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咨询师:我看中国LGBT社群的几个任务

(2019-05-05 11:21:33)
标签:

杂谈

吴幼坚

情感

《彩虹》读后感

72岁同志母亲

分类: 彩虹之声
心理咨询师:我看中国LGBT社群的几个任务

 

心理咨询师:我看中国LGBT社群的几个任务

心理咨询师:我看中国LGBT社群的几个任务

 

 吴幼坚

 

云淮是杭州的心理咨询师,读完《彩虹》后,426日与我私信交流——

 

 您好吴妈妈!《彩虹》一书我已经读完了,那么多动人的故事,一个个读下来,真实又感动,能够参与到不同的人的生命中,并帮助到他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您的敬佩!读后感我已发在微博里并艾特您,如对您的书有宣传帮助也欢迎您转发。

 你好!我过完72岁生日,刚起床开电脑就看到你这篇《彩虹》读后感,立即下载准备转发博客。你作为心理咨询师认真分析、独立思考、严肃写作,指明中国LGBT社群的几点任务。你的意见很有参考价值,希望得到更多人重视与认同。感谢你,远方的朋友,祝你身心健康,事业顺利,人生成功!你是友同的心理咨询师,这更有利于性少数人士及其亲友咨询。若有人需要进行心理咨询,我可以向对方推荐你。他们怎么与你联系呢?

 我很愿意为有自我认同障碍或家庭关系困扰的同志朋友做公益的咨询,如果有朋友需要我的帮助可以微博私信我:云淮行动派的微博

https://weibo.com/u/1623490033?from=usercardnew&refer_flag=0000020001_&is_all=1  我都会一一回复的。(如果有一些严重的问题我也可以加微信提供帮助)

 

云淮在豆瓣《彩虹》条目发表书评,我回应道:“……可能不会有太多上年纪的作者,像我这样不遗余力地推动自己书籍的宣传,可是我这独立公益人没有团队、没有政府支持或基金会援助,想把一本自费出版的好书,尽快给到有需要的读者,不亲力亲为是不行的。”我还发私信说:“现在真没多少人愿意无偿地写文章了,因此再次谢谢你!我的朋友们退休前是博导、作家之类,岁数大了觉得养生要紧,很多也都不想动脑子写东西。但我知道用进废退,必须继续锻炼,何况做公益不多写哪行?你们年轻人正是最忙碌的阶段,注意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哦。”

 

心理咨询师:我看中国LGBT社群的几个任务

读《彩虹》有感:我看中国LGBT社群的几个任务

 

作者:云淮行动派  发布于 2019-04-26 01:37:57

 

​​         最早了解到吴妈妈,大约是2012年,那时候正读大学,是最爱刷微博的年纪,在一些LGBT相关资讯账号中,均能看到它们与吴妈妈的交集,加上媒体报道频繁,对吴幼坚这个名字,我内心一直存有好奇和敬仰。长久以来,对于中国LGBT社群的发展,我都默默关注,却很少发言,一来是性格使然,我习惯保持谦逊和低调,不与人争,即使观点不同,也都投以尊重,二是觉得自己阅历有限,参与LGBT社群活动有限,专业知识有限,看到诸位意见领袖激扬文字、澎湃潮头,我感受到他们的能量,更有实力为LGBT社群做一份贡献。直到上个月,我向吴妈妈咨询购买《彩虹》一书,很令我意外的是,吴妈妈邀我写一篇读后感,我觉得可以借此机会聊一聊我对中国LGBT社群的几点看法。

 

       厚厚一本《彩虹》,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故事,记录的是中国LGBT孩子们的百态人生,里面既有如糖似蜜的甜美爱情,亦有刻骨刀割般的亲子反目之苦、爱人分离之痛。这些真实事例的见证者,就是本书作者吴妈妈。读下来《彩虹》,就读了吴妈妈过去十几年的人生。在一位72岁老人面前,我充满感恩和敬佩,感恩于吴妈妈把自己充盈的爱播撒给了那么多无助的LGBT孩子们,为社群做出了无可替代的卓越贡献,敬佩她年逾古稀仍然坚守这份信念和价值,继续为社群尽心竭力。吴妈妈过去十余年从事同志公益的探索,为中国LGBT社群继续前进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在众多像吴妈妈这样的朋友们共同努力的基础上,中国社会对LGBT群体的包容度空前提高,我们也有了今天这样相对过去更自由的表达空间。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下面我想聊一聊我认为中国LGBT社群在自我成长和推动平权方面面临的几个任务。

