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日早上我和卡卡走出旅馆,过马路回望这座蓝色外墙的建筑,还是挺好看的。大厦内走廊较窄,房间也比较小,卡卡睡上铺我睡下铺。半夜我望出窗外,远方地平线明亮,像日出前透着红光,感觉一直没有天黑,迷糊中就到第二天了。

在晨光中留个影。旅途中卡卡用专业相机,我用G10相机各自拍摄,每天夜里卡卡要把两部相机、他手机这三类照片,全部导入他和我的笔记本电脑,再做一套小图供我选发博客。没有他做在前,我是无法坚持天天更新图文的。

马路对面就是草浪起伏的大地,蓝天白云下草木沙沙歌唱。置身电影电视里看过、喜欢的场景,我心旷神怡频频留影。

热爱户外运动的帅哥从小路跑过,这是第一位入镜者,往后就会不断出现各种爱运动的人了。

这种栏杆和柱子上的图标特别能提醒我,我已身在国外,到达欧洲七国自由行第一国丹麦了。

我俩经过大商场,买面包做早餐,接着去坐火车,开始哥本哈根首日游。
哥本哈根是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中最大,最具活力的城市,是旅游和娱乐的天堂。公园、喷泉遍布城市各地,共有20多个可供参观的博物馆和10多个公园。我们首先去朗厄里尼港湾畔的海滨公园,看小美人鱼铜像。


坐火车去海边,沿途拍摄很有特色的建筑物。


到达海港除了自己留影,也忍不住拍摄各种雕像。

“美人鱼”铜像(Little
Mermaid)位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朗厄里尼港入口处的一块巨大鹅卵石上,它是丹麦雕塑家埃德华·埃里克森于1912年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中的女主角用青铜雕铸的。“小美人鱼”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于1837年所写的一篇童话《海的女儿》中的主角。铜像于1913年8月23日被安置在哥本哈根港,现已成为丹麦的象征。







海风劲吹,不戴帽子头发乱但能看清表情,记得要抓住帽子怕刮跑。


除了小美人鱼雕像值得观赏,还有随处可见的各种雕像吸引我的目光。可是怎么看得过来呀,后面的行程还满得很。



很多植物是我俩没见过的,卡卡用他的好相机拍摄下来,当时我没能发上博客,如今补发也还是不知道它是什么。

离开海湾去第二个景点,路上景物都是电影电视里见得多的,我边走边兴奋地一再按快门。
就连台阶和栏杆投影也很有美感,这是卡卡拍摄的。

随后我们来到卡斯特雷特城堡参观,这是昔日的一个兵营。

但我还未走进城堡就发现外面有更美的画面,色彩单纯强烈,环境宁静迷人。


卡卡相机高级,可以拍摄得很清晰。我真喜欢这种人在景中的照片。

我也走进画面让卡卡拍摄。



兵营与外界连通的路上只有这样的木门防范,可想而知不会有多大骚乱。

城堡内有一列列红色建筑物。






兵营内的小教堂。

山坡上有座旧风车已不再用,纯粹成了风景。



到处可见一家大小骑车出行,小孩子毫不娇气,和大人一样推车上坡。

我特爱这样的大树、草坡、蓝天、白云。

城堡的水池里有这样的禽类游动,不知叫什么名称。

隔着这片水望见我们将要去看的教堂。

走出城堡,卡卡以它为远景留影。


在树荫下歇会儿,卡卡要抽根烟,用三角架固定相机自拍。
路过教堂去看喷泉。


吉菲昂喷泉位于哥本哈根市中心东北部,由吉菲昂女神和四条牛及套犁等一组铜塑组成。
据记载,吉菲昂喷泉是丹麦雕塑家昂拉斯·蓬高(Anders
Bungaard)铸造的。整个铜塑费时约十年,于1908年竣工并揭幕。吉菲昂女神左手扶犁,右手执鞭,驾驭着四条铜牛拼力耕犁,四条铜牛躬身抵角、奋力拉犁,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铜牛的鼻孔喷溅,凝成薄雾,犁后喷泉汹涌,形同垂瀑,台基周围随着道路的坡度,用花岗石随坡度延伸围成一泓水池,所有泉水汇集池内。水池内两边各有一条铜铸巨蟒盘缠,左右两股喷泉,直注铜牛。整个结构气势磅礴,景色蔚为壮观,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旅游者。

