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三色堇吴幼坚
三色堇吴幼坚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6,609
  • 关注人气:22,9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凡人故事之安庆裁缝杨上林

(2009-03-31 14:14:49)
标签:

羊城创业

安庆裁缝

财经

分类: 大千世界

凡人故事之安庆裁缝杨上林

下午亲友会有活动,上午想拍摄东湖舞池附近蝴蝶状的花,却发现已经凋谢了。既然带了相机就不能白来,跳完舞随手拍了另外几种花,美化此文版面,也让网友们分享春色。(阿坚于2009.3.31中午)

 

凡人故事之安庆裁缝杨上林

 

□ 吴幼坚

 

阿坚的话:

 

    牛年即将来临之时,我的一篇人物通讯在《羊城晚报》纪实版发表了。文章原是另一杂志约写的,打算配合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记述羊城百姓的命运变迁。拖到2009年春节前还未发表,我决定改投晚报,终在年二十九这天与读者见面。我只有一份晚报,拍摄之后把报纸拿给主人公小杨,他却回安徽老家过年去了。年后再送报纸给他,小杨开心地告诉我,附近省人大的熟客早就对他说:“呵呵,小杨你好了不起,《羊城晚报》都登了你的故事,还有照片呢!”小杨一叠连声地向我道谢,说大姐你写得太好了,把我要说的都说出来了!还说要将这份报纸长期保存。他说看过凤凰卫视“社会能见度”对我的采访,很佩服我。这实在令我惊讶,他竟能无意间看到,太巧了呀!不过在公园跳舞的老人们,也说好几次看到我上电视,只不过原先不敢声张,怕我不高兴。生活中我有很多熟人,关系都很和睦,碰上总爱聊几句。他们的职业五花八门,卖菜、理发、美容、扫地、收废品……如果不是关注起同志群体,退休后我会把凡人故事一篇篇写出来。当然,同志亦凡人,我也正在写他们的故事,只是没有稿酬。我体会到,善待他人,自己就活得安然而快乐。

 

正文——

 

    晚上9点,我离开梅花村的家,抄近路去私人工作间。在通往西门那条“梅花小弄”(我心里为这条路取的名),一辆自行车迎面驶来。骑车人一手握车把,一手扶着车尾架上的大包。那包鼓鼓囊囊明显超宽,让我不免替他捏一把汗。可他车技演员般从容,驶近时不忘打声招呼:“大姐,你好!”没等听清回应,就往东门驶去。他也是抄近路,从福今路回中山一路的家。5年来,不分春夏秋冬,他都风雨无阻地经过。

 

凡人故事之安庆裁缝杨上林 

 

    骑车人叫杨上林,“福今时装”店主,来自安徽省安庆市的裁缝。小店只租半个铺位,右邻右舍是牛奶店、精品屋,夹在中间并不显眼,生意却不错。2月29日上午,我陪记者小玲去做衣服,店里已有两位街坊大姐在取货,她们边笑着摇头:“小杨总不按时起货,总要拖……”边对我解释:“来惯了,他服务态度好,我们喜欢帮衬他。”小玲要做带职业装特点的孕妇裙,小杨让她先挑衣料,指明哪些才是纯棉的。我看中好几种漂亮的,他都强调不合适,给小孩的要透气。我半开玩笑:“不是给小孩,是给母亲哦。”他一本正经:“一样,怀着小孩都要透气。”小玲问:“瞧你挺年轻的,有孩子了吗?”我代答:“两个儿子,读高一、高二啦!”小玲嚷道:“哇,好厉害!你多大呀?”小杨答:“1968年出生,属猴的,今年40了。”他为小玲量好尺寸,建议去海印布匹市场买料,“交给大姐带来,省得你辛苦跑一趟。”说话间,来了位退休干部模样的男人。“呵呵,小杨,你好啊!”小杨忙应道:“好,好,都好!”见我拿着相机拍摄店容,男人明白是采访,故意说:“小杨活计多得做不赢,起货不准时,我不给活儿他做……”小杨驳道:“不给?你这些年可没少光顾!”

