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图片,阿坚我很喜欢,选为题图及内文第一图。
拉拉自荐文章:“同性恋”不是人生不如意的借口
□ 吴幼坚
也许不少人觉得我回复求助者来信口吻相当严肃,有时甚至可以说严厉。他们说,”人家已经那么困惑、悲伤、无措了,指望来吴妈妈这里获得抚慰,你却没有慈母情怀,批评指责得毫不留情……“说实话我够注意态度的了,但对于那些一直把自己当孩子的成年人,不说重话不刺痛他/她不震醒他/她,说一百遍一千遍也不起作用。昨天我发表博文,题为《出柜非要父母支持才敢安排人生会蹉跎岁月》
有网友发评论说:”这题目怎么断句,我都没读明白。“我那话是批评来信求助者没主见、不坚定,从道理上明白该怎么做,行动上却犹豫不决,我提醒他要为自己人生做主,不要活得那么糊涂被动窝心。
广州出柜拉拉她她,这些年在我博客时常亮相发声,她不久前来信如下:“吴老师:我又自荐一篇文章,不长,但却把同性恋问题的真相剖析出来,希望帮助更多同志看到自己拿“同性恋”作为诸多人生不如意的借口,不愿心灵成长之实。我觉得很值得大家读一下。正文和附图都在附件里,谢了!她她
2014年11月13日”下面推荐她她的新作——

转发:“同性恋”不是人生不如意的借口
作者:她她(同志自我成长倡导者)
同性恋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不是生活的全部。诚实地说,“同性恋”有时是有些同志朋友在生活中出现各种问题时最完美的借口。
譬如,不擅社交的,TA会说,我是同性恋啊,大家都不愿意跟同性恋做朋友; 找不到工作的,TA会说,谁会请一个同性恋啊?很多人都歧视同性恋,所以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爱人的,又或是坚持不了这份感情的,TA会说,我家人不理解,我没勇气去坚持这份感情。
如果现在有一个天使让TA突然变成了一名异性恋,你猜结果会如何?从此TA就擅长社交了?找到工作了?找到爱人了?能勇敢地去爱了?
不会!你会发现,TA依然那样,只是TA变成了一个不善社交,抱怨工作不好找,没人喜欢的异性恋而已,只是“同性恋”再也不能成为抱怨的借口罢了!
“同性恋”从来不是我们停滞心灵成长的借口,这才是真相!!!!!!!

很多同志朋友都误以为自己诸多的人生不顺是同性取向造成的,但孰不知真相却是:一个内心深处看不起自己,妄自菲薄认为自己不好的人,即使TA是一名异性恋者也一样会遭遇各种人生不顺,与其性取向没有半点关系。
心理学说,我们的外部世界是我们的潜意识制造出来的,我们经历的所有人生境遇都是我们潜意识选择和推动发生的。那些根深蒂固认为自己不好、不值得被爱的人,TA的潜意识会帮TA招来让TA不断体验到“我是一个不好的、不值得被爱的人”的感受的事件,帮助TA实现这个可怕的心理预言。因此,全然地接纳真实的自己,真正地自信和自爱、自尊起来,才是走出这个心灵陷阱的根本 。
真正的自信不是不知天高地厚的自负,而是100%接纳自己的全部,接纳我们认为的“优点”很容易,但接纳那些我们称之为“缺点”的面向就不那么容易了。我们渴望父母、伴侣等我们在意的人能宽容地、无条件地接纳和爱我们,但我们在面对自己的“缺点”时,却像我们的父母那样毫不宽容地斥责它,批判它。但是,那些我们自认为不好的面向也是我们真实的一部分,它是我们的内在小孩,她才是我们成长和改变最根本的动力。

所以,我们要学会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全部,不但接纳那些“优点”,还要宽容地看~到~自己的问题,仅仅是看到,没有丝毫的苛责和批判,允许自己现在就只能这样。而看到问题的那一刻,就是改变的开始,渐渐地我们才能拥抱全部的自己,爱上真实的自己。
还有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同志与不接受自己的父母的纠缠的真相是,并非是性取向的问题,而是由其引出来的,实质上是当事人能否接受父母不完美,能否放下渴望自己的每~一~个~人生选择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认可的妄念的问题。这与当事人能否在精神上与父母断奶,与父母建立健康的人际边际有关,但与其性取向无关。
渴望父母理解和支持没错,这是人之常情,错就错在,渴望自己的每~~个~~人生选择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尤其是父母明明就没有这个能力,还非要把父母改造成这样的完美父母。这样的朋友只要一天不灭这个妄念,即使TA是一名异性恋者,也一样逃不出与强控制父母的纠缠。(完)

尊重作者劳动,转载请完整注明以下信息,否则请勿转载——
作者:她她 同志自我成长倡导者
知乎注册名:她她
QQ空间:http://35895440.qzone.qq.com
微信:zishenshaonvtata

《爱是最美的彩虹——同志母亲吴幼坚视频选》每套两个共150分钟,共50元(不另收邮寄费),扣除工本费后余款支持我做公益。内容含2005年以来电视采访:南方、广东、广州、凤凰卫视、美国CNN及进高校开讲座等,对同志和父母都有启迪。需者来信wuyoujian1947@163.com
我再详告邮购方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