中午我们在海滨这家餐厅吃自助餐。




餐厅外面有座用废品仿照“思想者”制作的雕像。
饭后在附近流连一番,欣赏屋顶小公园langelinie的植物。
一家三口在单纯而质感强的背景衬托下很醒目。

我们沿海边漫步,边走边拍照。



我和卡卡对着海边建筑墙上的镜子拍照(要不时留些合影),美女路过恰巧与我们同框。


这么猛的阳光下还有人认真跑步。




在海边以远处圣公会教堂为背景留影。
、
卡卡在喷泉边录音录像准备回去制作视频。
阿美琳堡王宫。其他旅游团的人听导游讲解,我们自由行则东游西逛,我想即使听也往往记不住,还是随意看看就可以了。
用灯柱挡住太阳拍摄的效果,就像亮着灯。我和卡卡不时有点闲情逸致,会拍些一般人不注意的小景。
圣公会教堂
下午参观新港,入口处广场摆个锚,直接成为雕塑。

各种游船穿梭在新港水道上。

这白色大鸟是天鹅吗?随波浪起伏悠然自得。



我们走上一道桥,看岸边停泊的船舶。

对岸有很多人在晒太阳,非常惬意自如。我们在国内难以见到这种状态。

我在岸边椅子坐下,见不远处船上的人如此放松。


离开新港前留个影,接下来还要去洛森堡宫。

街景彩色明艳。

路过一座建筑,好像是展览馆?景点太多不能记全也不能都进内参观,在门前大水池边留影

马路边草地上有个雕塑,在阳光下看过去我以为它是蛋壳般的空心。

挨近了才发现它是实心的。旅途中我不时闹出类似小笑话,卡卡说阿姨你岁数大眼花了。

哥本哈根东北面的洛森堡宫由丹麦的"建筑国王"克里斯钦四世在17世纪初设计、建造。原本只是由一个花园和一座亭子组成。后来这个亭子被不断扩建并增加了很多附属建筑。1634年,丹麦皇家的建筑大师Hans
van Steenwinckle又在城堡的东面加建了一个塔楼。整个城堡被一整条护城河围绕,北面的一座吊桥通向城堡的主入口,但通过城堡南面建在花园内的"绿桥"也可以离开城堡。如今,这个皇宫被用来收藏丹麦皇家的室内摆设、肖像、手工艺品等;丹麦的王冠和其他珠宝则收藏在守卫森严的国库内。

参观洛森堡宫要接受安检,里面展览品很丰富,但光线暗我就只看看,没拍照。外面花园栽种各种花卉,我们都情不自禁拍摄。




顺便把草地上的情侣也拍下来。

我和卡卡出游期间不时这样拍摄两人合影。


卡卡拍摄的花卉总比我胜一筹。

这里的灯柱很有美感,我喜欢留意这些细节。

进城堡参观要购票,城堡外有大片园林供人们休闲。

公园里有各种鸟儿,这只是鸽子吗?与铁枝连成一体仿若铜像。
我俩在池边长椅休息,他抽烟,我没事做,自然要拍摄。
孩子都天然好动,白衣小子家长放心让他沿池边绕圈,而红衣小子被妈妈搂住没自由。

好了,总算可以玩玩水。
我也要沿池边绕圈!他在走我在跟拍。
该回家了,爸爸硬把红衣小子拉走,不开心也得服从。
小孩可能很羡慕这些大人,她们多自由啊,不用被爸爸妈妈催着回家。

