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岁的退休编辑、同志母亲吴幼坚2013年11月23日从广州坐火车抵达贵州省凯里市,分别于23日、24日、25日在凯里、贵阳、遵义开讲座,26日去遵义会议会址参观,在毛泽东诗词《长征》前舞动彩虹双飘带,表达公益路上不停步的决心。
Togayther基调:《母亲的侧影:速写吴幼坚》
□
吴幼坚
小启:欢迎报名参加马年春节系列活动!详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a5b610102e9ru.html
私信
1月26日 12:41
微博
三色堇吴幼坚:刚读完《Togayther杂志》你的文章《母亲的侧影——速写吴幼坚》,角度较讨巧,不像多数采访者那样写正面,而是写“侧影”,融入个人的观察、理解。稍后我设法将它转到博客去,与网友分享。感谢你认真写作,也感谢杂志社在春节前推出本期。封面小伙伴们在看什么?马年春天已来临……
王王王大师:ou,这个算是自己听了吴妈妈的讲座以后一些感悟吧,如果找不到原稿的话晚上发给你,现在还趴在办公桌前。。。预祝马年里吴妈妈身体健康。
三色堇吴幼坚:那就发原稿给我吧,比较省力气!我也会截图给网友看看版式并附上网址的。
@朩業:
很喜欢本期封面专题的三个专访!这期拖了很久的时间才终于发布,拖延症真是害人啊啊啊啊啊啊啊!
王狗剩V:大半个下午看完杂志(虽然还有错别字排版小问题),彩虹映像专题采访,@三色堇吴幼坚
吴妈妈很棒。游记、影片、音乐介绍,还有的虐心的小说(或者就是作者的真事改编吧),短长书,每篇都很喜欢。看完Holy
Grial忍不住马上去搜了歌听。于连@Togayther上海 的《劳尔的军装》一万个。表达无力真捉急
转载 母亲的侧影:速写吴幼坚(作者:王王王大师)
第一次见到并和吴妈妈面对面的交流,是在一个会议的茶歇,我们手中都握着相机,自然话题也在摄影上。然而她听到旁人讨论盲人摄影师,好奇地问我盲人能拍好照片吗?我没有直接回答她,而是转述了另一个故事,一个在其晚年听力完全失聪的情况下依然写出了至今也可能再无来者的《第九交响曲》,那个人叫贝多芬。于是我俩同时一声“噢”的顿悟。除了相机以外,她还有另一样东西也不离身,就是两把扇子,无论走到哪个城市,无论是空旷的广场还是狭小的教室,只要有时间,她就会拿出扇子然后翩翩起舞,尽管舞姿和专业演员相比并不能媲美,然而这并不重要,用她自己的话说我跳得快乐满足就好。
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人亲切地称呼她为吴妈妈,或者成为了彩虹母亲的代名词,这是因为她是中国第一个公开支持自己同性恋儿子的母亲,然而她却坚称自己依然是那个三色堇吴幼坚,一个在1993出版了个人摄影集的女性,那一年她46岁。大家都说阿坚是个了不起的人,她只是淡淡掠过。再把时间前推到1968年,那一年中学刚刚毕业的她,因为运动不得不成为上山下乡知青当中的一员的时候,她选择了阳山,这个粤北最偏远的山区,一待就是10年之久。在那个扭曲的年代里,父亲被关进监狱,母亲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兄弟姊妹也不得不分离各方。10里没有那些过于波澜壮阔的故事,也没有与命运抗争的浮夸,用阿坚自己的话说,她是在做最好的自己。
正是这10年间让她对生命有了理解,在今天看来读书、就业、恋爱、结婚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在那时看却是需要几分执着和坦然,而不变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理解。所以当她有了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依然能够确信并且坚持这一点。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他自己的,谁也无权干涉亦不能按照一个看似设定好的过程进行。所以当她的儿子告诉她自己是同性恋的时候,她开始是疑惑为什么儿子对异性没有感觉,然而当她知道性取向是不能改变也不是所谓偏差或者疾病的时候,她欣然接受了儿子。对于阿坚而言,她自己常说家庭最需要的关系是包容和理解,既包括了伴侣之间也包括了父母与子女之间。
