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的时间跨度

标签:
吴幼坚71岁同志母亲一风《彩虹》读后感彩虹公益读物文化 |
分类: 彩虹之声 |
《彩虹》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的时间跨度
□ 吴幼坚
1月24日中午,曾做我工作室志愿者的大力,请我在东山口地铁上盖某餐厅吃饭,点了招牌菜鹅肝,还有几味不错的菜肴。我觉得挺破费的,但他说五年没见吴阿姨,点菜不要顾虑价钱,比起北京上海,广州吃得并不贵。我们聊得很轻松,他和男友非常年轻就相爱,至今12年了感情还很好。六年前我发表过他俩合作的博文,如今再约他俩写续篇,他答应春节后交稿。大力有了自己的公司,经济能力逐步提升,通过支付宝交1000元,买7本《彩虹》分送朋友,余款510元支持我继续做公益。临别我俩在猪年春节装饰前留影,我最近没染发,常包头巾或戴帽子,正午阳光又耀眼,拍照效果不佳,但照样发表吧。下午大力用私信发来照片,写道:“看您这精神状态,再来两个十年计划是没有问题的”我复:“今天共进午餐畅聊很开心,感谢你热心支持《彩虹》!但愿很多年后我们相聚都仍这样精神饱满。你记得与男友抽空写你们的故事下篇哦。”



