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拉拉:希望像远涛哥那样一辈子叫您妈妈

标签:
吴幼坚同志母亲潮汕拉拉自我认同情感 |
分类: 出柜话题 |
潮汕拉拉:希望像远涛哥那样一辈子叫您妈妈
□
一、征得潮汕拉拉同意发表她的来信
我(2013年08月31日
15:10):刚读完信。写得真实朴素,且相当有代表性,若经处理定能保护隐私(网名另取,年龄、职业、姐妹人数等都不提,家乡只笼统说潮汕不说具体),而又可给更多人以启发。你不也是通过读我博客、听我讲座、看我视频,受一个个具体实例感染鞭策,而逐渐提升自我认同的吗?所以你也要奉献一分力量。这信不发可惜了呀!相信我,让我将它发表出去,不配你我的照片,另配美图就是了。
我(2013年08月31日 23:44):我知道你会同意我发表来信!谢谢!另,即使学习工作再忙,有些活动还是值得抽空参加的,尤其是与小旭、小郭等潮汕出柜同志相聚时,可在轻松谈笑中彼此启发鼓励。农历八月十四不知你在哪里过,我会组织聚餐、赏月活动,日内将公布方案,若在广州欢迎参加!
二、潮汕拉拉媛媛给吴妈妈的一封信
妈妈:您好!以下是我自我认同的过程。我的故事很平凡没有精彩的内容,没有华丽的文采,有的只是真实的内心感受。吴妈妈是我生命中第二个最敬爱的母亲,想与您分享彩虹孩子的故事。
家庭背景
我叫☆☆☆,小名媛媛,潮汕人,15岁便来到广州读书,毕业后在这个大城市工作、生活多年了。目前在公司上班,事业稳定上升。父母是40后的农民,哥姐都已成家立室儿女成双,在广州定居,父母也在广州生活。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就我还没结婚。偶尔与父母聊天时,也会被问及感情的事,但每次都被我草草打发后,他们也没怎么追问。在潮汕地区,20多岁的女孩子已到了适婚年龄,父母都会催促其结婚生子,安排各种相亲。近几年看到同龄人大部分都已为人父母,比起他们我还是算幸运的吧。参加工作后,每年有假期便带父母出行游玩,周末会组织家庭聚餐之类,兄弟姐妹都很团结很孝顺,一切都挺好的。
性取向→恐同→自我认同
从懂事开始,就很喜欢看漂亮的女孩子,感觉很舒服很喜欢她们,那时还不知道什么是同性爱,也没听过les。直到上初中才听到“同性恋”这个词,从心理、生理上的反应,已经意识到自己喜欢同性的情感很强烈,但不会表现出来,也不敢公开。如您说的:“潮汕地区传统观念特别强,是重灾区,出柜阻力更大”。“同性恋”这三个字在当地几乎不会有人提及,若谈论也只知道有这样的一种群体存在,但这是不光彩和不受尊重的。我并没有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也没因此让自己改变喜欢同性的事实,而是跟随内心的情感去生活,健康地成长,所以对自己的性倾向并没有什么疑惑。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意识到自己对同性有好感和性冲动,但对自己是同性恋的身份没有正面认知。只是对同性恋的信息会加以关注了解,不时会在微博上转发关于同性恋遭歧视,表示撑同的信息。身边的朋友看到,便会评论或是问我:“为什么你会这么高度关注和支持同志,你是不是也是同性恋?”而有的就会问:“你一直都强调自己将来不结婚,而且一直都是单身,是不是因为你也是同性恋?”每次被问及我都否认,接着就解释一大堆或装作不知道、不了解这个群体,只是看不过社会的不宽容才会关注支持。但过后心里很不好受,觉得很虚伪。因为曾经看到国内外的新闻报道过一些地方歧视同性恋,虐待同性恋群体,有的被父母软禁,有的承受不住压力最终放弃生命……所以每次看到这样的信息,心里很愤怒对这个社会也很失望。同时内心其实很害怕,根本看不到希望,假如被别人知道自己同性恋,父母家人能接受吗?朋友同事会理解吗?答案是:不能。这个社会不宽容,肯定会被别人歧视甚至言语攻击。在思想保守的潮汕地区,更难以想象那些闲言闲语,所以我选择了逃避、掩饰,甚至会贬低自己去诋毁同性恋群体,也开始否定自己的性取向。当时内心很恐慌、无助、痛苦,不知道该怎么办。害怕事情会越传越开,害怕失去身边的朋友,害怕传到家人那里去,害怕会被别人指指点点、排斥、歧视。无奈之下我上网搜索查阅各种关于同志的视频,心理学书籍,做心理测试,一时坚强一时沮丧,纠结难受时只能折腾自己。那些日子里,感觉就是戴着面具做人,每天都是行尸走肉情绪反反复复快崩溃了。
