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爱心点燃烛光,靠勇敢坚持战斗
□ 吴幼坚
这是一个国际性的日子,而很多人原先是一无所知的。早上我看微博,读到@心灯为你亮G:5月17日是国际不再恐同日,希望唤醒世人关注对同性恋的恐惧,因性倾向及性别认同,而产生一切加在肉体上及精神上的暴力及不公平对待。由于全球还有多个国家,同性恋者会受到不公平待遇,“国际不再恐同日”令其他人知道同性恋者可以健康快乐生活,从而令人不再恐惧同性恋者。
微博的博友“心灯为你亮G”选发的宣传画
我见已有反响://@庆忌:必转 //@阿平GAY:转发,希望更多人知道! //@洛鸟:转发微博(今天
08:33),我也立即转发并写道:“
如果我们每个对同性恋有正确认知的人,都能在这个日子里,有意识地做一件帮助他人关注、理解同志群体的事,哪怕只是转发一下这微博,也就为推动社会文明进程出了一分力。要是平时也能主动这样做,就更值得赞赏了。朋友,来帮个忙!”有越来越多微博转发了这一有关国际不再恐同日的介绍。
我还读到80后出柜同志对网友的解答@庆忌:选择5月17日是因为,世界卫生组织在1990年的这一天正式将“同性恋”从精神疾患的名单上剔除,同性恋非病理化得到国际医学界的正式承认。这一天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一个多世纪以来医学界恐同的终结。性倾向和性别认同的自由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正在向国际认可迈进。

2006年5月远涛去香港参加国际不再恐同日游行,在雨中展开爱白文化教育中心的旗帜。
2006年5月,我第一次听说国际不再恐同日,是因为儿子远涛专程去香港游行。这几年在儿子和其他朋友带动下,我也积极运用各种方式,宣传同性恋科学知识,鼓励男女同志提高自我认同,帮助家长理解包容同志子女。2009年5月,我参加了中大扬起巨幅彩虹旗活动,以及烛光纪念仪式。当我手捧小小蜡烛默默祈祷时,决心为唤起公众对健康、疾病和生命更深刻的理解,而不遗余力地奋斗。

