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留学海外拉拉自荐介绍心理学常识助同志出柜

(2013-12-28 10:09:06)
标签:

吴幼坚

同志母亲

海外拉拉

心理学常识

情感

分类: 出柜话题

留学海外拉拉自荐介绍心理学常识助同志出柜
@顶好视觉:谁说,蝴蝶须得飞过沧海。刹那芳华,不也风情恰好。所以,我破茧成蝶,不为重生磐涅,亦不必飞渡沧海,只求曾与你相遇,哪怕翅断命折,溺死在你的怀。 ----《路从今夜白》作者:墨舞碧歌

 

留学海外拉拉自荐介绍心理学常识助同志出柜

 

吴幼坚 

 

一、四川出柜拉拉日前看心理医生情况

 

20131225 21:47

吴妈妈,谢谢你的鼓励。今天父母的情况仍然很不好,昨天的计划乱了很多,效果很不好。

 

    今天我和父母去看了心理医生,我掌握住了先机,很乐观地和他谈了自己的事情,他也表示我的心理很健康很阳光,并表示需要辅导的是我的父母。然后他让我把父母叫进去和他单独谈话。如果照他对我的态度来看,我觉得事情一定会非常顺利,谁知道他是一个没有医德的人,当着我的面说这很正常,对我父母又是另一番说辞——他说这不是病但是是可以调节克制的。在回家的路上,我让父母陪我走走,顺便说说心里话,当他们将医生对他们说的话给我说的时候,我真想冲回医院用鞋底抽他!太没道德了!他不知道他这些不负责任的话让我和家人的负担更重了,真想抽他!

   

今天在回家的路上,我把心里话对他们说了,我说我以后会活得很快乐很阳光,我仍然是咱们这个家的脊梁,我一直笑着对他们说这些。他们的态度是我没有想象到的固执,在回家的路上,母亲坚持不住地哭了出来,哭得和那晚上一样伤心,甚至连路都走不了。但是我没有软弱,我知道如果我一软弱,这个家就没有能站起来的人了。我虽然很伤心,但是我一直劝着爸妈,一直安慰他们,就算他们一次次把我推开,让我一个人走不要管他们死活,我爸爸也说了很多很狠心的话,并且一次次掰开我牵着他们的手,但是我一次也没有放开牵着妈妈的手,我让他们知道,我没有抛弃他们,我一直在他们身边,我会一直守着这个家。

 

    晚上回来后,妈妈开始不吃饭,她哭着说她不逼我只是她自己不想活了绝望了之类的话,我心里很难受,我想先应着妈妈一些要求,但是这只是口头上的缓兵之计,目的在于让他们先平静下来,毕竟,若果一直给他们刺激一直这么强硬的话,他们是不会好好和我说话的。我想等他们过了情绪激动的这几天,再慢慢来和他们谈谈话,一步步慢慢来,就像吴妈妈你说的和风细雨、循序渐进一样。这周末我会到重庆去参加年末的亲友会,一方面是想在亲友会上询问同志家长一些方法,另一方面是散散心,理理思路,想想我下一步棋该怎么下。

   

现在家里的情况不算好,甚至可以用很差来形容,但是我想我自己并没有绝望,我仍然很乐观,我知道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也知道这条路在什么方向,更知道我应该乐观坚强下去,我相信,一切会好起来的。

 

20131226 00:53

你已在明显成长,很好。就这样按十六字方针慢慢做好转化工作,除了自己够定力外,适当借助外力也很重要。比如你说的去重庆参加亲友会聚会。那位@重庆小莉妈妈 就是拉拉母亲,去年7月我去重庆开讲座,她女儿陪她来听,我们还交谈过的,她进步相当快吧,都可以帮助别人了。不要焦虑,我博客有些实例比你遇到的还麻烦,但两三天后家长态度就开始松动了。即使要等很久也不怕,一切如常进行,生活不只是一个内容啊。晚安。


 

留学海外拉拉自荐介绍心理学常识助同志出柜


 

二、留学海外的拉拉自荐介绍心理学常识

 

2013-01-30 22:02:30

吴老师:我最近和女朋友在看你的博客,发现很多出柜的难题。我个人感觉,很多同志可能带着自己确实心理有问题的态度去出柜。因为国内心理学实在太不靠谱,很多所谓的医生自己什么都不懂。还告诉人家有病。我的想法是先让大家知道,自己没有问题,心态健康地出柜,首先心里有底气。我想具体写写,如果被迫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他们有病,这时如果大家知道权威的心理学是认定无病,而且关心和爱护同志的,大家就没那么恐惧看医生了。