持续到今年4月份在新浪微博上看到这样一段采访视频:#南都音视频#《她她梅尔一对生活在广州的女同性恋,面对镜头讲述自己的爱情故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州”、“同性恋”这几个字眼,我满怀好奇激动的心情点击了视频。看完后自己却哭了,因为看到视频中记者对吴妈妈您的采访,以及您穿着一条蓝色花裙随着音乐跳起了舞,轻快的舞步,慈祥的您让我深受感触。才知道在自己生活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位母亲一直在为同志事业做贡献,还与自己近在咫尺。随后我便在百度搜索,各种信息都标着这样的词语“中国第一个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吴幼坚”,“吴妈妈跳彩虹之舞撑同性恋”,“我只有一个亲生儿子,却有数不清的人叫我妈妈。无论男孩子女孩子,左撇子右撇子,同性恋异性恋,在我心里他们都是——孩子”。我查看了所有关于您的信息,并开始关注您的微博,时不时就会去看您的博客。这一切让我感到喜出望外,心里满是激动、开心,就像看到未来的希望。
为了解更多的知识及提高自我认知,通过微博报名参加了 6月28日晚男同梁文辉和女同她她的出柜自述。深受鼓舞,知道了每个人的出柜之路都有悲有喜,但有很好的自我认同及人生观,因坚持与努力所有的不如意都已成为过去,并在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看到这么多的事迹及实例后,才发现自己对同性恋群体没有主动了解过,也不敢真正面对自己是同性恋这个身份。随后我鼓起勇气参加了您7月23日在国际艺术中心的讲座:爱是最美的彩虹。与妈妈仅有的两三句交流让我感受到您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心里所有的压抑、难受都释放了。妈妈精彩动情的讲座清晰如昨日。“潮汕男同小郭与广州阿海公开订婚,顶住家族压力坚持相爱。”妈妈每一次的讲座都会提及这一对男同,他们一路的坚持与真心流露的爱情感动了许多人。还有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博文:《潮汕籍大三学生向妈妈出柜感觉:雷爆了》。我与主人公小旭出生在同一个城市,而且所住的地方并不远。当时看完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他开明的妈妈与家人坦然接受的态度打动了我,从心里羡慕、佩服他的勇气。看完妈妈“彩虹双光盘”里的视频以及您的一千多篇博文,我得到了启发与鼓励,获得走下去的勇气和面对未来的力量。身体力行这一切后我对“同性恋”才有了全面的正视,也对自己的性取向有了明确肯定。
出柜第一步
8月11日参加唱K活动感触良多,第一次融入这个群体,认识了很多朋友,听大家分享着自己的故事,人们一见如故像是家人一样,很温暖窝心。经过深思觉得应该为出柜做准备,8月17日茶饭之余决定与爸妈交流。我问爸妈:“现在对我有没有什么担忧或是期望?”老妈还是那句话:希望你以后嫁个好人家,帮你算过命了,说你婚期在25、26岁,如果有适合的就先交往着。听完父母所担忧的问题后,我把事先总结的四个问题一一分析给他们听,同时表明自己的意向,问题分别是:经济独立、事业、健康、婚姻。
“经济独立”的想法源于吴妈妈常说的:“虽然父母形成的观念很难改变,但要长期与父母沟通,很平静、温和地对待,当他们看到你也可以和异性恋婚姻一样过得很幸福了,也许他们才会放心,慢慢地也就会接受”。经济独立对我来说是将来出柜第一个要具备的条件。
“事业”,目前工薪收入虽稳定但工作压力太大,与自己的兴趣特长毫不相符,对提高自身的经济收入存在一定的阻碍,所以在明年将考虑完全转业。
“健康”,参加工作以来,经常早出晚归,三餐不定。健康状况不时地出现小毛病,这也是父母一直担心的问题之一。