 

       首先,中国LGBT群体普遍仍未跨越自我认同的第一道人生关口,只有自己先认同自己、接纳自己,其他人才会认同你。相较于我在加拿大、泰国、中国香港之所见,中国内地的LGBT群体大部分并没有完成自我认同的任务,不少朋友依然对自己的性别、取向抱有困惑,身体和大脑在“我是同性恋,我只对同性有感觉”和“我想做异性恋,异性恋就不会那么辛苦了”之间苦苦对抗挣扎。成年后,乃至生活完全独立后,继续隐藏真实的自己仍然是中国同志的首选。而在LGBT社群成熟的发达国家,选择一个自己觉得合适的时间出柜(无论对方接不接受)已经是大部分LGBT孩子的必选,你在香港街头看到同性情侣牵手散步逛街已是平常,在加拿大的公共场所看到两个爸爸带着宝宝亦不会引起任何围观。这其中一个根本原因是西方文化与教育强调个性,重视人的独立自主,认可人与人的不同,故每个人都有勇气去活自己的人生,而我国是两千年的集体主义社会,注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相比西方国家,我们的孩子与家族和系统产生冲突可能承受更大的代价。

 

我认为,中国社会对LGBT群体的认识需要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标签化”,也就是把这群人从14亿人口里面识别出来,公众需要广泛普遍地、准确清晰地认知到这一群体的存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LGBT的曝光度不断提高,但我们要清醒认识到,中国仍有数量巨大的普通民众对“同性恋”这个词也许一辈子仅仅只听过一两次,更不要说见到一个“活的”,有关LGBT的科学知识普及工作亟待深入开展。第二阶段是“去标签化”,在未来更为进步开明的环境中,“去标签化”就会顺其自然地发生。所谓“去标签化”,指的是公众在认知上摒弃掉标签与评判,无论同性恋、异性恋,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不同社群的人可以和平共长在同一个家园里。很显然,中国社会仍然处于第一阶段,而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同志本身的自我认同。只有认同自己的身份,才有勇气面对外界,才有力量创造自己想要的人生,活得幸福自在,被公众认知和看到。我想起《奇葩说》辩手陈咏开的话,人人都说现在大环境不好,不愿站出来,大家都知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道理,可是当所有人都希望坐享其成,做一个可以乘凉的后人,谁来做栽树的前人呢?所以,开始认同自己的身份,活出自己的精彩,为自己,也为更多你的LGBT同伴!


第二,中国LGBT社群应与党和政府及媒体多做良性互动,绝对不能走西方式平权之路。我在大学是主修国际关系,对历史和政治有过一些浅薄的研究。我国和已经实现婚姻平权的西方诸国,在历史演变、宗教传统、现实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等方面有着根本性的差别(当然,人性是不变的,所以我们终将实现LGBT的平等权益),这决定了我们小到家庭关系的改善,大到国家社会对LGBT群体的态度转变都不能采用西方的模式。从家庭来讲,中国人注重血缘地缘人缘,宗族观念深厚,重视人与家族(集体)的关系,重视家族(集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关系越紧密越彰显团结。在集体中,个性的差异被最大程度忽略,共同的认同、共同的价值是中国家庭的显著特点。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同志孩子应避免与家人产生激烈冲突,而是慢慢化解,逐个攻破,亲情与爱是最好的润滑剂,出柜问题本质是爱的问题。

 

       一个家庭就是社会的缩影,我们的国情决定了中国LGBT社群绝对不能走西方式平权的道路,决不能采取冲突、对抗的方式表达诉求。中国有独特成熟的社会协商制度,各阶层、各行业都可以通过相互协商达成共识,LGBT群体的合理诉求,应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合法方式向政府传递,特别是通过对LGBT释出善意的媒体,社群应与他们更多合作,向外传递正向的声音,展示同志积极的生活态度。我举两例,社交软件Blued站在商业角度,从公益领域与政府机构开展互动,这是一种有益的探索,该企业也屡被媒体报道和称赞;同性恋亲友会,从同性恋者的父母亲友角度开展工作,实是在帮助政府做社会稳定器的工作,因为家庭就是最小的社会,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同性恋亲友会也因此被《环球时报》专题报道,这也是非常好的探索。(尽管上述两个机构都曾因各种原因被网友诟病,但我觉得仍应把焦点更多地放在它们成功的探索上。)

