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光棍节推荐两篇文章

标签:
吴幼坚同志母亲11月11日光棍节关于结婚与否情感 |
分类: 恋爱婚姻 |
11月11日光棍节推荐两篇文章
□ 吴幼坚
我在微博推荐两篇与结婚有关的文章
1)@卡伊_星空日記:《命运让我是什么样子,我就享受什么样子》 今天再推荐一篇文章,无关LGBT群体话题,单纯是想更多人明白结婚不是幸福的代名词,情人也非生活的必需品,一个人也能活得很好。
三色堇吴幼坚:转发供将是否结婚看得过重者参考。今天是11月11日“光棍节”,不少人趁机互相调侃,商家则抓住促销良机,都可理解。我不赞同将未婚者称“剩男剩女”,未婚或不婚怎么啦?多元社会,独立人格,自由抉择。适当关心帮助是善意,过度关注甚至干预是八卦,根据是否成家判断是否成熟而影响升职的上级是愚蠢。(原文见附件二)
任者神归:说的太对了。
黄连苦短斯基:剩女是社会幸福感的体现……
森林木叶竹:每天好心情,剩不剩关别人屁事!顶。
@mz原:党报没有提同志的事情啊。
三色堇吴幼坚:回复@mz原:无须在此文里特别提同性恋啊。很多同志以被父母逼婚为理由,强调自己是无奈走进异性婚姻的,但事实上异性恋同样被逼婚,如果本人够淡定,结婚与否和性倾向根本无关!
倾城若是斯欲何求:嗯,确实,如果本人够坚定,谁又能逼得到你呢?
附件一
11月11日,“光棍节”。
这是一个年轻的节日,也是属于年轻人的节日。无数以“剩”字辈自居的年轻人在这一天焦虑、烦恼与狂欢。为什么“剩下”了?“剩下”有错吗?该怎么拯救那些“剩下者”?来听听小蒙的故事,故事里有无奈,更有希望和启迪。
“节假日,变成了逼婚日和相亲日”
小蒙,女,29岁,律师事务所工作,学历研究生,恋爱经验零。
在电话里又经历了父母一番反复唠叨,小蒙赌气般地在婚恋网站写起了自己的“征婚简历”。
“这么优秀的女孩,怎么会剩到现在了?”听说她还处于单身状态时,亲戚朋友都有些惊讶,这些诧异的目光让小蒙感到浑身不自在。
真的很“老”了吗?被说得多了,小蒙也有些沮丧。可是,在她留学的时候,这个年龄段的单身男女也是“一抓一大把”,大家相安无事,没有人催促恋爱、结婚,为什么在中国就这个样子呢?“还不如找个没人认识的地方孤独终老算了!”小蒙抱怨。
“剩男”“剩女”“必剩客”“剩斗士”……不知何时起,这些标签开始在小蒙身边流传开来。电视里,相亲节目如火如荼;媒体网站上,对“剩男”“剩女”的报道连篇累牍;甚至一度在两会上,这也成了热点话题——有人大代表提出将法定婚龄降低至18岁,以解决“剩男剩女”问题。
相亲大军也一下子多了起来。婚姻中介——这种在自由恋爱时代似乎该成古董的机构——生意也重新红火。城市里的公园等公共场所,“相亲角”“相亲大会”犹如雨后春笋,诡异的是,来相亲的却不都是年轻人,还有一群忧心忡忡的父母,手里举着子女的资料“货比三家”——仿佛一下子又从自由恋爱时代回到了“父母包办”时代。
小蒙这样的80后,成为遭遇父母逼婚的主要年龄群。根据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发布的《2013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对于女性,66.6%的女性认为,30—35岁没结婚应该被称为剩女,81.5%的男性则认为,女性一过30岁没结婚就是剩女,其中60.9%的男性认为,28—30岁是剩女的终极门槛。对于男性,70.3%的女性认为,35—40岁没有结婚的男性是剩男,67.6%的男性则认为,30—35岁没有结婚就是剩男。无论怎么算,80后都是“剩男”“剩女”的主力军。
在互联网上,更有这样一种调侃:27—28岁的未婚人士叫“剩斗士”;29—30岁的叫“必剩客”;31—35岁的叫“斗战剩佛”;超过35岁的就被尊为“齐天大剩”。社会舆论的胁迫之下,这些调侃多少透着些无奈。
“有句歌词叫‘落单的人最怕过节’。”小蒙说,“以前过节喜欢回家待着,现在却最怕回家。一回家,节假日就变成了逼婚日和相亲日。”
“从小到大都没凑合过,凭什么这事儿要凑合”
几年前,小蒙的妈妈就开始操心女儿的婚姻大事了,一向不怎么上网的小蒙妈还不知从哪儿学来了网络新词儿:“小蒙,你可别成了‘剩女’啊!”