我还发现大家不知道怎么和父母说。我个人感觉父母有不同的反应,比如说过激,焦虑等等。针对这些性格上的表现,我想写点东西帮助大家。谢谢您对同志事业的热心!丹丹

 

20130201 10:34

吴老师,您好!我们经过一天的整理和讨论,写了两篇自己认为国内同志急需了解的正确心理学常识。了解这些实用性的内容,应该会帮助大家增加自信,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有助于顺利出柜。如果您对文章中提到的内容有所疑问,可以告诉我,我会做更详尽的解释。如果需要,我也可以进一步提供信息。希望您能把这两篇文章发在您的博客上,帮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同性恋。

 

    留学海外拉拉自荐介绍心理学常识助同志出柜
 

三、出柜前需要了解的心理学常识(作者:丹丹)

 

    吴幼坚注:本文作者丹丹是中国女同性恋者,目前在国外学习心理学。这是她20132月发来的文章。其中论点论据均由作者本人负全责,我转发出来仅供读者参考。

 

系列之一【正确认识自我】

        

         出柜是同志们面临的最大难题,怎么出柜,何时出柜,都关系到以后的生活和家庭的和谐。 出柜,要做好很多铺垫,要有计划地进行。通过我对心理学和性别学的专业学习和实践,我想给出一些个人认为可行的方法和建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也希望大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出柜不要着急,给自己一个心理准备和调整的时间。时间可能会比较长,但非常必要。

出柜前首先要有健康、积极的自我认知,出柜时才有信心和底气,而且精神状态也是积极健康的。

                 

         首先,我想谈谈什么是同性恋。同性恋是指一个人喜欢和自己性别相同的人。这个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而且同性恋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是基本恒定不变的,从古至今存在于各种形态的社会中。在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致力于研究性行为。早期的他错误地认为同性恋是需要治疗的。经过他不断认真严谨的研究,发现同性恋是非常普遍的正常现象。同性恋除了恋爱对象是同性别的人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因为同性性行为直接导致的心理和精神问题。所以同性恋是心理或者精神疾病的说法是不成立的。经过大量对不同社会背景、年龄、阶层人士的采访调查,他发现大概30%的女性,和50%的男性一生中至少有一次同性性行为。所以他亲自推翻了自己的对同性恋认识错误的理论,开始了支持同性恋的活动。阿尔伯特•艾利斯的发现成为性别心理学的一个里程碑,在1973年,美国精神病学学会宣布同性恋不再列为心理疾病,因而不需治疗。在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也不再把同性恋视作精神疾病。

                  

第二,怎样对待社会社会上对同性恋的看法。当很多人看到这个词,第一个就是非常负面的反应,认为脑子有问题。其实这个认识是彻底错误的。同性恋和精神疾病没有直接关系。可是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有的同性恋,性格怪异,行为偏激,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同性恋就是有病。对于这个现象,我们要客观看待。上述情况是可以解释的。同性恋本身没有问题,也不是精神疾病,但是由于同性恋这个群体不被大部分人接受,整个社会对这个现象产生了负面的观点,导致了同志们被有意或无意地排除在大部分“正常”群体之外(社会群体对于“正常”与“不正常”的定义是由大部分人的行为和想法所决定的,引用鲁迅先生的话就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由于这种排斥的现象,导致了很多同志内心对自己产生了质疑,甚至导致了焦虑和害怕。长期生活在这种心理状态下,自己的心态和行为难免会产生扭曲。所以表面看来是同性恋自身有问题,但实质上是他人的不理解和社会群体的不包容所导致的。

 

         其实同志们没有必要为自己是同性恋感到自卑。我们要知道,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里,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被人排挤。这和一些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被同龄人嘲笑和排挤会导致心理上的问题是一样的。单亲家庭的孩子本身不存在问题,但是由于他们被所谓的“正常”群体所不认可,才会有不同问题的出现。所以,同志们要首先知道,如果自己的思想或者行为上有问题,那不是因为自己的性取向所导致的。想要健康积极地生活下去,第一个要坦然接受自己的性取向,并且正确地认识自己。对于他人不包容的观点,不要过度在意。无论是什么样的人,过度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都会让自己产生心理不平衡,带来精神上的影响。