 

        第三,我们的LGBT社群仍缺少更多敢于担当并能活跃于大众视野中的领袖人物,LGBT社群的透明度有待于通过他们持续提高。就这点来讲,其实无关大的环境,外面再多纷扰,我们内在仍然可以宁静自在。无论社会接不接纳我们,都不影响我们开始自己想要的生活,做自己人生的主人。我们今天畅想的中国LGBT实现平权后的景象:同性恋人可以在阳光下牵手散步,可以一起经营家庭养儿育女,可以穿喜欢的衣服化独特的装扮......这些是不需要任何人的许可的。以终为始,就是由未来的理想决定我们今天的行动,中国LGBT社群需要更多领军人物,他们可以是最普通的平凡人,由他们去践行这些并不复杂的理想,并通过各种渠道呈现给社会大众,增加社群的透明度和曝光度,来带动越来越多的人放下担忧和恐惧,带动他们开始自己想要的生活。当你的内在充满力量,当你开始把焦点放在自己的情绪感受和需求(而非外界的许可和评判),当你去活你想要的人生……LGBT平权已经实现了,因为你已经活在里面了。先去活在那个未来里面,哪怕是假装,假装你想要的样子一辈子,假的就是真的,未来已经被创造。

 

       翻开《彩虹》一书最前面的几个彩页,那是吴妈妈参与彩虹事业这些年的种种精彩瞬间,里面也有吴妈妈的儿子远涛和丈夫婚礼的照片。吴妈妈作为直人,远涛作为同志,他们用令人羡艳的经历生动证明了他们在过自己想要的人生;他们也是最好的表率,用身体力行来告诉世人:同志可以生活得幸福圆满,同志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更多LGBT社群领袖的样子!

 

最后,我们应满怀信心,中国LGBT群体的前路曲折,但前途无比光明。新的事物永远都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纵观过去十余年中国LGBT社群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我们是可以露出笑脸的,即使这期间乃至当前我们仍然看到一些障碍和问题,总的发展趋势一定是向前向上的。特别令我开心的是,95后和00后的LGBT孩子们,他们敢于表达,勇于面对,在抖音、微信上,你看到他们在昵称里面纷纷挂出小彩虹,毫不讳言,这让我不禁感慨,这一代人,是真正有可能去活自己想要的人生的中国人,他们有强大的社会生产和家庭物质基础,有最前沿的科技配套,有最向往自由和独立的灵魂,我们的社群和国家都大有希望。

 

       我们应该对党和政府怀有信心。据社会学家统计,性少数群体在整个人口中的比例为3%-7%,如果取中间数值以5%计算,中国大陆14亿人口也有7千万性少数群体。这样庞大的数字,任何政府都不会也不可能长期忽视,他们的诉求、他们的生存状态,一定会得到官方的关注。这里我想强调一点,对婚姻平权这一诉求,我们应当谨慎参考中国台湾的模式。纵观历史,中国人做事讲求“水到渠成”,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一向注重“民意基础”,党和政府必须全盘考量。所以同志平权需要更多直人、不同年龄的人、不同性别/行业/阶层的人加入,才能汇聚一股强大的民意力量。20195月,中国台湾地区即将实现同性伴侣登记合法化,这一表面“令人欣喜”的消息其背后隐藏着众多政治投机与算计,台湾LGBT群体自2017年以来被一些势力绑架在台独战车上,冒着社会族群对立的重大风险,在没有经过有效社会大讨论并形成广泛民意的基础上强行推动同志平权,引来激烈对立与冲突,这样的伤痕是很不易弥合的。我不希望看到中国大陆的LGBT议题也像台湾那样沦为“政治正确”,遭到普通民众厌弃。中国LGBT伙伴们应继续身体力行,普及科学知识、传递正能量的生活态度、帮助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当社会形成广泛多数的共识与民意,想要的结果一定会瓜熟自然蒂落。

 

我始终有一个信念,LGBT的伙伴们是蒙受上天恩宠的一群人,这样特别的身份,赋予了他们特别的命运,如果作为同志能够完全接纳自己,无畏他人评判和眼光,从此看向内在,享受自己美丽的存在和积极的人生,那么每一位LGBT都将活成自己本来的样子,绽放自己的生命力,成为自己社群、圈子的领袖人物!这本无关性取向,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回归自我其实是我们每个人生命唤醒的任务,只是我认为LGBT的身份将更有助于推动大家看到自己内在的需求与渴望,这是命运的安排,好好运用这一身份的正面价值不是比怨天尤人自我放弃更好吗?最后,再次感谢吴妈妈整理出版了这样一部极具意义的文集《彩虹——LGBT人生纪实》,本书极具收藏意义和价值,也让后辈们有机会了解吴妈妈这如彩虹般绚丽的人生十余年。我将本书推荐给所有朋友们!