我和大力把乳鸽吃了一半才想起要用手机拍照,前左的鹅肝好吃但价格不菲……
另一位男同“一风”来信:吴妈妈您好,前几天向您求购买书,现在已阅读了大部分篇目,小作读后感一篇,算是对您劳动成果的敬意吧,望笑纳。我是一名男同,关注您微博6年了,从未跟您联系过。最早在您2012(或2011,记不清了)年到武汉大学讲座时知道了您,关注至今。通过学习您的博客,我2018年元旦已向母亲出柜,顺利接纳。父亲还不知道,将来有合适的机会再与他说,我是独子。感谢您所做的一切,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用时间书写答案
——《彩虹》读后感
作者:一风
去年下半年,在微博上看到吴妈妈正撰写《彩虹》一书,虽她很少正面提及出书之难,但还是能从言语间看到出版、发行、经费等方面的种种限制。作为默默关注吴妈妈6年的男同,想到这本书的开创意义,我自是期盼该书早日问世,并对吴妈妈的坚持和奉献长存敬意。
“3000册成书从深圳到广州”、“我和助理卸车,63箱每箱46斤”、“花250元请两壮汉扛上5楼”,书出版后,吴妈妈在微博上详细记录搬运过程,想到72岁的吴妈妈还在操办体力活,既心疼又感激。迫不及待地,向吴妈妈发去购书请求,两天后拿到成书。
“以后的路该怎么走?”这兴许是LGBT群体曾经或正在面临的终极困惑。翻看《彩虹》,几十个不同年龄、不同时代的人生故事呈现眼前,像许多胶片同时放映,演绎彩虹人生的许多可能、许多想象。我时常因为前路未知跺步不前,但看到一条条跨越了年代、经过了时光考验和沉淀的彩虹之路,我感受到莫大的信念和鼓舞,像有一束光照进了曾经迷惘不堪的前路。
人生都有自己的时区,也许此刻龃龉不前,抑或逍遥浪荡,但命运总会用守恒定律填平一切。看到同妻翠玉荷的故事,她的一生充满悲凉和遗憾,无法想象她怎么挺过命运的一道道关口。年轻时受尽冷落,可年老时依旧善良,她没有抛弃丈夫,因为“他不仁,我不能不义”。看到她在家里美丽端庄地接受采访,而丈夫因行动不便只能坐在一旁静静聆听,还要时不时用“是的、对不起”回应翠玉荷的“控诉”,这似乎也成了一场“命运的报复”。所有的狂妄,早已标好了价码。同性或许多磨难,但不能成为欺骗他人的借口,先为人,后为同性之人。如果此刻不美好,也不要选择欺骗或丧失希望,要相信最好的时区尚未到来。
三男一宅是我最羡慕的故事,文章从Jack出生前开始记录,一直到现在Jack出国留学,时间跨度给故事无限张力。总是幻想两个夫夫一起把孩子养大会是什么图景,并觉得那应该是非常浪漫的事情,三男一宅给了我最好的想象。故事在平铺直叙间洋溢幸福,对艰辛往事并无太多强调,但也能发现两位主人公分居了十年,也经历了漫长的出柜和家人不解,但他们依然充满信念地活着,活成了别人最羡慕的样子。无论是否同志,生活本来就需要很多勇气,想起远涛的一句话“凡墙都是门,执念的是我们自己”。微笑而坚韧地面对,是这篇故事给我的启示,希望我也能有绵延一生的三男一宅。
70后博士出柜记,原本以为是篇悲剧,结果出柜的过程颇为顺利。主人公在学生时代就很独立,也许生活的历练已经培养了他的理性、忍耐与克制,让他在面对人生难题的时候不乱方寸。关注吴妈妈微博6年了,真实案例和经验非常多,面对求助,吴妈妈经常强调要多看案例、自主学习。的确,每个人家庭情况不同,需要在接近自己的案例中寻求方法。同志的独立不仅是经济独立,还要人格独立和思想独立,就像出柜一事的准备过程和心态调解,都很大程度上要自己独立完成。当然,出柜以外还有很多重要的事要做,比如赚钱过上好的生活,比如学会在爱情里磨合忍让找到知己,这些都需要“独立”的气质。
几年前,曾有幸现场聆听吴妈妈讲座,她讲到小雨时哽咽泪下,这个场面记忆犹新。心想吴妈妈对这个素未谋面的孩子得有多么深沉的爱,才能让她在一遍遍讲座中如此动情。阅读了小雨与吴妈妈交往的始末,再想到文章开头小雨妈妈发来的讣告,如鲠在喉。许多同志面临着沉重的思想压力,纵然一时无解,也要明白生活下去才有希望。并非所有的坚持能迅速看到结果,但人生还有许多未看到的风景,总有拨云见日、海阔天空的时候,前提是坚持,就算看不到希望。这些文字似乎有点说教和鸡汤,但放在25岁前我并不懂得时光的意义,现在30岁的关口,越来越明白坚持、时间和希望的关系。
还有一些故事没有细读,但因为对此书非常期待,忍不住早点写些读后感,希望吴妈妈看到时能有一丝欣慰。
对于LGBT群体来说,很多人处于孤单和彷徨中,没有耐心和勇气等待,面对人生的一条条岔路,在迷惘中丧失前进的动力。《彩虹》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的时间跨度,给一条条道路做出清晰描绘,对迷茫中的人,本书已经给出了很多答案。
对于社会来说,已经不少人提到《彩虹》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吴妈妈用十几年的亲身经验,为社会奉献了极有意义的著作。LGBT出现在大众媒体时,经常与艾滋病、滥交、心理疾病等标签结合在一起,似乎不贴上这些标签,LGBT便不能走入公共视野,因此这是一个被污名化的群体。期待这本著作能被更多政府人士、科研人员和同志父母家人看到,早日扭转污名局面,让社会更加包容。
吴妈妈在书的最后重述遗嘱,看到不免心酸。72岁的吴妈妈依旧奔走公益一线,在爱人病重和去世期间完成此书,这似乎是生命的交接,吴妈妈爱着的人走了,但她给更多她爱的人以生命的希望,我想对吴妈妈怎样的赞许都不为过。祝愿吴妈妈健康顺遂。
《彩虹》:退休编辑吴幼坚2005年首次接受电视采访,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媒体上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她做公益13年,通过讲座、热线、博客、微博、邮箱为LGBT群体服务。71岁完成26万字(含16个彩页66幅照片)的纪实文集,记录与LGBT个体生命最难以忘怀的相遇,以及与独生子郑远涛(文学译者、本书责编)的故事。本书人物众多:男同、女同、同妻、感染者、同志父母、跨性别者……《彩虹》写到同志群体内自由与责任的冲突、个人梦想与家庭期望、社会现实的碰撞,写到沦为牺牲品的同志少年、同妻,内容厚重,促人思考。李银河、张北川、方刚、彭晓辉、Damien
Lu(星星)等专家学者写了推荐语或作序。《彩虹》由香港历史文化出版社出版,有国际书号,每本港币95元,人民币70元(含国内除港澳台地区外的邮政快递费)。若汇款100元要一本《彩虹》,可获赠原定50元的一本书(纪实文集《广雅知青阳山情》或1993年版吴幼坚个人影集《这一株三色堇》,请在附言写明选哪本)。知青书和影集各有特色,不会再版,我同样想趁健在时寄出,让它被爱书者拥有。需者发信wuyoujian1947@163.com
2月2日-2月15日暂停寄书,请需要者抓紧发信wuyoujian1947@163.com 向我查询。



《广雅知青阳山情》是1968年从广东广雅中学去粤北阳山县插队的28位知青,在45年后撰文结集而成的回忆录。全书20余万字(我那篇1.5万字),通过近60篇朴实无华的文章和大量老照片,还原了特殊年代里知青生活真实的历史片段。每本50元(含中国除港澳台地区外邮政快递费),筹款支持我做公益。需者来信wuyoujian1947@163.com
向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