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俄罗斯游踪十三:伊尔库茨克市郊

(2019-06-17 21:00:58)
标签:

吴幼坚

72岁同志母亲

12年前的《苏联情结》

伊尔库茨克市郊掠影

旅游

分类: 我这一株三色堇—自己
俄罗斯游踪十三:伊尔库茨克市郊
72岁的退休编辑、同志母亲吴幼坚与好友卡卡结伴赴俄罗斯自由行,2019年5月28日从广州飞抵伊尔库茨克市当日下午,步行往喀山大教堂参观,往返途中拍摄了若干市郊照片,见本文题图插图。


俄罗斯游踪十三:伊尔库茨克市郊


□ 吴幼坚


        6月9日结束为期13天的俄罗斯之旅(好些时段都在飞机、火车上),回到广州整整一周了。迅速恢复常态:每天更新博客微博、回复求助信,去东山湖公园即兴独舞,看电影看书,买菜做饭洗衣……日子就这么过着。前段旅途中条件所限,每日匆匆发一篇“游踪”,已发12篇,其余图文感想等等,有机会有兴致再发。今天查看旧博文,读到自己2007年的《苏联情结》,该文只有不足300人阅读,我感觉有重发一遍的必要。我当年推介《广州文艺》老同事陆龙威访俄文章《情怀未冷》,她写得比我这12篇俄罗斯旅游流水账要好,网友可点击文末链接阅读。

       我与卡卡5月28日到达首个城市——伊尔库茨克,下午就步行前往著名景点喀山大教堂参观:

       俄罗斯游踪一:初到伊尔库茨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a5b610102zjkw.html

    当天我们还拍摄了不少往返途中的照片,由于数量多,留待回国后发表。详见本文第二部分。


一、

12年前我写下赴俄罗斯旅游的愿望

苏联情结(2007-03-28 01:35:46)

  苏联情结

   阿坚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                                      (先生郑成波摄)

 

苏联情结

 

□ 吴幼坚

    

    拥有一台个人专用的电脑后,学会打字、上网,再学着往博客上发文章、图片,年轻人不觉得困难的这个过程,我走了35天。现在还不敢说已娴熟掌握,尤其后两项,还要边看记下的步骤,边小心操作。但总算可以偷空听听儿子远涛为我链接到电脑上的音乐了。其实具体工作几乎是他身边那男孩在做(2019年补注:那是远涛当时的男友、现在的爱人小周),一来帮帮涛,二来让涛的妈妈——他暂时仍叫阿姨——在广州多享受些生活乐趣。

   

    他俩让我开列音乐清单。除了古典音乐、通俗歌曲,我还列出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山楂树》、《灯光》、《小路》、《列宁山》……起初以为选歌很麻烦,不敢多写歌名,涛说并不难做,我才又补写几首,于是有了一长串。涛回信说:“需添加的苏联歌曲我们明天会补充上去,如果都能找到的话。其实你应该去俄罗斯旅行,不过我太不熟悉俄罗斯文化,否则我们可以把俄罗斯列为出国游首选目的地。”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实现这个梦想。现在,听着青年时代耳熟能详的苏联歌曲,心弦依然被拨动,热血依然会沸腾。我们整整一代如今六十上下的人,都有着深深的苏联情结。我在广雅学了6年俄语,初一时就由学校牵线,与苏联姑娘柳芭通信。那时差不多每个同学都交了苏联朋友,虽然大家掌握的词汇有限,写的信几乎如出一辙,但都寄托着少年人对那遥远国度的向往。我还记得头回听亲戚文姨和高叔男女声二重唱:“在那遥远地方,那里云雾在飘荡,微风轻轻吹来,麦田里翻波浪……”悠美的歌声回旋跌宕,引领我变成一只云雀上下翻飞,鸟瞰着一幅巨大的俄罗斯风景油画。另外一首给我的感觉则是成千上万人在行进中高歌:“我们祖国多么辽阔广大,她有无数森林和田野,我们没有见过别的国家,可以这样自由呼吸……”那时我想,什么时候咱中国人也能如此骄傲?我们通过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知道了卓娅和舒拉,知道了保尔,还有伟大卫国战争中的青年近卫军,在远离莫斯科的地方建设祖国的志愿者……他们成为中国青年的榜样,以至曾用过一首苏联歌曲代团歌。当那年轻的歌声响起,每个共青团员都产生一种献身祖国的冲动。所以,苏联解体令我们那一代人深为震惊和惋惜!如今,许多人退休后重新复习俄语,练唱苏联歌曲,积极排练演出,为的是给那份昔日情怀以慰藉。

