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洁文章:以母爱之名?——评《彩虹伴我心》

标签:
吴幼坚同志母亲彩虹伴我心郭玉洁评论情感 |
分类: 传媒学界 |
郭玉洁文章:以母爱之名?——评《彩虹伴我心》
□ 吴幼坚
一、我既受部分同志热爱又被部分同志排斥
在诸多祝福中,网友“流水淘金”的评论较具体,而且强调了“思想独立”:“天下的母亲都是爱自己的儿女的,性取向如何并不能减少这份无私的爱,这位母亲对儿子的深爱,从她的言谈举止就可以看出,我曾经在《波斯少年》的发布会上见过他们,母亲脸上充满微笑温柔地看着自己儿子在讲话,儿子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文艺青年,属于有思想,讲话细声细语,用个好听的词叫‘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我还是蛮欣赏他的文化内涵,祝福这一对不常在一起,思想独立,心灵相通的母子!”
我知道自己一直是颇具争议的人物,很多人对我所作所为不感冒,或者说过于感冒,其中包括部分同志、同志父母。数月前我发现某位同志母亲设置我不能回复、转发其微博,我在博文里直说了此事,她很快就将我从黑名单中解除,过后还偶有转发、评论我微博,彼此便相安无事。日前我又发现某同志微博将我打入“另册”,令我无法在他那儿回复、转发。我觉得他这做法实在幼稚可笑,转身登录@吴幼坚工作室发两条微博——
1)我以@三色堇吴幼坚 登录发言时看到:“由于用户设置,你无法回复评论。”我想,公益组织与独立公益人应彼此尊重,都在为同性恋群体发声啊。现改用工作室名义支持。
2)回复@简元:对,“共同努力”,开展彩虹事业的公益组织和独立公益人总目标应是一致的。 //@简元:通过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从风雨中凝聚彩虹,从彩虹下走到阳光里。努力让今天我们所经受的,后来人都能免除。
二、转载:以母爱之名? ——评《彩虹伴我心》
以母爱之名? ——评《彩虹伴我心》 (作者:郭玉洁)
最近这十年来中国最好的变化之一,我愿意说,是同志运动的发展。活泼,迅猛,变化迭生。这其中,范坡坡是和运动一起成长起来的酷儿导演。他拍摄了《新前门大街》、《柜族》、《舞娘》、《彩虹伴我心》等同志议题的纪录片,同时,也是中国酷儿独立影像小组、北京酷儿影展的重要组织者。
曾听人评论说:“中国同运怎么就是在放电影啊?”早期受限于政治环境,很多同志活动不能做,聚集无名,“看电影”这一相对安全又有话可谈的文化行为,就被运用起来。(即使如此,北京同性恋电影节也屡屡被禁。)大家坐在一起,看和同志相关的电影,观看后一起讨论,成为重要的发动和组织形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城市跋涉巡回的中国酷儿影展,范坡坡曾是主要的策划和协调人之一,我也曾与坡坡同行,参与若干场。在大江南北各城市“看电影”、讨论电影及电影以外的议题,和各地组织建立联系,让我想到了毛泽东所说:“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
影像从运动而生,又推进运动,二者交相作用。而坡坡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一直是运动的“内部人”。这样的内部人角色,对于他掌握各种拍摄题材、接近受访人、获得TA们的信任、甚至导演观点的形成,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
《彩虹伴我心》就是这样生成的一部电影。影片讲述了六位妈妈和同志孩子的故事,温馨感人。制作方是四家重要的同志组织,排在第一位的是片中多次提到的同性恋亲友会——同性恋及亲友们组成的团体,影片中的大部分妈妈,在(或曾在)同性恋亲友会担任义工。而监制阿强,更是同性恋亲友会的负责人。
和原生家庭的关系,是华人同志最重要的议题之一。以“爱”、“孝顺”为名的道德控制和情感控制,即使在今天,仍难以想象地严重。到了一定年龄,就要结婚生子,符合父母(传统)的期待(让父母有面子,让父母抱孙子),这是众多男女同志的噩梦,很多人就因此进入了与异性的婚姻(包括男女同志的协议婚姻)。
2008年,同性恋亲友会成立,发起人是一名叫做吴幼坚的男同志妈妈,她是中国第一位在媒体上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她能言善舞、热情拥抱同志的形象已经为许多人所知。2012年,吴妈妈离开同性恋亲友会,以个人名义继续工作。而同性恋亲友会迅速发展,在各地“吸纳”寻找愿意出来活动的妈妈(及少数父亲),在不同城市举办“恳谈会”,所到之处,都有父母与孩子痛哭流涕。