 

祝愿吴妈妈健康,幸福!

 

               云淮

                            2019426日凌晨于杭州 

心理咨询师:我看中国LGBT社群的几个任务

《彩虹》:退休编辑吴幼坚2005年首次接受电视采访,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媒体上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她做公益13年,通过讲座、热线、博客、微博、邮箱为LGBT群体服务。71岁完成26万字(含16个彩页66幅照片)的纪实文集,记录与LGBT个体生命最难以忘怀的相遇,以及与独生子郑远涛(文学译者、本书责编)的故事。本书人物众多:男同、女同、同妻、感染者、同志父母、跨性别者……《彩虹》写到同志群体内自由与责任的冲突、个人梦想与家庭期望、社会现实的碰撞,写到沦为牺牲品的同志少年、同妻,内容厚重,促人思考。李银河、张北川、方刚、彭晓辉、Damien Lu(星星)等专家学者写了推荐语或作序。《彩虹》由香港历史文化出版社出版,有国际书号,每本港币95元,人民币70元(含国内除港澳台地区外的邮政快递费)。若汇款100元要一本《彩虹》,可获赠原定50元的一本书:纪实文集《广雅知青阳山情》或1993年版吴幼坚个人影集《这一株三色堇》(有残缺),请在附言写明选哪本。知青书和影集各有特色,不会再版,我同样想趁健在时寄出,让它被爱书者拥有。需者发信wuyoujian1947@163.com  向吴幼坚查询。 也可私信@三色堇吴幼坚 查询。

欲购书请趁早,我五月末出国旅游不便回信。

 

心理咨询师:我看中国LGBT社群的几个任务《彩虹——LGBT人生纪实》:我2005年首次接受电视采访,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媒体上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做公益13年,通过讲座、热线、博客、微博、邮箱为LGBT群体服务。71岁完成26万字(含16个彩页66幅照片)的纪实文集,记录与LGBT个体生命最难以忘怀的相遇,以及与独生子郑远涛(文学译者、本书责编)的故事。本书人物众多:男同、女同、同妻、感染者、同志父母、跨性别者……《彩虹》写到同志群体内自由与责任的冲突、个人梦想与家庭期望、社会现实的碰撞,写到沦为牺牲品的同志少年、同妻,内容厚重,促人思考。李银河、张北川、方刚、彭晓辉、Damien Lu(星星)等专家学者写了推荐语或作序。每本70元(含中国除港澳台地区外邮政快递费)。需者来信wuyoujian1947@163.com 向我查询。


心理咨询师:我看中国LGBT社群的几个任务《爱是最美的彩虹——同志母亲吴幼坚视频选》上下集共150分钟,内容含2005年以来电视采访:南方、广东、广州、凤凰卫视、美国CNN及进高校开讲座等,对同志和父母都有启迪。每套50元(含中国除港澳台地区外邮政快递费,筹款支持我做公益。需者来信wuyoujian1947@163.com 向我查询。

心理咨询师:我看中国LGBT社群的几个任务《这一株三色堇——吴幼坚1993版影集》全书96个彩页,大16开,刊有我250多张照片,200多位作家诗人配诗280多首。1993年定价60元,现价(有残缺)50元(含中国除港澳台地区外邮政快递费),筹款支持我做公益。需者来信wuyoujian1947@163.com 向我查询。

心理咨询师:我看中国LGBT社群的几个任务《广雅知青阳山情》是1968年从广东广雅中学去粤北阳山县插队的28位知青,在45年后撰文结集而成的回忆录。全书20余万字(我那篇1.5万字),通过近60篇朴实无华的文章和大量老照片,还原了特殊年代里知青生活真实的历史片段。每本50元(含中国除港澳台地区外邮政快递费),筹款支持我做公益。需者来信wuyoujian1947@163.com 向我查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