  

    我在《广州文艺》时的同事、不久前退休再返聘的副主编陆龙威,是与我相知甚深无话不谈的女友。20多年来,只见她把全副心血投入工作,几乎没见过她以个人名义发表文学作品。龙威给人印象最强烈的是银铃般的笑声,我曾想过若为她写篇短文,最恰切的称谓是“小鹿纯子”——日本电视剧集《排球女将》的主角。早些时候,龙威拿给我一篇散文,是她赴俄罗斯旅游的感想。读着她的《情怀未冷》,仿佛看到作者眼中隐隐的泪光。龙威写出了我们那一代人心中的话,因此,我不仅在2007年第3期《源流》编发了该文,还要在我的博客上加以推介。

  

    借此机会补充介绍:我在“五味杂陈-人生”栏目中,推介了《广州人的魅力》。该文作者陆北威是陆龙威的姐姐,《南方日报》资深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革”前,姐妹俩就读于著名的广州市第二中学。龙威其实也是能写的,我期待着不断读到她两姐妹的佳作。

   

    又,本文题照摄于建成不久的广州天河体育中心,那时我40多岁。照片收进《这一株三色堇》前,我请当时已颇有名气的中年女作家何卓琼配诗(她是直到今日仍不断有佳作推出的我省女作家之一,能保持这种创作状态很不容易!)。印象中没见过她发表诗歌,但她很快就为我写了以下这首《一池春水》——

       

        告诉我

        你在想什么

 

        不肯说吗

        你的眼睛说了

 

        眼波里流出了情思

        涨成一池春水

 

        波光粼粼

        洋洋洒洒……


陆龙威文章:情怀未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a5b61010008fu.html


二、走在伊尔库茨克市郊路上所摄  


    我和卡卡从市中心旅馆往市郊喀山大教堂走,按时间顺序发图:

                     

俄罗斯游踪十三:伊尔库茨克市郊
路过一座建筑,不知是否剧院。
俄罗斯游踪十三:伊尔库茨克市郊
马路对面有这样的“冰激凌”。俄罗斯游踪十三:伊尔库茨克市郊
城郊见到这种宣传画,但不明白它的意思:俄罗斯游踪十三:伊尔库茨克市郊
俄罗斯游踪十三:伊尔库茨克市郊
城郊公路。

俄罗斯游踪十三:伊尔库茨克市郊
城郊这条河水量不多,但有水鸟在河滩觅食嬉戏。
俄罗斯游踪十三:伊尔库茨克市郊
我用G10相机拍摄河上的飞鸟,不知是什么鸟。
俄罗斯游踪十三:伊尔库茨克市郊
当地市民从桥上走过。
路过汽车交易市场:俄罗斯游踪十三:伊尔库茨克市郊
俄罗斯游踪十三:伊尔库茨克市郊
将要右拐去看喀山大教堂,十字路口有这座建筑,看外观好像是仓库。
俄罗斯游踪十三:伊尔库茨克市郊
途中见到非常破旧的房子,但可能还有人居住。
俄罗斯游踪十三:伊尔库茨克市郊
参观完喀山大教堂,我和卡卡不想走原路回市中心,按手机导航沿城郊公路走,沿途看风景拍照。

俄罗斯游踪十三:伊尔库茨克市郊
俄罗斯游踪十三:伊尔库茨克市郊
我惊喜地看到前方有彩虹墙,可是卡卡说这个国度不允许如此张扬吧。那么这座建筑是做什么的?
俄罗斯游踪十三:伊尔库茨克市郊