                  

第三,谈谈中国心理学落后导致对同志的二次心理创伤。上面已经讲到了,同性恋不是精神疾病,那么为什么很多同志去看心理医生的时候,还是被贴上了有病的标签呢?我个人认为有三个重要的原因。

        

1)国内部分心理医生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对于心理学专业知识根本不扎实,也没有严格的测量和诊断的方案。所以错误地认为同性恋是精神疾病。

        

2)我国对心理医生的培训不够严肃。在高校经过正规学习的医生还是不错的。但是很多心理医生资格证的考试,就是两本书的内容(这两本书加起来的内容还不及北美心理学本科大一的内容丰富),甚至随处可见“培训三个月就可注册心理辅导师”的广告。一些非专业人士通过自学或者参加培训,掌握这些指定内容就能通过专业证书的考试,接着就可以持证上岗。其行医质量可想而知。所以这些医生诊断很不正规。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心理医生在没有做任何测量的情况下,直接说你有病,无论你是什么原因去看医生,这个医生都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这就与你去医院检查生理上的疾病一样,如果医生没有对你的身体状况作了解就下定论,那就是一种不负责任。所以同志们不要恐惧庸医所下的结论。我认真看过很多国内的心理学网站,一些通过正规学习的医生,都会正面开导你,不会告诉你说同性恋是病态的。所以,即使认为自己有必要接受心理医生的建议以及治疗,也应该对其行医质量有所判断。不要因为心理医生体系的不正规,让自己蒙上阴影,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这个不值得。

        

3)我国心理学发展较落后,不能很好地与国际接轨。当代心理学起源于西方社会,我国现在所用的心理学教材全部来自于西方国家的课本,所用的心理学资格考试的课本,部分也来自北美心理学大一教材。但应注意的是,西方心理学里阐述同性恋并非为病态的内容被删除了。我上面讲过,在西方心理学里,断定同性恋为精神疾病的内容1973年就废除了,但是在至今中国采用的心理学理论里,还把同性恋列为精神疾病,作为一个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大国,这种现象本身就可笑之极。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中国的同性恋始终是要被认可的。在当今社会里,同性恋被认可是一个趋势,只是时间的问题。

                     

当今世界上普遍被心理医生采用的诊病依据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协会校订的诊断手册《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s》,简称为DSM。我国把这本书翻译为《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DSM到目前为止一共有5个版本,分别是DSM I DSM II DSM IIIDSM V DSM IVDSM IV 是第五版,也是当今在国际上最权威的版本(1973年,也就是从第二版开始,同性恋已经被排除在精神疾病之外,到目前已经经历了四次改版,学术上对于同性恋为非病态的认可已经相当久远和可信)。虽然我国心理治疗的理论、手段和方法都是来源于西方并大部分保持同步(诊断书是翻译版的DSM IV),但是有些地方并没有尊重学术界的权威看法, 同性恋换为“性指向障碍”依旧被列为精神疾病之一,但是又无法提供同性恋是病态的可靠学术研究和依据。

                   

所以这种同性恋是病态的说法是无据可依的。我国根据DSM IV编写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简称CCMD。在2001年的第三版CCMD III里,“同性恋”一词被从该手册中删除。但是“性指向障碍”一词依旧把矛头指向同性恋。这种换词不换意思的做法,其实就是挂着羊头卖狗肉,依旧不可取,也是不受到国际卫生组织认可的。所以大家不用因为有医生拿着这个所谓的标准告诉你有病,你就觉得自己有病。换句话说就是,现在我国心理学对待同性恋方式就是,拿着最权威的外壳,但是用着1973年以前的理论。所以,即使有医生说你们的性取向是病态的,你也别害怕,你可以告诉医生,他们OUT了。

        

只有正确了解了同性恋是怎么回事,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让自己的内心渐渐开朗。希望这些对大家有用,给大家增加点信心。

        

    注: 我附加一个英文网站,这是美国心理学学会的官方网站。目前是全球最权威的心理学研究和治疗机构,包括中国的权威诊断手册都来源于此。里面对同性恋是病态的说法给予了坚决的否定。我在文章里粘贴两条最重要的内容,大家可以慢慢研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登陆这个网站,了解更多内容.  由于个人翻译能力有限,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正。

        

http://www.apa.org/helpcenter/sexual-orientation.aspx

     

    What causes a person to have a particular sexual orientation?

