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岁的退休编辑、同志母亲吴幼坚于2013年12月19日与71岁朋友结伴去广州白云山、云台花园玩。阿坚我边走边用数码相机拍摄,现发表照片与网友分享羊城冬日暖阳。图为云台花园生态谷景致。
义工高飞:《同志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
吴幼坚
一、66岁阿坚与71岁朋友结伴晒太阳拍照片
广州这两天阳光很好,大风驱散阴雨,虽然气温仍低,人们也非常欢喜,很多老人小孩都去户外晒太阳。我觉得照常去东山湖公园跳舞还不够过瘾,决定去白云山走走。本来逢周四和朋友们相约去市二宫舞厅,但那儿开风扇、空调,空气哪比得上白云山清新?7月刚过71岁生日的舞伴徐先生,非常赞同我的建议,于是我俩各自吃午饭,在东山口会合再坐车到云台花园站,然后从南门上白云山。不是周六日,游客不多,我们缓缓上山,沿途拍些照片。走到山顶公园就折回,下山进相邻的云台花园看看。时近黄昏游客更少,我们流连于初到的生态谷中,慢慢观赏湖光山色。夕晖下花木亭台倍添魅力,我用数码相机的简单功能(较懒去掌握更多功能),摄下些美丽画面,发上博客与网友分享。那些很卡通的葵花、动物、孩子,也引起我留影的兴趣,71岁的同伴为明年4月就67岁的我,微笑着频频选景按快门,很显然他也被我的好心情感染。他说自己初中就喜欢摄影,学过不少技术,道理是明白的,只是实践少些,既然我们都喜欢走进大自然,广州公园那么多,老人乘车、进园都免票,以后我们多结伴出来,顺便多拍些照片……我一口答应:“好!”其实他眼睛根本看不清,照得好不好都是碰运气。我嘛,也知道老年人照相诸多顾忌,不过依旧愿意继续入镜,并继续发表近照。能如此坦然面对年华老去的女人,就是肯认老、不怕老、不服老的我——退休编辑、同志母亲阿坚。本文第二部分转载一位广州志愿者的博文,他关于同志提高自我认同,“从今天开始,从自我开始,积极进取”的观点,我是赞同的。无论是什么人,无论哪种性倾向,人生质量高低,首先取决于自身。新的一年很快就要来临,请大家深思。
本文题图插图12月19日摄于白云山和云台花园,分A、B、C三组图发表。
A组图 白云山能仁寺一带













二、广州男同义工高飞原创博文及相关微博
义工高飞:《同志们,你们准备好了吗?》人们谈及“同性恋”时,均把“同性恋”与“性变态”相提并论,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病。20世纪80年代的一项国际性大规模调查结果表明,无论国家、地域、民族、文化背景如何不同,都存在大约2%—4%的同性恋者。事实上同性恋自古就有……畅读版【http://t.cn/8kCaORa】12月18日
23:25
文耀国Vincent:支持!
三色堇吴幼坚:
赞成:“同志们,从今天开始,从自我开始,积极进取!”高飞请把文字稿发我邮箱,以便我推荐给更多同志阅读。
柒小编:等待妈妈分享~
爱笑的小医生:不同意文章中“作为一个个体,如果你选择了同性恋,也就意味着你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同性恋不是一种选择,如果是选择,那为什么同性恋者不去选择做异性恋?同性恋这条路这么难走。希望原作者能修改后再发给吴妈妈,或者吴妈妈在得到原文后说明下此处有误。
义工高飞:如果你是同性恋,也就意味着你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
爱笑的小医生:我个人认为应去除“选择”两字更好,免得有歧义,免得有人将生活方式和性取向混为一谈。比如“如果你是同性恋,也就意味着你和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不同。”更为客观。仅供参考。
布大叔:回复@爱笑的小医生:支持!!!同性恋是可以选择的???
落北de天空:又不具有明显的社会危害性,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不明显的社会危害性?
落北de天空:努力改自己的形象?怎么改变,往哪方面改变,我觉得你这篇文章就是充满了不自信和自身的歧视。
落北de天空:狗屁不通的文章,里面已经充满歧视了。
@落北de天空:回复@三色堇吴幼坚:阿姨我觉得他对同性恋人非常的无知,也充满了偏见。
三色堇吴幼坚:回复@落北de天空:不至于吧?他本人就是同性恋者,除本职专业外,还专修过心理学。他工作努力,做志愿者热心,与男友相爱认真,还发表若干篇文章,表述对防艾、对自我认同、对反歧视的看法。
落北de天空:回复@三色堇吴幼坚:另外一句,作为一个个体,你选择了同性恋,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性取向是可以选择的?