所以每当阿坚谈到同志自我认同的时候,她说得最多的就是坚持做最好的自己。阿坚回忆起自己刚刚回到广州的时候,做的是校对的工作,在当时看起来一个平淡无奇甚至很枯燥的工作,然而她却坚持了5年,作为一个返城的知青,父母又刚刚被平反,她必须独自承担这一切。所以她坚持了下来,5年中她承担的校对工作甚少差错。于是在5年后她终于有机会获得编辑的工作并且一干就是几十年。所以她更多的是鼓励还在低潮当中的同志们,唯有选择并且坚持自己的道路,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和认同。
而同样作为母亲,在与那些同志父母交流的时候,阿坚也反复强调这一点:同性恋和异性在一起生活是会不幸福的。每每有一些家长,在得知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恋的时候就十分焦急,把孩子带去医院检查看是不是得了什么病,更有极端的使用暴力手段去逼迫自己的孩子“改变”性取向,或者干脆把孩子赶出家门。这些所作所为,和那10年间的“运动”是何其相似,就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和大部分人不一样就要出此下策?因此当阿坚和她的热线开通的时候,打电话来的家长们络绎不绝,而只有经历了这些磨难的阿坚才有如此的说服力。因为爱,就是包容和理解,尤其是对一个母亲而言,只要孩子不做出伤害自己伤害别人的事,我们又怎有理由去阻拦他们呢?
说到自己为什么要站出来做公益,阿坚坦言当时她并没有想到这一点,是电视台要采访她,而请儿子转达意思,于是在这样的机缘下阿坚才第一次从幕后走到了台前。那次之后,就开始有同志和同志父母和她交流和求助,再到后来跟几位广州同志一商量,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立了同性恋亲友会,然后迅速地发展到全国各地,说到此还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有着更大的力量。这些年来阿坚所做过的活动用她的话说都是一个地方一个地方走出来的。离开亲友会以后她有了自己的工作室,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下一代的工作中,把“爱是最美的彩虹”带到校园中去。她说年轻人才是以后社会的主体,要更多地去影响他们,才能让更多人了解同性恋这个群体,才能为同志奠定一个良好的社会基础。
所以在现今中国同志所面对的压力,并不说一味的封建社会,尽管封建社会有各种各样的传统,然而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对同性恋也是相当的宽容。而今天的的“传统”,事实上来自生存的压力,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由于压力而缺乏了包容和理解。父母不理解自己的子女,而子女也不敢告诉父母真相。难道父母把自己的孩子逼进异性婚姻去,让自己的孩子承受这一切的时候就如此理所当然吗?显然不是的,因为绝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只是这样的爱不是要去灌输自己的意志,而是要让子女们去自己选择自己的道路。生命本来就只有一次,每个人都应该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活在当下,这就是阿坚的信条。
一路走来,阿坚已经66岁了,用她自己的话说她还要尽可能去更多的地方,去办更多的讲座。很多母亲在60岁应该是可以清闲而不是在全国到处跑,而阿坚笑称这就是她自己,尽管在公益这条路上,也遇到了不少困难,然而阿坚总是笑一笑就挺过来了。更多的时候在旁人眼中,阿坚并没有改变什么东西,人还是人,母亲还是母亲,用她父亲说的话:人不一定要有乌纱,但人总要为社会留下点什么。她就和那些支持自己同志儿女的父母一样,只是做了一个母亲该做的。不同的是,有些是留下了物质,而有些留下的是一个美好的社会。
(坚注:我转载前改正了原稿若干表述不准确之处)

66岁的退休编辑、同志母亲吴幼坚2013年11月23日从广州坐火车抵达贵州省凯里市举办讲座,24日从凯里坐火车去贵阳继续开展彩虹活动,临行前在凯里车站前留影。

贵州凯里几位男同2013年11月23日中午为吴妈妈接风洗尘,本文作者王王王大师与吴妈妈合影留念。

2013年11月23日凯里讲座


2013年11月24日贵州师范大学讲座

2013年11月25日遵义讲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