我们离开时隔着栏杆拍摄洛森堡宫另一侧面。奔走一天累了饿了,该回住处啦。
回到旅馆附近的商场吃晚餐,记得是越南人开的餐厅。我喜欢汤汤水水,结果那盘汤面味道比较怪,但还能接受。卡卡吃的是炒面,放进各种食材花花绿绿挺好看,不过他说味道一般。欧行第一篇补记完毕,从广州经莫斯科到哥本哈根,一切都不错。这次旅游卡卡记步数,回广州后发给我,我就放在散记文末:
6月30日 步数6419步,距离4公里
7月1日 步数25427步,距离15.9公里
《彩虹》:退休编辑吴幼坚2005年首次接受电视采访,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媒体上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她做公益13年,通过讲座、热线、博客、微博、邮箱为LGBT群体服务。71岁完成26万字(含16个彩页66幅照片)的纪实文集,记录与LGBT个体生命最难以忘怀的相遇,以及与独生子郑远涛(文学译者、本书责编)的故事。本书人物众多:男同、女同、同妻、感染者、同志父母、跨性别者……《彩虹》写到同志群体内自由与责任的冲突、个人梦想与家庭期望、社会现实的碰撞,写到沦为牺牲品的同志少年、同妻,内容厚重,促人思考。李银河、张北川、方刚、彭晓辉、Damien
Lu(星星)等专家学者写了推荐语或作序。《彩虹》由香港历史文化出版社出版,有国际书号,每本港币95元,人民币70元(含国内除港澳台地区外的邮政快递费)。若汇款100元要一本《彩虹》,可获赠原定50元的一本书:纪实文集《广雅知青阳山情》或1993年版吴幼坚个人影集《这一株三色堇》(有残缺),请在附言写明选哪本。知青书和影集各有特色,不会再版,我同样想趁健在时寄出,让它被爱书者拥有。需者发信wuyoujian1947@163.com 向吴幼坚查询。 也可私信@三色堇吴幼坚 查询。
《彩虹——LGBT人生纪实》:我2005年首次接受电视采访,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媒体上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做公益13年,通过讲座、热线、博客、微博、邮箱为LGBT群体服务。71岁完成26万字(含16个彩页66幅照片)的纪实文集,记录与LGBT个体生命最难以忘怀的相遇,以及与独生子郑远涛(文学译者、本书责编)的故事。本书人物众多:男同、女同、同妻、感染者、同志父母、跨性别者……《彩虹》写到同志群体内自由与责任的冲突、个人梦想与家庭期望、社会现实的碰撞,写到沦为牺牲品的同志少年、同妻,内容厚重,促人思考。李银河、张北川、方刚、彭晓辉、Damien
Lu(星星)等专家学者写了推荐语或作序。每本70元(含中国除港澳台地区外邮政快递费)。需者来信wuyoujian1947@163.com 向我查询。
《爱是最美的彩虹——同志母亲吴幼坚视频选》上下集共150分钟,内容含2005年以来电视采访:南方、广东、广州、凤凰卫视、美国CNN及进高校开讲座等,对同志和父母都有启迪。每套50元(含中国除港澳台地区外邮政快递费),筹款支持我做公益。需者来信wuyoujian1947@163.com 向我查询。
《这一株三色堇——吴幼坚1993版影集》全书96个彩页,大16开,刊有我250多张照片,200多位作家诗人配诗280多首。1993年定价60元,现价(有残缺)50元(含中国除港澳台地区外邮政快递费),筹款支持我做公益。需者来信wuyoujian1947@163.com 向我查询。
《广雅知青阳山情》是1968年从广东广雅中学去粤北阳山县插队的28位知青,在45年后撰文结集而成的回忆录。全书20余万字(我那篇1.5万字),通过近60篇朴实无华的文章和大量老照片,还原了特殊年代里知青生活真实的历史片段。每本50元(含中国除港澳台地区外邮政快递费),筹款支持我做公益。需者来信wuyoujian1947@163.com 向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