这一议题、这些活动回应了中国同志最痛之处,与“反歧视”、“反恐同”等来自西方的议题不同,这是切近本土经验,感召力很强。同时,“亲情”也容易打动中国公众。“恳谈会”、同志妈妈们被媒体大量报道。因此,同性恋亲友会同时在小区内外获得了巨大成功,对于提高同志议题的能见度,消除公众对同志的恐惧歧视,成就不可磨灭。2012年,《彩虹伴我心》就是在这样的脉络下拍摄完成。
但是,这一议题和组织方式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尽管立场是“支持同志”,尽管是“同性恋亲友会”,但事实上出来讲话的,绝大多数是母亲(如同本片的英文名MAMA RAINBOW),而且,不同于影片中所展现的(片中有两位拉子),绝大多数是男同志的母亲。对于这一点,同性恋亲友会的组织者曾解释说,妈妈更愿意为孩子付出,同时,妈妈的形象也更为公众接受。
妈妈们出来做活动,是为了一个朴素的动机:你们不能批评我的孩子,我的孩子是同性恋,因此你们也不能批评同性恋。这样的母爱力量固然伟大,但是对于撼动性/别秩序、家庭结构,建立自由平等的关系,却没有太大的帮助。
妈妈们对于“同志孩儿”们都有很多期待,比如“出柜”、“阳光健康”、“良好的自我认同”、“不要乱搞”(一对一的稳定关系),“同性婚姻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等等。这些在同运中很有争议的题目,同性恋亲友会的妈妈们口径统一,异常笃定。同时,尽管妈妈们同为女性,却对女性在社会、在同志运动中的处境没有意识。无论在活动中,还是在影片中,我也看不到:妈妈们,除了是同性恋的妈妈,作为每一个个别的女性,她们都经历了什么?她们何以是现在这样?她们的家庭结构是怎样的?缺席的父亲们,是什么样的?
因此,如果说对坡坡有所苛求,就是影片展现了如此正面、温情的亲子关系,却没有展现出背后的复杂问题——这些问题在最近一两年内,正在变得越来越明显。超越于此的,可能还是一个根本的追问:同志运动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自身被扶正、端坐于厅堂之上吗?
我一直认为,同志运动有可能贡献给中国社会一个珍贵的礼物:继“五四”之后再一次的家庭变革。同样是从“恋爱自由”开始,离开家庭,探寻独立、自由、平等。中国社会的阶层秩序正是从家庭伦理开始,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服从、控制,都自家庭始,那么叛逆、破坏,也必须从这里发生。但是回归主流的意愿是如此强大,足以一一收编各个叛逆的力量。在家庭、“母爱”这些化骨无形的名词之下,异端的同志儿女们如何自处,如何共处,是我们必须要问自己的。
郭玉洁,媒体人,中国同志运动的参与者和观察者。
附录 关于这条长微博的几则评论
三生石与四夕潮:@三色堇吴幼坚 和别人很不一样,她的个人人格是完全独立的,她的精神世界是异常饱满的,她对自己个人信息的披露是充分和完全的。这样的女性,不独放在同性恋者的家庭中,即便在芸芸众生中,也十分罕见。吴幼坚是一个有巨大时代价值的人。
三色堇吴幼坚:回复@三生石与四夕潮:有感慨但字数受限回复不了,另发了一条。
三色堇吴幼坚:回复@三生石与四夕潮:感谢对我相当熟悉了解的年轻同志给予的评价。我能成为今日的我,与父母、先生、儿子分不开。我将不断完善自我,做个爱心充沛、责任感强烈的人,继续为彩虹世界奉献绵力;同时,实现20年前出版《这一株三色堇》影集的心愿,让人生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三色堇吴幼坚:@同妻倾听你的声音:原以为吴妈妈听儿子说是同性恋时,那种坦然自若是不可想象的,也听过其他同志妈妈说吴妈妈是神。8.24讲座看到听到吴妈妈坦承自己的接受过程,才明白之前吴妈妈因本身工作,已接受过同性恋的科普知识,这也和她的家庭、文化、生活背景是相联的。如果没有这之前的功课,也就没有了后面的坦然接受。
《爱是最美的彩虹——同志母亲吴幼坚视频选》每套双光盘两只共50元(不另收邮寄费),扣除工本费后余款支持吴幼坚做公益事业。150分钟内容含2005年以来电视采访:南方、广东、广州、凤凰卫视、美国CNN及进高校开讲座等,对同志和父母都有所启迪。需要可来信:wuyoujian1947@163.com 再告知购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