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岁的退休编辑、同志母亲吴幼坚2013年3月19日在龙岩举办讲座后,20日与当地朋友们同游莲花山并于水云涧留影。
走走龙岩莲花山接着转厦门
□
吴幼坚
@三色堇吴幼坚:上午与龙岩朋友们游览莲花山,因时间较紧只走了一段就从莲花寺下山了。听说莲花山与天马山是同一山脉,我们算是到了天马山下。匆匆赶往车站并很快吃完午饭,上动车刚坐定就启动了,时间节省得不能再节省!下午到达厦门,看完微博处理完上午照片,小睡一会后等记者采访。(3月20日
16:56)
3月19日周二初到龙岩,下午举办讲座时间很难迁就,当地朋友纷纷表示要上班上课,无法赶来与我面对面交流,实在遗憾不已。得知我20日要离开往厦门,几位朋友抽空相约陪我游览莲花山。我们彼此并不相熟,但他们和我一起有亲人般的感觉,有的人还在路上诉说了心事。我在龙岩的时间太短,但来过就是对大家的鼓励。早上接到一封私信:“吴妈妈,您好!我就是今天晚上和您一起吃饭、一起照相的龙岩同志小邱。能看到您本人很荣幸。谢谢您对同志事业推动的努力。辛苦了!!”我回复道:“也感谢你大方出镜,填补了龙岩同志的空白。请今后继续关注支持我的工作,并预祝找到真心爱人!”
临走在戎晖宾馆大堂这张标价八十八万元的楠木茶台上坐坐,不打算付一分钱哦。



人造雾气在林间缭绕









原定下午接受《海西晨报》采访,但记者有任务而改到晚上。我和厦门同志、拉拉、非同友人在大排档刚吃完饭,摄影记者和文字记者就到了。在一群年轻友人的陪同下,坦诚的交流持续进行。报道预计3月22日发表,相信有助于公众了解同性恋。《海峡导报》的报道2013年3月20日报道附后,该文也起到了应有作用。感谢记者朋友付出的辛劳,熬夜写稿辛苦了!也感谢报社领导有胆识,让同性恋话题在主流媒体占一席之地。对比之下内地不少省会城市,传媒都显得保守许多,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希望在内外合力推动下有所改观!
3月20日傍晚在此等人领路去和厦门朋友共进晚餐。





吴幼坚接受《海西晨报》记者采访后,与摄影记者(左)、文字记者(右)及部分朋友合影留念。
附录 “同志妈妈”吴幼坚昨到龙岩开讲(原载2013年3月20日《海峡导报》)
我反对同性恋和异性结婚
(坚注:这样的标题容易引起很多同性恋者反感,我原话见下文:“我反对未婚同性恋者和异性组建家庭。”)

导报讯(记者康泽辉)她开设个人博客,成立同性恋亲友会;开通热线,接受各类求救;她也成了许多没有血缘关系的同性恋者的“妈妈”。
她叫吴幼坚,现年66岁的她,是中国第一位在媒体上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
昨日,吴幼坚做客龙岩开讲座。她说:“不少同性恋碍于家庭因素,与异性组建家庭,我反对这种婚姻,这种家庭很容易被击垮。”
接下来几天,她还将到厦门、泉州、福州开展讲座,继续她的海西彩虹之旅。(“彩虹”色,象征着同性恋社区的多元性)
昨日下午,前往听讲座的,只有寥寥十来个人。他们说,龙岩受制于传统观念,加上关注同性恋者的活动少,大多数人不敢出席。吴幼坚则鼓励龙岩的同性恋者,自我认同,接受一个真实的自我,让家人接受自己,更健康、更幸福地活着。
吴幼坚说,1999年深夜,当19岁的儿子心怀忐忑地告诉她,他是同性恋的事实后,她确认了3个问题就睡觉了。“他健康、快乐,我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2005年11月,吴幼坚和儿子一同接受南方电视台的采访,表示对儿子的支持。如今,她开通的全国首条“同性恋亲友会”热线,接受了全国2000多人的求救,包括同性恋者和他们的父母。
对话 五问吴幼坚
在讲座前,导报记者专访了“吴妈妈”。这位开始“奔7”的妈妈,言语温和,脸上始终带着微笑。她说:“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无论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无论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在我心里都是孩子。”
导报记者(以下简称“记”):您出于什么考虑,把龙岩放在了第一站?
吴幼坚(以下简称“吴”):这是我第一次到龙岩。来之前,听陆风(志愿者)说,这里的同性恋组织刚起步,而且这里很多同性恋者对自身认知程度不够,困扰在他们身上的郁结没有解开。我希望通过这个讲座,让他们自我认同,接受一个真实的自我,再慢慢和家人出柜(表明同性恋身份),过上内心渴望的生活。之后,再去帮助和他们一样的人。
记:距离您第一次在媒体上公开支持同性恋者,已经近9年了。和当时相比,现在社会对同性恋更包容吗?
吴:不尽然。就目前走过的城市来讲,沿海大城市开放度较高,如广州。在很多内地城市,这种情况并没有太多改善。东西部非常不平衡。因为文化、习俗差异,东部部分大城市接纳程度也不高。接受不了,导致同性恋者和家长之间往往有隔阂。不沟通,一直拖着,逼婚逼得急了,不少人扛不住压力,突然出柜,只会激化更多家庭矛盾。
记:现在不少同性恋者选择形式婚姻,男同找女同结婚,借婚姻的形式,逃避压力,你怎么看这种婚姻?
吴:我反对未婚同性恋者和异性组建家庭。这里头有太多弊病。没有爱情,不打算长期,孩子也不是爱情的结晶,这个家庭很容易被击垮。到时候,对于孩子,对于家人,都是伤害。
记:目前很多官方的关爱同性恋的活动,大多还仅限于防艾上。您怎么看?
吴:这个问题,主要还是集中在男同性恋身上。作为独立公益人,在讲座里,我也常常会提醒男同要使用安全套,要学会保护自己,也是对爱的人负责。
记:您之前说现在专心打理“吴幼坚工作室”,未来有什么计划?
吴:60岁时,我给自己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并且全部提前完成了。现在,我给自己定下第二个五年规划。这个规划总的来说就是八个“一”工程:一座花园(指她的博客和微博),一个信箱,一条热线,一席倾谈,一堂讲座,一批资料,一组独舞,一场欢聚。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加入我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