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2012-11-04 18:32:44)
标签:

吴幼坚

同志母亲

广东广雅中学

124周年校庆

情感

分类: 人际交往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退休编辑、同志母亲吴幼坚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在校园留影。(2012.11.4,65岁)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吴幼坚

 

一、今早回广雅参加校庆活动前发的微博

 

#祝母校广雅中学124岁生日快乐#广东广雅中学是著名重点中学,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中学唯一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她创建于1888年,前身是由清朝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广雅书院,与湖北自强学堂、两湖书院、上海南洋公学并称为当时中国四大书院。(1966届学生吴幼坚贺)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广雅中学 :推荐视频:岭南星空下广雅中学http://t.cn/hbCB9w

 

 

#1963年师生合影#广东广雅中学创建于1888年,今天举行124周年校庆活动。我于1960年考入广雅,是新一甲班学生。此为初中毕业师生合影(我在第三排右三)。这届学生1966年夏高三毕业,因“文革”停止高考,耽至1968年冬上山下乡(少数留城),而成为历史上在广雅时间最长的一届。师生情谊弥足珍惜!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我是广雅中学1960级1966届学生,值此秋高气爽之际,回校与老师同学欢聚,共贺广雅124岁生日快乐!从上世纪30年代至今,我的父亲、兄长、弟弟、大妹、大姐儿子、大嫂妹妹、我本人,共七人在广雅读过书,加上先生教书,儿子入托,共九人与广雅结缘。因不是逢五逢十,校庆按常规组织,不算太热闹,但我也拍摄了照片,按这些年惯例整理发表,满足部分没到场的师生愿望。
 
二、先发两幅照片和相关评论谈谈年龄问题   
 
    发表近照前,转发网友日前微博和若干评论。我很多亲戚、同学进入中老年就不喜欢照相了,因为岁月之刀毫不留情地刻下痕迹,不断提醒你已经不再年轻。可我至今还频频发近照,一来是要增强真实感,让人们看到一个和自己一样平凡的女性,消除网络造成的虚幻感(若不真实,我再努力写什么都难以取信于民);二来我觉得不同年龄段可以有不同的美,我希望以健康身心给别人尤其是女性、尤其是同志母亲们启迪。但愿这种自信陪伴我走向人生的尽头。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粤和小苏:wow,吴妈妈的这张照片非常漂亮!@三色堇吴幼坚
三色堇吴幼坚:开博之初首页头像,2005年10月摄于阳江闸坡,58岁。我曾对儿子说:“哎呀,照成这个样!你看那嘴角的皱纹,脸上的褐斑,还有吹乱了的头发……”@远海之涛:“妈妈,你还想怎么样?58岁的人了呀!”既然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就把岁月的痕迹化为财富好了。让历经沧桑的心继续美丽,这应该是我能做到的。
叶竹尖尖:永远年轻是阿坚[可爱]
三色堇吴幼坚:58岁时的照片,距今7年,今天参加广雅校庆也照了相,发表出来便见岁月痕迹了。

王子布娃娃:岁月流走,时光不回头,可是痕迹还在,在心里,在无法模糊的记忆里,时光岁月依旧温暖如初如故,尤见你的温暖走来一世芳香。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三色堇吴幼坚:和阿喵去广州东山松岗东拍摄老建筑 http://t.cn/zlgdKJT 65岁半的吴幼坚,站在7岁读育才小学那条路上,通花围墙内便是母校(现在属于广州市第七中学)。时光流过60年,榕树和小女生一样变老啦。

叶竹尖尖:有不有小女生站在同一地的老照片呢?[哈哈]超想看看哦!

三色堇吴幼坚:回复@叶竹尖尖:1953年哪有人想到要为我在广州市育才小学门前路旁照相呢?不过读一二年级的寄宿生活倒有不少趣事,正如儿子@远海之涛 提醒的,我真要抽空写下来。

HivaneYang:时光流过六十年,榕树和小女生一样,也成长了六十年,如今这茂密的树叶还在为这一片天空下的孩子们奉献着她的荫凉。如此,是一种平凡的伟大。

叶竹尖尖:快抽空写呀,别浪费了阿坚你那么好的文笔和才思哦![笑哈哈]

三色堇吴幼坚:我也想静心写回忆录,可现实内容还写不过来。

 

三、广雅中学124周年校庆暨1960级同学聚餐

 

    今年到校时间迟了,据说路上堵车是因为广州举办国际马拉松比赛,封了几条路?未确认。反正我错过了露天舞台“雅风台”启用仪式,错过了基金会成立庆典等等,也没回指定教室与同学们碰头,赶紧拿着相机到处走走看看,拍摄若干准备晚上发博客。好像比以往多了带小孩回母校的学弟学妹,稚嫩的孩子、年轻的父母,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在校门口刚要拍摄第一幅照片,就被一位女青年看住了,我按下快门她和同伴便上前问,你是吴幼坚阿姨吗?我答是的,你是?她解释道,我关注了你的微博,曾因写与同性恋有关的论文,请你帮忙动员同志做答卷……噢,我有印象了。她也是广雅校友,是拉拉不?不是。可以合影发表吗?好呀!于是就有了第一幅合影——偶遇。进大门后,陆续遇见些老师、同学,还有当年的政治处主任,他们都说我变化不大,挺好认。其实变化很大,不过大家对我印象较深而已。后来离开学校去坐地铁时,一位当年高一或高二的男生,主动和我打招呼说认得我,他在“文革”期间出外串联,就是我给开证明、盖公章的。我笑道,那时停课闹革命,学校“革委会”掌权,推举高三级的我管公章——用方形大橡皮胶刻出的公章,把关决定是否允许同学走向社会。他也笑说,其实我们自己也能刻。我想,那年头同学们却没这么做,都规矩惯了。他说不时看我博客,知道我一直做公益,称赞这需要勇气,不容易。我没记住他姓名,但他继续看我博文,就知道我的感概了。我还在校园里见到弟弟并合影,他同班女生也是我在阳山的农友,自然要来张合影,再一听旁边男生是我同学的弟弟,那也来合影吧!最后我和几十位1960级男生女生,去风景美丽的珠江边酒楼聚餐。下面按顺序发表部分照片——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gy-lyl请叫我花哥:突然在签到处见到您的名字,好高兴!

回复@gy-lyl请叫我花哥:我也很高兴!今天在校门口就与自我介绍是粉丝的女生合影,她已读大学,为写毕业论文从网上找过我帮忙……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校友烈士雕像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与上世纪60年代的广雅中学政治处主任廖宗扬在广雅书院创办人张之洞雕像前合影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师生合影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姐弟合影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知青合影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同学合影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透过老榕树气根看校园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透过榕树气根看老校舍——山长楼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围绕广雅流淌了百余年的护校河——广雅河,不知现在是否只余一段?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我是广雅人,终生实践校训:务本求实,弘扬广雅精神:广博雅正。
 
以下摄于聚餐酒家: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好友合影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回母校广东广雅中学参加124周年校庆活动掠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