“婚姻”,我一直在家人面前强调不结婚,但每次都会遭到反驳。今年在网络上看到许多同志结婚的视频,便把一对女同志结婚的故事讲给爸妈听。我大胆地把主人公之一换成是在广州读书的同班同学,现在双方父母都很开明接受了她们,她们有自己的事业,经过努力买房买车,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正当的法律途径去做试管婴儿。虽然两个都是女人但也可以有自己的孩子,和异性恋家庭没什么不一样。爸妈听完都挺为她们的故事开心、欣慰,表示能理解、接受。老妈还说了一句:“老天要保佑她们做试管婴儿成功。”也许同性爱的故事就发生在女儿身边更容易让他们相信吧。看到父母的态度我心里更踏实了,对爸妈说:我想趁还年轻学习新事物有动力,让事业更稳定,经济更独立,并调理好健康。对于我的感情婚姻不用担心,顺其自然。不管将来我结不结婚,另一半是男是女都尊重我。只要三餐有饭吃,有一片瓦遮风挡雨,只要我过得好,开心幸福就满足了。老妈听我这么长篇大论后,同意了。她的眼角湿了,嘴里一直都在说些支持、鼓励我的话,老爸只说:“你们的路自己去决定。”现在算是成功地跨出了第一步,为出柜那一天做了铺垫。接下来的日子里将会与家人慢慢交流,从正面宣传同志知识还有时刻备着的彩虹双光盘。现在要做的是朝人生目标坚持不懈地前进,让家人看到我的独立与成就而放心。通过与爸妈的这次交流,坚信若干年后他们会理解接受我。
未来路须努力
无论是世俗眼光,还是家庭压力,都让我们觉得寸步难行,而最大的挫折与阻碍,却源于自我认同不足。妈妈您常说:“自我认同是非常重要的,出柜是否成功决定于自我认同好坏。”虽然接纳自我的过程充满痛苦、压抑,无助、纠结、辗转反侧,但身为同志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积极向上的形象活在阳光下。
每次想起妈妈讲“小雨的故事”都很心酸,他的离世让我们的内心很悲痛,但也给了我们很多警醒。目前在中国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有许多人在为同志群体努力,为我们的将来努力,为争取我们应得的权利付出那么多,作为同志的我们不应该只是看着别人为我们争取,自己也应该站出来发出声音。非常感谢妈妈为同性恋群体付出的一切,您是中国同志群体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心里每一个角落,带给我们希望与鼓励。您是所有彩虹孩子的再造母亲,是您教会我们要勇敢地去接受自己,做最真实的自己。我的自我认同是在接触到妈妈和这个群体后受鼓舞启发完成的,我心里非常感激您,如小雨说的:“早已将您当成妈妈。”
我们都知道“妈妈是子女对双亲中女性一方一种亲属关系的称谓”。希望我可以像远涛哥那样一辈子都这样叫您。一直都希望能在您的公益事业上出一分力,决定往后的每个月捐助66元人民币支持妈妈。与妈妈相识在2013年也是您的66岁,66这个具有深刻意义的数字带给我幸运与希望,让我有了更好的自我认同,重拾在同志这条路上坚强走下去的信心及动力。
妈妈,昨天经过与家人商讨,转业计划已启动,下月将开始学习新事物,接下来的几年将全心投入转业奋斗。也许以后参加活动的机会少了,与妈妈的交流少了,或是哪一天淡出了微博。但无论将来我身处哪个城市无论走多远,心中将永远想着您。仍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妈妈的公益事业,希望能帮助更多人,让社会大众理解、接受同志群体,让彩虹旗随妈妈去到中国的每一个城市。
最后有个小小的请求,知道妈妈有发博文的习惯,在未来我成功出柜了再写信告知妈妈,今天这封信希望只作为媛媛与您之间的小秘密。谢谢!祝妈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永远敬爱您的孩子 2013年8月31日
附录 百余人共同见证两个男人的情定今生(作者:阿南)
平实感人的广州拉拉视频《她她和梅尔》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a5b610102dskh.html
在我生日前夕悼念你——19岁的小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a5b610100id0f.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