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逊:《彩虹》的意义给予多高评估都不过分

标签:
吴幼坚72岁同志母亲作家李逊推荐《彩虹》何谓最成功的的人生情感 |
分类: 彩虹之声 |
72岁的退休编辑、同志母亲吴幼坚2019年6月17日与男同阿威结伴去广州南沙游玩,在客运港附近海边留影。
李逊:《彩虹》的意义给予多高评估都不过分
□ 吴幼坚

转发李逊读后感前重提旧事:2009年10月间,作家刘仰《同性恋为何会被“歧视”》一文,引起众多反驳,我也发文表态:请看几位作家对同性恋的评说
李逊是善于独立思考、富有文学天赋的作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非常活跃,常在《上海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坚补注:有小说《坐在门槛上的女巫》、《走过黑暗》等多篇获奖)。他用网名写博客,针砭时弊痛快淋漓。他2007年5月就公开表态:“呵呵,我就觉得你够伟大的,不必回避这个字眼。这个词以前老给别人用,现在也该轮到自己了。……网上就是这样,如果你的文章浏览量一高,垃圾必然就会来的,太正常不过了,我还没看到有谁不挨砖遭骂的,尤其是在你这里,就更难免。别理那些人,犯不着。……因为有太多同性恋者羡慕你儿子拥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所以无论你怎样想低调都是不可能的了,你将不得不成为一面旗帜。好在你也不惧怕成为旗帜。我当然会支持你。我一向认为世界是每一个人的,而不只是大多数人的。”7月他读《关于同性恋的七个问答》后发表评论:“珍爱生命,远离傻逼。”2008年6月他读《琴恩才是第一个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后,写道:“阿坚,再次来看看你。祝你一切都好。很高兴在你后面的跟帖看到,恶毒的谩骂越来越少了。” 我回复他:“感谢你从我最初站出来时就旗帜鲜明地支持我,你这样的作家才真正理解人性。祝你健康快乐幸福!”
十年过去了,我与李逊没见面,只偶尔浏览他博客,却不知他仍关注我。今年初我给他邮寄《彩虹》,希望他写篇读后感,他说那段时间很忙,忙完就写。年中我发私信催稿:“逊哥儿:我结束俄罗斯自由行回广州一周了。全程13天发俄罗斯游踪12篇,剩余内容过后再写写。回来立即继续宣传《彩虹》,自费出版3000本,头半年算有一定热度也不过售出1000本。目前形势不利,怕那2000本要拖几年。我72岁了,不想留手尾,希望尽早将好书给到读者。你永远会忙吧,何时才算忙完呢?请安排出时间写篇读后感给我转载,作为相识几十年文友,为我这位同志母亲、为这本《彩虹》纪实文集,说点话以促进邮购。谢谢!” 他很快回复:“交作业。”感谢他兑现承诺,再一次支持了我。

读《彩虹》学习如何开放地对待世界
作者:李逊
2012年的年末,我和两位女性朋友结伴旅行,在缅甸蒲甘的一座佛塔里,遇上了两个马来西亚的小伙子,他们长得高大帅气且非常阳光,待人友好,显得很有教养,简单的攀谈后我们即成为了朋友。第二天,我们一同拼车去游览了离蒲甘五十公里的波帕山。两个小伙子很会照顾人,他们之间的情感也似乎比友情多了点什么。同行的朋友猜测:他们是一对儿。分手时,他们邀请我们去马来西亚旅行,并愿意做我们的全程导游。不久前我们谈到马来西亚的旅行计划,我就想到那两个马来西亚小伙子,问一个加了他们微信号的朋友,他们的现状如何。她说,他们已经出柜了。我注意她的反应,云淡风清,波澜不兴。她说,那么好的一对儿,人家应该是很幸福的吧。这是我见过的最得体的对同志的态度了,既不大惊小怪,也无须去扮演一个力挺的斗士。遇上时,给予一个善意的祝福,就像祝福那些异性的恋人。实在难以接受,可以选择视而不见,毕竟人家并没有妨碍你的生活。
这些如何与同志相处的道理,在吴幼坚的这本《彩虹》一书里,都可以获得。在国内对同性恋话题还相对敏感的当下,这确实是一个难得且十分有帮助的渠道了。当然,这书涉猎的话题远不止这些,它还包括了如何去与自己的同性恋人相处,如何面对社会压力,如何选择是否“出柜”,如何做好一个同性恋者的家长……等等。几乎所有同性恋者在这个问题上遇到的困惑,这本书都谈到了。

