吴幼坚个人影集《这一株三色堇》(仅剩几本均有残缺),请在附言写明选哪本。知青书和影集各有特色,不会再版,我同样想趁健在时寄出,让它被爱书者拥有。需者发信wuyoujian1947@163.com  向吴幼坚查询,也可私信@三色堇吴幼坚 查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