    There is no consensus among scientists about the exact reasons that an individual develops a heterosexual, bisexual, gay, or lesbian orientation. Although much research has examined the possible genetic, hormonal, developmental, social, and cultural influences on sexual orientation, no findings have emerged that permit scientists to conclude that sexual orientation is determined by any particular factor or factors. Many think that nature and nurture both play complex roles; most people experience little or no sense of choice about their sexual orientation.

        

    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是否异性恋,同性恋,或者双性恋?

    虽然科学家们做了很多相关调查与检验(包括关于基因,荷尔蒙,成长过程,社会,以及文化上的影响),但并没有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并不是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因素导致了这个人的性取向。很多研究者认为这是先天与环境的影响共同(并且以一种很复杂的形式)决定的。同时,性取向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可选择和解释的。

 

     Is homosexuality a mental disorder?

     No, lesbian, gay, and bisexual orientations are not disorders. Research has found no inherent association between any of these sexual orientations and psychopathology. Both heterosexual behavior and homosexual behavior are normal aspects of human sexuality. Both have been documented in many different cultures and historical eras. Despite the persistence of stereotypes that portray lesbian, gay, and bisexual people as disturbed, several decades of research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have led all mainstream medical and mental health organizations in this country to conclude that these orientations represent normal forms of human experience. Lesbian, gay, and bisexual relationships are normal forms of human bonding. Therefore, these mainstream organizations long ago abandoned classifications of homosexuality as a mental disorder.

        

同性恋是精神障碍吗?

    不是。女同性恋,男同性恋,以及双性恋都不是障碍。任何研究都没有发现这些性取向与精神病理有着内在的关联。在人类性行为当中,异性性行为和同性性行为都是正常的,并且在很多不同的文化里和历史时代中都有着记录。虽然很多人对同性恋或者双性恋者都持有偏见,但是通过几十年的研究和调查以及临床经验,主流医学和精神卫生组织得出了最终的结论:这些不同的性取向都是人类经历中正常的表现形式。并且,同性恋和双性恋都是人与人相互依存的正常方式。因此,主流的医学组织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废除了同性恋是精神障碍的分类标准。

 

留学海外拉拉自荐介绍心理学常识助同志出柜
 

系列之二【如何面对心理医生】

 

    出柜的同志难免被家长强迫去看心理医生。首先不要带着以为自己确实有病的心态去看病。如果你精神状态健康向上,你就不必担心。一旦你自己都心虚,在医生面前就变成了无条件顺从。然后进一步肯定自己心理有问题,感到害怕和焦虑。其实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不是每个医生都是自信的,即便是经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医生。因为人本身是很复杂的机体,人的行为和所需要的心理治疗有很多不确定性,并且有的病人本身很难意识到或者承认自己的病态。如果心理医生没有足够的能力让病人认识到并且相信自己有问题,治疗也是无法进行的。所以,医生不一定会比你有自信,更别说一个缺乏专业背景的人了,况且他们也没有仔细考虑过同性恋是病态的依据所在和真实性。你想一个没有专业背景的人,去给人家当医生,他们心里有多没底气。一些没有足够能力和底气的心理医生,对病人说话往往会咄咄逼人,出手指责,句句戳中他人的痛处。因为他们只有拿这种气势压倒你,你才听话。然后他们会告诉你不对不好,应该怎么做。所以你只要内心坚定,态度健康向上,保持冷静,他们自己反而会紧张。真正好的心理医生,面对病人首先是非常心平气和,态度很宽容,让你有安全感。这样的人,无论是否专业,至少都有成为好心理医生的潜质。正确的心理疏导中,医生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而不是指挥命令。在治疗中真正的主角是寻求帮助的人。好的医生,会利用正确、温和的引导,让当事人自己找到调整心态的方法,而不是告诉病人应该怎么做。

 

留学海外拉拉自荐介绍心理学常识助同志出柜

《爱是最美的彩虹——同志母亲吴幼坚视频选》每套双光盘两个共150分钟,共50元(不另收邮寄费),扣除工本费后余款支持吴幼坚做公益事业。内容含2005年以来电视采访:南方、广东、广州、凤凰卫视、美国CNN及进高校开讲座等,对同志和父母都有所启迪。需要可来信:wuyoujian1947@163.com 再告知购买方式。春节期间暂停邮购,需要者请抓紧时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