我和吴幼坚认识于八十年代初期,那时的她风华正茂,满世界地联系作者给她任职的《广州文艺》组稿,我们都习惯叫她阿坚。我那时决不会想到,这个看上去温婉随和的女编辑,会在她退休之后,以一个惊世骇俗的同志母亲身份和她的儿子一道出柜,带头向这个处处充满偏见与歧视的话题发起了挑战,并成为一个旗帜性的人物。也许,阿坚的本意并非如此,她最初只是想告诉自己的儿子,他无须为自己的性取向担心,作为一个母亲她愿意与儿子共同分担社会的压力。然而母性的力量永远会比我们想象得要强大得多,当阿坚成为一种现象,有更多的同性恋者找到她,向她诉说自己的苦闷,希望得到她的帮助时,她勇敢地站了出来。她在新浪开了自己的博客,解答各种问题,传授自己如何做母亲的心得,这些文章经过十多年的积淀,几乎涵盖了同性恋现象的方方面面。
我一直是她博客的忠实读者,惊讶于她在回复这些问题时,从不用高高在上的语气,朴素而接地气的文字,将一个个复杂的甚至是难于启齿的问题娓娓道来,常常给人以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不仅得益于她自己的这个特殊身份,更呈现出一个拥有强大母爱的女性光辉。在我看来,《彩虹》一书的意义,无论给予它多高的评估都是不过分的,它不仅仅是解惑答疑通信记录,一本类似“知心母亲手记”那样简单的汇编,某种程度上,它也是一本很好的社会学调查手册,因为它提供了大量就在我们身边存在却一时无法公开谈论的隐形样本,这些样本,即使是一个性学专家也未必能收集得如此全面。同时,它还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在多元化社会下处理好亲情,恋情,友情的人际关系类好书,即使你家里或者身边没有同性恋者,仍然可以从这本书中学到如何宽容地待人,如何开放地对待这个世界,接受不同的价值观。在当下每个人都在大谈成功的人生,追求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时,不要忘了,最成功的人生,其实是做一个像阿坚这样的人,可以没有太多的财富,却有一颗强大的包容的心,快乐地面对生活,永远都在成长与丰富,并将自己心中的爱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这也是我们读《彩虹》一书的最大收益。

《彩虹》:退休编辑吴幼坚2005年首次接受电视采访,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媒体上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她做公益13年,通过讲座、热线、博客、微博、邮箱为LGBT群体服务。71岁完成26万字(含16个彩页66幅照片)的纪实文集,记录与LGBT个体生命最难以忘怀的相遇,以及与独生子郑远涛(文学译者、本书责编)的故事。本书人物众多:男同、女同、同妻、感染者、同志父母、跨性别者……《彩虹》写到同志群体内自由与责任的冲突、个人梦想与家庭期望、社会现实的碰撞,写到沦为牺牲品的同志少年、同妻,内容厚重,促人思考。李银河、张北川、方刚、彭晓辉、Damien Lu(星星)等专家学者写了推荐语或作序。《彩虹》由香港历史文化出版社出版,有国际书号,每本人民币70元(含国内除港澳台地区外的邮政快递费)。若汇款100元要一本《彩虹》,可获赠原定50元的一本书:纪实文集《广雅知青阳山情》或1993年版吴幼坚个人影集《这一株三色堇》(有残缺),请在附言写明选哪本。知青书和影集各有特色,不会再版,我同样想趁健在时寄出,让它被爱书者拥有。需者发信wuyoujian1947@163.com

《爱是最美的彩虹——同志母亲吴幼坚视频选》上下集共150分钟,内容含2005年以来电视采访:南方、广东、广州、凤凰卫视、美国CNN及进高校开讲座等,对同志和父母都有启迪。每套50元(含中国除港澳台地区外邮政快递费),筹款支持我做公益。需者来信wuyoujian1947@163.com
向我查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