2009年5月,阿坚在中大参加烛光纪念活动。
5月14日,我在博客推荐了由乌辛堃作词的歌曲《日子》:http://yc.5sing.com/388829.html
他5月15日读后来信说:“吴阿姨,真的,太感谢你了。其实我是有点怕把自己的事这样公开,不过有的时候看见社区中的吵闹斗争,我想了好久,希望大家会不忘记已经有了这么多的人牺牲了,今天大家才可以享用全球基金、中盖项目。我希望这首歌能帮助提醒一些人。你的图片真是好美,想不到你把我们以前的通信都引用了,你真是一个有心人。”
当晚我回信写道——
我在接听热线的前后,群发了几百封邮件,给我联系的同志、拉拉、家长,向他们推荐你的歌词和文章。等会我也发一封让你看看是怎么样的。现在我每次活动都这样群发通知,扩大影响。
我和你一样,骨子里是不喜欢张扬的,远涛也是这种品行。我们都偏重文学艺术,是理想主义者。但我们同时亦非常关注现实,都很有社会责任感,觉得需要时就会站出来。这才是真正的勇敢。梅艳芳的歌我有一首很喜欢:“谁自愿独立于天地痛了也让人看,你我却需要在人前被仰望;连做梦亦未敢想象我会这样硬朗,但我又怎可以令你失望……”父母去世后,我就常常以此自勉。这5年公开支持同志,就更要坦荡坚强了。
张北川也感慨说,他接到很多信,从不保留,想不到我将他给我的信引用到文章里。这就是一个退休编辑的职业习惯啊。呵呵。我在微博也宣传了,你点击我博客首页头像右下方“微博”,就可以看到。晚安。
第二天接到辛堃回信:“我不知道梅艳芳的这首歌,不过那几句歌词也真是够绝了,太喜欢了。谢谢你的分享,我也要以此自勉。偏重文学艺术,理想主义,关注现实,社会责任,有需要时会站出来,真是把你我总括而正确地描写了。至于勇敢方面,我还是要跟你学习。谢谢你又再次给我用邮件和微博推广。跟着你们这群人(指的是你、阿强、豆豆等)一起真开心,你们都是认真面对人生,不是争权夺利的人。这个艾滋圈子里,无论是国内国外,草根或政府,都不容易做到出污泥而不染。”
用爱心点燃烛光,共同抗击艾滋病毒;靠勇敢坚持战斗,为倡导性别和谐努力。
国内第二位开博客支持同性恋群体的虹妈妈,5月15日来我三色堇花园写下评论:“流泪读着乌辛堃的故事,脑海中浮现着去年在广州相识,他带我和儿子逛那些小街小摊的情景……他是那么阳光,有激情,不知疲倦地为同志工作四处奔走,我清楚地记得他的一句话:‘当我帮助到一个人时,我心里就有说不来的快乐和满足’。一个懂得爱的人,一个深深爱过的人,一个被爱得淋漓尽致的人,是这个人鼓励我开博客,为同志尽一份微薄之力。我会用后半生记住他。他的故事如若拍成电影,绝不逊色于《断背山》。”
乌辛堃也有感而发:“虹妈妈,我是小乌。谢谢您和各位朋友的支持。我真高兴知道您也开了自己的博客。我们同志人群太需要父母亲友们的支持,中国之大,只有屈指能数的几位能为大家的引路明灯。吴阿姨给我的鼓励中有着一段话:‘梅艳芳的歌我有一首很喜欢:‘谁自愿独立于天地痛了也让人看,你我却需要在人前被仰望;连做梦亦未敢想象我会这样硬朗,但我又怎可以令你失望……’父母去世后,我就常常以此自勉。这5年公开支持同志,就更要坦荡坚强了。’太感谢了。”
两位堪称与我同一战壕的战友,读罢以上文字,我去虹妈妈博客发评论:
乌辛堃并虹妈妈:我记忆的歌词有点出入。重看我博客发表的旧作《不灭之光》,最后是这样写的——
1993年6月22日,我公开出版了个人写真集。首发式前夜我才向父亲汇报。对傲然绽放的《这一株三色堇》,父亲毫不含糊地夸奖:“有意思!”我应邀去电台直播室,父亲喊着母亲:“听,幼坚在讲话……”曾经灵动如水热烈如火的母亲,只是惘然!
(坚注:母亲在“文革”中受迫害致患精神分裂症)
接下来是一串心酸的日子:母亲8月入院,11月去世;父亲10月入院,11月病危,昏迷9个月后终于去世。1993年10月,我平静地告诉父亲,我当副主编了。他吸着氧输着血,衰弱的目光中依然有我熟悉的信任与期盼:人不一定都要有乌纱,但,人总要为社会留下点什么;要有自强不息、淡定娉婷的品格仪型;要学习秦牧等老前辈,行为当世直,革命一心丹。所思常广远,其业精于勤。知足常不辱,无求自葆真……(坚注:分别摘自父亲文章或为老朋友写的悼诗)
父母房间的灯灭了,不,亮在我的心间。我原是七兄妹中最易流泪的一个,如今变了。深宵中听到梅艳芳激越的歌声:“谁自愿独立于天地痛了也让人看,你我却需要在人前被仰望。连做梦亦未敢想象我会这样硬朗,但是又怎可使你或我失望……”你给我生命与灵魂,我将永不使你失望,我的至爱——坚强!(坚注:父母1936年在香港加入共产党时,代号:母亲曾珍——坚,父亲吴有恒——强) (刊于1994年第10期《广州文艺》)

今年北京共有7所高校的社团和学生举办“国际不再恐同日”活动,一些外国使馆也和同志团体合作,进行反歧视倡导。除北京外,广州、厦门、南宁、西安、苏州、九江、天津等地的同志团体和高校学生也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反歧视活动。这标志着中国越来越多的同志组织正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国际同志平权运动之中,而非同志人群的参与,也表明中国的社会日益开放,年轻一代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对于同性恋等性少数人群的态度持有更为开放和接纳的态度。图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生社团“爱知社”的志愿者在校内搭起展台,扬起彩虹旗,发放资料,向师生宣传“5.17国际不再恐同日”(来自“同语”网站)。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生社团“爱知社”的志愿者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