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放TA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标签:
吴幼坚72岁同志母亲北京男同读《彩虹》宣传《彩虹》促进邮购情感 |
分类: 彩虹之声 |
2012年4月20日,退休编辑、同志母亲吴幼坚65岁生日前夕在华南农业大学举办公益讲座后,与上前咨询的女生交谈。那几年彩虹活动丰富多彩鼓舞人心。
转载:“放TA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 吴幼坚

2012年4月22日阿坚应邀做嘉宾,在真人图书活动中被广大读者阅读。
年初,远涛在豆瓣开了《彩虹》条目: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427227/

阿坚突出同志母亲身份,参加各种活动都带上彩虹旗,身上也必有彩虹元素。
“放TA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作者:允鸣兮
初 识
最早知道吴幼坚,应该还在2011年。那时我念大三大四,离完成自我认同不久(2010年底我完全意识到自己的性倾向),通过新浪微博和博客,得以认识这位“中国第一位在媒体上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出柜(和同性恋者)的母亲”。
也正是从那一时期开始,我逐渐地了解了更多的LGBT相关知识。大学毕业半年,离开省内,来到北京在同志网站淡蓝网(后转型做同志社交应用Blued)工作,前后近四年时间。这期间,我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围绕公司的公共关系、媒体报道及同志公益。因此,尽管缘悭一面,未和吴妈妈有过直接沟通,但对吴妈妈却一点儿也不陌生。
不仅如此,我在豆瓣关注吴妈妈的儿子、文学译者郑远涛也已有较长一段时间(那时他还居住在大理,如今在旧金山和伴侣一起生活工作),其所译英国作家玛丽·瑞瑙特(Mary Renault)的“亚历山大三部曲”——《天堂之火》《波斯少年》《葬礼竞技会》也陆续购齐。2015年10月,出版社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举办他翻译的张爱玲《少帅》简体版首发式,我也去现场参与了活动(活动是宋以朗、陈子善、止庵三位先生任嘉宾,远涛并未在场)。
年初,看到远涛在豆瓣发表他对母亲这本书的短评,得知吴妈妈纪实文集已出。点进本书条目,见出版社为“香港历史文化出版社”,且豆瓣未提供各大网店的购买地址。于是心想书可能一时难在内地买到,就暂且放下。三月中旬,见豆瓣上仍无购买渠道,想到或可去吴妈妈的微博和博客上看看,也许会告知如何购买。
果不其然,需要向作者直接邮购。我这才了解到它的“生不逢时”:本想在内地出版,最终只能自费在香港出,共印3000册;无法在实体书店和网店销售,没有媒体报道,又缺乏读书会、分享会之类活动,向图书馆捐赠亦未如愿,仅靠邮购慢慢流向读者。吴妈妈在后来给我的豆邮中自陈,“因此作者本人必须加劲,也盼朋友们给力”。
看到吴妈妈的“加劲”,自叹弗如之外,我想起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那句有名的话——“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这位肩住闸门、坚韧做事、保持淡然心态的是一位72岁的老人啊。

所 感
通过邮购拿到书和《爱是最美的彩虹——同志母亲吴幼坚视频选》双光盘(我想着将来可以放给父母看)后,先挑选了代序《记得》、“母与子”上下篇(我以为作者写儿子、自己以及先生与父母的这篇,是全书最温柔的一篇)、《青空旅舍》来读。到本月,因去职有了较多空闲时间,终于细读完全书。
责任编辑郑远涛对全书内容概括得好:“《彩虹》写到同志群体内自由与责任的冲突,个人梦想与家庭期望、社会现实的碰撞,写到沦为牺牲品的同志少年、‘同妻’,沧海一粟,意味深长。”“纪实总会静静呈现一种独特启示,有些故事温暖人心,有些不乏深刻之笔,有些揭示的悲剧实在惊心动魄。”而全书最让我“惊心动魄”的便是那“沦为牺牲品的同志少年、‘同妻’”。
前者来自终篇“安魂曲”:《寄往天堂的黄百合》。我并非第一次听到主人公“小雨”的名字——2016年初,吴妈妈在为魅族手机拍摄的公益短片中即提及小雨的故事(这部短片做得非常好,我看过多遍,并多次向朋友推荐。观看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872513/ )。但视频的讲述难具体,读完《寄往天堂的黄百合》中的对话与述往,我才清楚,与小雨的这段相遇竟如此地让吴妈妈刻骨铭心,“我对儿子还不至于这样一写就有泪”。
对逝者,读者终归只能缄默。但可能因为主人公与我同年,加之背景(从文中可看出其应当出身富商财团家族)、经历较特殊(被政治婚姻、家族利益绑架并吞噬,最终“以弱者的姿态向剥夺自由的长辈,作了此生唯一的、最后的抗争,粉碎了两个家族联姻的梦想”),这位多愁善感、有良好文学修养,能用中英日三语写作、弹吉他的小雨,与喜欢的日韩混血男生同上庐山欣喜合影的小雨,在母亲、初恋男友和未婚妻之间摇摆无助的小雨,对未曾谋面的吴妈妈心怀感激与说对不起的小雨——这位19岁少年的模糊身影久久在我眼前不肯离去。