小蒙妈的担忧最终还是变成了现实。小蒙妈开始在家乡四处为她张罗相亲。一开始,小蒙觉得好笑,还装模作样的跟人联系一番,后来就开始以各种借口搪塞,最后小蒙干脆坦率说自己没打算回家乡工作,也没时间异地恋,把他们都拒绝了。
小蒙妈急了:“傻妮子,你不试一试怎么知道合不合适,感情是慢慢培养起来的。你到底还嫁不嫁人了?”小蒙也很生气:“妈,您这是让我凑合吗?我从小到大,从学习到工作,什么事情您都让我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完成,凭什么这事儿就要让我凑合!”
小蒙妈年轻时就是经人说媒“凑合”着嫁给小蒙爸的,夫妻生活一直磕磕绊绊,小蒙不想像父母这代人那样。
小蒙匿名把这件事发到了网上论坛,得到了很多支持。这让她感到有些安慰。网上关于“剩男剩女”的话题,也一直争论不休。
有人说,所谓“剩男”“剩女”,都是伪命题。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什么时候结婚,与别人无关,无所谓“剩”与“不剩”的问题。“剩”下的,过得未必不好;“不剩”的,未必过得就很幸福。这些概念不过是舆论渲染、炒作的结果。
也有人说,不是不想结婚,而是不敢结也结不起。现在婚姻的物质成本越来越高昂,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有限的薪资待遇在高企的房价和婚恋成本面前,显得弱不禁风。
小蒙也不想一直“剩”下去,但却讨厌被逼迫。“我现在很热爱我的工作,朋友也多,过得忙碌而充实,为什么非要被年龄所胁迫呢?”
“其实如果问为什么剩下,我也可以找出一千个理由,但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小蒙说,就像网上有人说的那样,你剩或不剩,年龄都在那里,不减只增;你爱或不爱,生活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剩下’有错吗?这似乎是一个没有结论的话题。”小蒙说。
“爱情还是要相信的,万一等到了呢”
妥协还是反抗?这是一个问题。
小蒙的朋友也一直苦口婆心地帮她树立“正确的择偶观”:作为一个女性,不管事业有多成功,家庭始终是最重要的。择偶的心态要平和,标准不要太理想化、眼界太高。
小蒙反驳说,我要求高吗?我也没有像那些拜金女那样要有房子、有车子、有钱才能结婚,心态怎么不平和?我就想顺其自然,择偶观怎么不正确了?
可是,怎么面对亲戚朋友喋喋不休的言语催促?怎么面对被家长强行安排的赶鸭子上架的各种相亲约会?怎么面对社会上汹涌如潮的舆论压力?
“躲”“吵”都已经试过了,难道真的要降低择偶要求,赶紧找个对象来消除对“女人三十豆腐渣”的恐惧吗?还是坚持“光荣地剩着”?