俄罗斯游踪十三:伊尔库茨克市郊
继续走上前,看清不止是一面墙,而是整栋房子都画上彩虹色图案。我说不管那么多,先留个影!
俄罗斯游踪十三:伊尔库茨克市郊
俄罗斯游踪十三:伊尔库茨克市郊
俄罗斯游踪十三:伊尔库茨克市郊
继续走,终于看清楚几栋房子墙壁都画得五颜六色,卡卡分析说好像是汽车俱乐部之类地方。看来是要吸引眼球,连后面那房子上半截,也涂成漂亮颜色,与天空、草坡、绿树一衬,仿若童话里的小屋。
俄罗斯游踪十三:伊尔库茨克市郊
我们发现这一大段城郊公路两旁,都是与汽车买卖、修理相关的店铺,颜色都很醒目:
俄罗斯游踪十三:伊尔库茨克市郊

俄罗斯游踪十三:伊尔库茨克市郊

俄罗斯游踪十三:伊尔库茨克市郊

俄罗斯游踪十三:伊尔库茨克市郊

俄罗斯游踪十三:伊尔库茨克市郊

俄罗斯游踪十三:伊尔库茨克市郊
看到这种旧房子,明白这一带原先是乡村。现在从院墙缝隙望进去,还有菜地、果树……我和卡卡都觉得,这相当于我们的城乡结合部。
路旁还有大片空地,杂树荒草间的建筑群,看上去是废弃的厂房:俄罗斯游踪十三:伊尔库茨克市郊
俄罗斯游踪十三:伊尔库茨克市郊
我们难得见到一座人行斜拉天桥(印象中此后在伊尔库茨克、圣彼得堡、莫斯科、谢尔盖耶夫四地都没见到过街天桥、高架路之类),桥下是偌大的停车场:
俄罗斯游踪十三:伊尔库茨克市郊俄罗斯游踪十三:伊尔库茨克市郊俄罗斯游踪十三:伊尔库茨克市郊俄罗斯游踪十三:伊尔库茨克市郊
斜拉桥下的候车亭设计得有点复杂,超出简单实用功能,装饰性强,于是我拍摄下来。然后我和卡卡走进候车亭旁一间小店,请壮硕的店主为我们烤两串猪肉,补充一下营养继续步行进市中心。那烤肉切得很大块,就着可乐吃半天才解决掉。这就是我们俄罗斯自由行第一个下午的片段(重点还是参观喀山大教堂,图文已在游踪一发表),回国后有机会就补充在这里。
俄罗斯游踪十三:伊尔库茨克市郊俄罗斯游踪十三:伊尔库茨克市郊
俄罗斯游踪十三:伊尔库茨克市郊
《彩虹》:退休编辑吴幼坚2005年首次接受电视采访,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媒体上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她做公益13年,通过讲座、热线、博客、微博、邮箱为LGBT群体服务。71岁完成26万字(含16个彩页66幅照片)的纪实文集,记录与LGBT个体生命最难以忘怀的相遇,以及与独生子郑远涛(文学译者、本书责编)的故事。本书人物众多:男同、女同、同妻、感染者、同志父母、跨性别者……《彩虹》写到同志群体内自由与责任的冲突、个人梦想与家庭期望、社会现实的碰撞,写到沦为牺牲品的同志少年、同妻,内容厚重,促人思考。李银河、张北川、方刚、彭晓辉、Damien Lu(星星)等专家学者写了推荐语或作序。《彩虹》由香港历史文化出版社出版,有国际书号,每本人民币70元(含国内除港澳台地区外的邮政快递费)。若汇款100元要一本《彩虹》,可获赠原定50元的一本书:纪实文集《广雅知青阳山情》或1993年版吴幼坚个人影集《这一株三色堇》(有残缺),请在附言写明选哪本。知青书和影集各有特色,不会再版,我同样想趁健在时寄出,让它被爱书者拥有。需者发信wuyoujian1947@163.com  向吴幼坚查询。 也可私信@三色堇吴幼坚 查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