为爱勇敢 @三色堇吴幼坚丨中国首位公开支持同性恋子女的母亲_哔哩哔哩
另一个来自《同妻翠玉荷》。按推算,“半生光阴换一个常识”的翠玉荷女士今年应该已经75岁高龄了,她那肆意而为、“蜜月都不让新娘在新房住”的同志丈夫和另一篇《黑色蜜月》中“同妻”小江(今年应该已36岁)的前夫是两个时代的男人,但同样隐瞒性倾向进入异性婚姻。他们在面对欲望驱使和家庭责任时的分裂与假面,实在让人愤恨唏嘘。而“同妻”呢,“她们的感情、热情、爱情,都被魔鬼吞食了!”读人照己,我庆幸自己的“觉悟”。
此外,带来触动的人物与故事还有很多:科研军人蓝天与阿坤;同志母亲“萍”对儿子及年长其三十岁的外国伴侣的接受;形婚的70后博士出柜后父母意想不到的理解;《男人们》中的阿铃、卡卡和小浩;《三男一宅》的Tommy、Joe和他们的儿子Jack;在加拿大主动开启荷尔蒙治疗并与父母理性沟通的“晓星”;独自赴泰国完成性别重置手术的“靖”;从江西骑行至拉萨的HIV感染者……读完后,我产生了这种感觉:每个个体的生活都是一本书,这里的主角不过是LGBT。
在我看来,对本书内容总结得最好、文字评价最公允的,不是别人,正是作为儿子和责编的郑远涛。可以看出,他浸淫于张爱玲作品、从事外国文学翻译多年,学养比母亲深厚,文字也比母亲凝练,但诚如其在本书代序《记得》中所言:
“走过十几年公益之路,母亲写出这一部素材的组织有点笨拙,但内容厚重、感情真挚的书,记录她与LGBT个体生命最难以忘怀的相遇。《彩虹》所写大部分是吴幼坚亲身认识、多次会面的人(好几位我也见过),其余是她以电邮电话交流的朋友。她本行是编辑,人生阅历不浅,写作经验却有限,笔下题材既然每每涉及主人公横跨十廿年乃至几十年的生命历程,虽数易其稿,种种技巧不尽完美之处仍在所难免。这些故事据实写来,有时线条欠分明,描写乏诗意,惟愿读者和我一样感受到她那一份诚。”

2012年4月22日阿坚在广州的真人图书活动现场与读者们交流。
继续燃烧 继续起舞
读本书前后,我在想,吴幼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关于她的公益工作,我以为仍是郑远涛总结得最好:
“十几年来,多少曾经投身同志公益的人早已淡出,包括我自己。长江后浪推前浪,年龄的增长、时代的嬗变,自会给每个人带来心境的转换与新挑战的进逼,本也无可厚非。家母吴幼坚却以高中文化、退休老人之身,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公益的前阵,组织活动,接听热线,勤写博客微博,接待应答无数采访者,走进无数校园教室和社会大课堂演讲《爱是最美的彩虹》,在课堂上扬起彩虹双扇漫舞……事必躬亲,无惧谩骂,她的辛苦非常人能够体会,她从不懈怠的热情和理想也每每令我自愧弗如。”
关于她的身份和性格爱好,她自己已有邮箱、微博和博客中的标签概括——退休编辑、同志母亲、无党无派、普通公民;老知青、同性恋亲友会联合创办人、独立公益人;喜欢旅游、随意摄影和轻松跳舞;浪漫情怀、崇尚自由、尊重人性。
关于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70岁所立遗嘱之外,她也在一篇文章中用沈从文的话概括了:
“远涛从旧金山飞回广州陪护父亲时,去广州图书馆借回《沈从文的后半生》一书,推荐给我阅读。先生在家养病那些天,我每日守在床边都看这书,他去世后我才继续读完。感受一言难尽,但有两句我抄录下来,觉得十分对心思,余生也会像沈从文这样做:
我想这就是阿坚。“热爱”一词常被滥用,但吴妈妈就是一个真实活着的、热爱生命的人。
另外,我还想起《哈利·波特》中哈利所在的格兰芬多学院。格兰芬多学子最重要的品质之一是“勇气”——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用来为每年入学的新生进行分院的分院帽会说:
“……你也许属于格兰芬多,那里有埋藏在心底的勇敢,他们的胆识、气魄和豪爽,使格兰芬多出类拔萃……(You might belong in Gryffindor,where dwell the brave at heart,their daring, nerve, and chivalry,set Gryffindors apart)”
那么,我想,如果给吴妈妈戴上分院帽,她一定会被分到格兰芬多。

2012年4月22日在真人图书活动中与读者交流。
《彩虹》:退休编辑吴幼坚2005年首次接受电视采访,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媒体上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她做公益13年,通过讲座、热线、博客、微博、邮箱为LGBT群体服务。71岁完成26万字(含16个彩页66幅照片)的纪实文集,记录与LGBT个体生命最难以忘怀的相遇,以及与独生子郑远涛(文学译者、本书责编)的故事。本书人物众多:男同、女同、同妻、感染者、同志父母、跨性别者……《彩虹》写到同志群体内自由与责任的冲突、个人梦想与家庭期望、社会现实的碰撞,写到沦为牺牲品的同志少年、同妻,内容厚重,促人思考。李银河、张北川、方刚、彭晓辉、Damien
Lu(星星)等专家学者写了推荐语或作序。《彩虹》由香港历史文化出版社出版,有国际书号,每本人民币70元(含国内除港澳台地区外的邮政快递费)。若汇款100元要一本《彩虹》,可获赠原定50元的一本书:纪实文集《广雅知青阳山情》或1993年版吴幼坚个人影集《这一株三色堇》(有残缺),请在附言写明选哪本。知青书和影集各有特色,不会再版,我同样想趁健在时寄出,让它被爱书者拥有。需者发信wuyoujian1947@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