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吴幼坚71岁同志母亲清明时节缅怀亲人悟透人生安度晚年情感 |
分类: 彩虹之声 |
最想说的依然是:把爱留下
□ 吴幼坚
4月18日,离我72岁本命年生日还有一周,离先生病逝整整四个月。我明白死亡已将我们彻底分开,此生永不再会。先生2018年12月18日在家中平静离世,妻儿按他心愿丧事从简,骨灰先放家中,已报名参加民政部门组织的骨灰撒海仪式,等候通知。我本人报名志愿在去世后把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已领回广州市红十字会颁发的盖上钢印的荣誉证书。清明前网友汇来20元,请我买花悼念先生,我买了四朵康乃馨三朵菊花。后数朵凋谢,换小瓶养两日再撤。春节买的百合花盛开很美,凋谢后也呈现“优雅老去”的仪态。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都是自然而然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想通悟透就能保持平和心态,积极乐观地度过晚年。

我用软件把照片做成砂岩效果,使画面不那么单调。

2013年1月22日我为先生和小猫摄于家中窗前。
昨天我转发他人评价三色堇影集的文章,今天重发自己24年前的文章《把爱留下》。
我1996年3月写过长文:《在天地间坦然开放》,结尾是这样的——
1994年10月,母亲垂危,父亲病重。一天傍晚我又去看护,并告诉父亲,我担任了《广州文艺》副主编;影集销售额已过2万元。父亲吸着氧输着血,我只在心里说:爸爸,您说过人不一定要有乌纱,但人总要为社会留下点什么。三色堇受惠于无数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会努力的。
如今名叫“坚强”的父母永远离开了我,但他俩已将坚强的血液输入我的灵魂。眼看他俩从绚烂归于平淡,我明白自己也应当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地活,然后无怨无悔、无牵无挂地死,把全部的爱留在人间。
我留下的爱之中,有《这一株三色堇》。(完)
那年我49岁,今年我72岁。想法依然没变,继续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地活,然后无怨无悔无牵无挂地死,把爱留下。补充一句:我留下的爱之中,有《彩虹》。

阿坚2019年2月11日年初七摄于家中。
重发旧文:把爱留下
作者:吴幼坚(写于1995年7月26日,发表于1995年第9期《广州文艺》)
从没有一位陌生人的死讯如此揪心。今夜,7月26日,当我重读她儿子小周寄自无锡的信,准备提笔为她写点什么时,入夏以来最大的豪雨突袭羊城,摧枯拉朽,涤荡污浊,电闪雷鸣,恰如这位58岁普通女人给我的灵魂震撼。



2019年2月11日年初七摄于家中。
《彩虹》:退休编辑吴幼坚2005年首次接受电视采访,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媒体上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她做公益13年,通过讲座、热线、博客、微博、邮箱为LGBT群体服务。71岁完成26万字(含16个彩页66幅照片)的纪实文集,记录与LGBT个体生命最难以忘怀的相遇,以及与独生子郑远涛(文学译者、本书责编)的故事。本书人物众多:男同、女同、同妻、感染者、同志父母、跨性别者……《彩虹》写到同志群体内自由与责任的冲突、个人梦想与家庭期望、社会现实的碰撞,写到沦为牺牲品的同志少年、同妻,内容厚重,促人思考。李银河、张北川、方刚、彭晓辉、Damien
Lu(星星)等专家学者写了推荐语或作序。《彩虹》由香港历史文化出版社出版,有国际书号,每本港币95元,人民币70元(含国内除港澳台地区外的邮政快递费)。若汇款100元要一本《彩虹》,可获赠原定50元的一本书:纪实文集《广雅知青阳山情》或1993年版吴幼坚个人影集《这一株三色堇》(有残缺),请在附言写明选哪本。知青书和影集各有特色,不会再版,我同样想趁健在时寄出,让它被爱书者拥有。需者发信wuyoujian1947@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