不久前,小蒙在网上看到了这么一个理论:剩女是社会幸福感的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剩女越来越多,体现了女性在当今社会的自尊、自信和对于个人价值的执着追求,社会应该尊重个人生活观的选择,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觉得最开心、最舒服的一种生活方式,不应该用传统观念来评价别人的选择。大龄剩女不是剩,是挑,是要求比较高,比较看重婚姻价值,看重自己的选择。与其将就,不如挑一挑,剩一剩。
小蒙觉得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现在社会这么多元,个人的选择也应当是多元化的,怎样幸福、怎样去生活,这是生活方式的个人选择,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管别人说什么呢。
11月11日,“光棍节”又到了,怎么度过呢?小蒙心里暗自盘算:相亲,这个可以有;爱情,也还是要相信的,万一等到了呢? [责任编辑:冯文雅 ]
附件二
2014-11-10 柒月暖阳 简易心理学
看到一篇文章:你有没有想过一辈子结不了婚怎么办?然后自己的话匣子又被打开了。我虽然总是跟朋友家人说,我可能这辈子要孤老了,可是也确实没有认真地想过,如果真的孤老我这辈子会是个什么样子,不过又觉得没有什么好想的,我从来就不是一个给自己的人生定计划的人,就算有计划谁又知道到了那个时候我的心境是否会去实行那个计划呢。直到现在,对婚姻我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没有什么渴望,还是觉得那是一个很遥远的事,就算我现在有恋爱谈,可能我也还是不会着急结婚,总觉得结婚后的人跟未婚的人是生活在两个世界。我很信命运,喜欢那句老掉牙的话: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所以,我一直抱着随遇而安的态度在生活,我喜欢恋爱,也喜欢单身,喜欢婚姻,也喜欢自由,命运让我是什么样子,我就享受什么样子,我不愿勉强自己,更不想屈就现实。24岁以前,从来没有恋爱过,我一个人也过的潇潇洒洒,想看书的时候就去图书馆泡一整天,想出去散心就招呼一两个朋友四处撒欢,工作不顺心了就自己坐马路牙子上哭,闲的无聊的时候就自己开发点兴趣爱好充实下生活,实在是空虚寂寞了就在网上写点矫情的文字找找存在感,这样的生活总的来说也觉得幸福、圆满。
24岁到26岁,谈了一场恋爱,瞬间就变成了小女人,从前没想过要依赖谁要靠着谁,恋爱之后就忽然学会了撒娇、使性,从前自己的家务都懒得做,恋爱后却喜欢帮他打点一切工作之外的琐事,那时候的梦想仿佛就是:我为你全心全意的打扫庭院,让你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去扫天下。也还是坚持着自己的爱好,会看看书,会写写字,但是变的很不独立,有什么事都第一个想到他,他在的时候就觉得心安,他不在就觉得所有一切都没有意义。后来失恋了,又回到自己一个人的日子。我有时觉得自己的自愈能力简直好的惊人,恋爱的时候以为没了那个人自己不能独活似的,分手后也确实歇斯底里的伤心了几天,但是也就那么几天,过后自己就满血复活了,吃的饱、睡得香,跟朋友们说说笑笑,完全没有阴霾。我是接受了这个事实,知道事情就是这样子了,难过没有用、哭喊没有用、不吃不喝作践自己更没有用,而我自己是从来不肯在心情上为难自己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如果自己有力量去改变就拼尽全力,如果做什么都没有意义了那我也会让自己接受现实,而不愿自己像个傻瓜可怜虫似的哭死在伤心里。
现在,我还是一个人,也一度觉得我会一直一个人,我又变成了坚强、独立的自己,有自己的朋友圈,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也有自由。记得以前看过一句话是对婚姻中的女人说的,教她们不要满脑子围着老公转:老公爱我呢,我就享受爱情,老公不爱我呢,我就享受自由。我也愿自己这样,有人爱,我就享受爱情,没有人爱,我也一个人自由自在。也怀疑等老了之后大概心境会变了,会觉得一个人太孤单,会想有个伴,那就到那个时候再说吧,爱情不容易找,伴总是好找的吧。可是现在还不想找伴,我甚至都更喜欢自己一个人的样子,因为这时候我完完全全是我,完完全全随心所欲,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若是有爱情便会不由自主的去想为他做些什么,这会多多少少的让我自己有所改变,想做的事也会因为多了一个人而有更多的顾虑。
若是一辈子都不结婚,我会怎么样呢?我想,我得更努力了,因为要挣钱养活自己了,虽然我对钱也没有多大的渴望,但是温饱总要解决的,所以也要更努力的学习,更努力的工作,更努力学习勤俭持家。我得努力让自己的身心都变得更坚强,要锻炼身体,不能总生病,因为是自己一个人,不好被人照顾啊,也要在心灵上更强大,因为有些事不能对亲人、朋友说的总要一个人承受的住,年龄越来越大,面对的生死离别也会越来越多,我得一个人坚强地承受生活给我的这些苦痛。我得拼命给自己找事情做,充实自己的生活,这点是很容易做到的,我本来兴趣就广,时常觉得工作之外的时间不够自己支配,有太多想做的事情没有时间做,我甚至觉得就算有恋爱谈,我大概也不舍得把时间过多的放在恋爱上。
《爱是最美的彩虹——同志母亲吴幼坚视频选》每套两个共150分钟,共50元(不另收邮寄费),扣除工本费后余款支持我做公益。内容含2005年以来电视采访:南方、广东、广州、凤凰卫视、美国CNN及进高校开讲座等,对同志和父母都有启迪。需者来信wuyoujian1947@163.com
我再详告邮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