落北de天空:同性恋是一种生活方式,这句话是不是说我们是可以改变这种生活方式的,同性恋是一种性取向,不是生活方式。
落北de天空:作为社会群体来讲,对于同性恋只有选择与不选择,接受与不接受。里面选择什么,不选择什么?里面的选择是选择性取向么?
落北de天空:回复@三色堇吴幼坚:另外文中说到的消极的生活方式,包括娘娘腔,性格怪异,这就是同志群里的内部歧视,我觉得消除歧视,不是每个人变得都一样,一样的阳光开朗,一样的阳刚,消除歧视是尊重每一个人不同的性取向,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的性格。
浪漫妈妈:《同志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搅基先森丶Tansi:在行动。可是,文中说:同性恋是选择的,这是否会有歧义?是自己选择的么?是一种生活方式,那要是有人说为什么不改一种生活方式,既然这是选择的话。
54HaibaraAi:同性恋不是一种选择,而是生来如此。希望大家在描述时不要说“选择”(做)同性恋之类话。
@王王王大师:他文中“选择”同性恋者之说法难以令人满意。
三色堇吴幼坚:回复@王王王大师:如果说同性恋者“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走进异性婚姻,坚持同性相爱),那就表述得更清晰了。很多同性恋者“选择”以异性恋身份生活,按主流社会给异性恋规定的路子走:恋爱结婚生子……其实,异性恋也未必这样做了。
王王王大师:对,这一点吴妈说的清楚。
沧海一豆Isaac:“主流”的同性恋者其实在捍卫“家庭”的结构。
森林木叶竹:没有家庭孩子的拖累,更专注于自己钟爱的事业,美好人生赛神仙呀!哈哈。
吾ABAO:![[good] [good]](//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good] [good]](//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good] [good]](//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义工高飞:好的,阿姨,马上通过邮箱发给您。
三色堇吴幼坚:回复@义工高飞:凌晨已收到。可能明天转发。网友对你此文会有各种解读,有些提法人们未必理解你要表述的意思。还有些人以为你是异性恋。让大家争论一下有好处,文明上网,各抒己见,有利于思考,也有可能促进行动。
唐硕偶系芳疗小男巫:在准备了。
王集娜:早就准备好了,本就没什么不一样的。
ChaongXing泓:從今天開始,從自我開始,積極進取!
义工高飞:文明上网,各抒己见,有利于思考,也有可能促进行动。
B组图 云台花园之静美景致




















转载:同志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作者:@义工高飞)
人们谈及“同性恋”时,均把“同性恋”与“性变态”相提并论,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病。20世纪80年代的一项国际性大规模调查结果表明,无论国家、地域、民族、文化背景如何不同,都存在大约2%——4%的同性恋者。事实上同性恋自古就有,作为一个个体,其性取向是成长发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并不以其主观意志为转移。目前,没有哪一种理论能从生物医学的角度来对同性恋给出科学的解释。
同性恋只是少数人的生活方式(换句话说:同性恋是弱势群体),一种同性之间的情感方式和性方式,既不违反法律,又不具有明显的社会危害性,我们的职业和社会角色与常人无异,而且优秀杰出的人并不在少数。但是人类作为群聚者,对少数不合群者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心理,这些都在情理之中。
随着对同性恋行为的深入了解和科学研究,全球许多国家开始时反思社会对同性恋的歧视态度。丹麦是世界上第一把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国家,其他国家也开始通过法律的形式承认并接纳同性恋。作为社会群体来讲,他们对于我们同性恋只有选择与不选择,接受与不接受的问题,社会应给我们同性恋者提供一个宽容的社会环境,寄予我们足够的尊重、宽容与理解。
作为一个个体,如果你选择了同性恋,也就意味着你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要让家庭和社会消除偏见并接受自己的性取向,确实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需要承受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重压。在面对外界的歧视和偏见时,需要通过理性的行为方式来应对,避免攻击、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的行为,在觉察到自己无法保持内心的平衡,病影响到身心健康时,可以选择相关专业机构的帮助。
同性恋者是被歧视者,我们要自立自强,努力改变自己的形象,打破社会环境中旧有的对同性恋群体否定性的认知概念,逐步形成新的肯定性的认知均衡。如很多人认为同性恋者是性格怪异、变态、娘娘腔、生活懒散,并常与艾滋病者相提并论。如果社会中的其他人群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发现同性恋者过着这种消极生活方式,这现象也就验证了他们对同性恋的负面认知,这种偏见与歧视自然会理所当然的得到强化。相反,如果我们同性恋者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除了性取向与他人不同之外,也能够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生活方式健康积极,这就打破并修正了社会对于我们同性恋者原有的认知偏见,社会对于我们的歧视自然会逐步消弱。
同志们,你们准备好了吗?从今天开始,从自我开始,积极进取。
C组图 云台花园之缤纷童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