 

凡人故事之安庆裁缝杨上林

 

    墙上挂满衣料、成衣,四周堆满新接的活儿,还摆着缝纫机,转身都不太方便。在这浅窄之处,杨上林依然注重形象。他身穿自己做的深蓝底暗红细纹西装,浅蓝衬衫,留着分头,说话柔声细气。他老家属安庆市,那是国务院单独、特批的唯一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庆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素有“万里长江此咽喉,吴楚分疆第一州”之称。作为千年古城、百年省会,其境内的振风塔是万里长江第一塔,天柱山被汉武帝封为古南岳。安庆是黄梅戏的发祥地,发生在安庆的“七仙女与董永”传说,借《天仙配》而家喻户晓。中国乐府双璧之一的《孔雀东南飞》也发生在安庆。乾隆年间,徽班领袖程长庚创造了国粹艺术——京剧,而被誉为“京剧鼻祖”。安庆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中国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光辉,其长子延年、次子乔年均为无产阶级革命家,两人于大革命失败后在上海就义。此外,中国“新鸳鸯派”文学代表人物张恨水,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两弹”元勋邓稼先,将军外交家黄镇,佛教领袖赵朴初,等等,都是安庆人引以为荣的同乡。

 

凡人故事之安庆裁缝杨上林

 

    而杨上林只是安庆芸芸众生之一。他父母都务农,父亲是个党员。平原地区多种水稻、棉花,湖里还产鱼虾,生活勉强对付。5个孩子他排正中,家里让他们都读书。“大哥比我大5岁,既聪明又刻苦,他每晚在煤油灯下做功课,给我童年留下很深印象。”可惜只有初中文化,没能考上美院。后来开工艺社,靠刻字、画画、书法为生。同样只读完初中的小杨个子瘦小,参军不够格,务农熬不住,于是进了服装厂。先踩两年缝纫机,再学3个月工业化裁剪,就可以独立操作了。厂里对外加工棉大衣,不愁没活路。1990年他和青梅竹马的未婚妻成亲,3年内生了两个男孩,生活平静安稳。

 

凡人故事之安庆裁缝杨上林 

 

    外出打工的人渐渐多起来,听说每月能挣一两百元。20出头的小杨心痒痒的,在厂里月薪不过几十元。先在厂里办裁剪培训班,向社会招收了30多个学员,自己义务授课,收入全部上缴。他的裁剪知识从实践到理论迅速提高,底气足胆子大,1993年征得妻子同意,迈出厂门去闯荡。先到上海大众服装厂,裁剪、制板一肩挑,压力太大,半年后跳槽找了份轻松些的。到1994年上半年,已换过几份工,月薪500~700元,心里明白这就到顶了。

 

凡人故事之安庆裁缝杨上林 

 

    一个在广州立足两年的亲戚,说广州机会多、工资高。为了让老婆孩子过上好日子,杨上林决定搏一次。“那时候广州对我来说,是个遥远的梦。”听小杨如此讲述,我有点吃惊,再想想也不奇怪,他初中毕业,大小也算个知识分子了。1994年8月,小杨跟着亲戚,先坐轮船到汉口,又从汉口坐汽车到武昌,再从武昌坐火车到广州。虽然在上海打过工,但广州这座南方都市,还是给小杨强烈的第一印象:“哗,到处高楼大厦,霓虹闪亮,看得头晕眼花。人们衣着比内地时尚,透着港式风格。”他们坐小货车到东山,挤住在亲戚家,去别的档口车衣。工钱低不说,连饭也吃不饱。他骑牛找马,在海印桥附近一档做到1995年底。月薪1000元,包吃住。吃还过得去,住则在店里,收工后男的睡铺面,女的睡阁楼,蚊子成团结伙来袭击。

 

凡人故事之安庆裁缝杨上林

 

    小杨计算过老板月入毛利一万多元,心想打工非长久之计,有机会也要当老板!他开始留意,后来在共和路找到一个铺面。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咬咬牙,用刚到手的1000元交了押金。事过12年,小杨回忆起来还有点后怕:“那是1996年春节前夕,我把过年的钱全贴了进去,空手回家筹款,心里害怕得脚发软。问了好几个人才凑够6000元,我非常清楚这是自己的最后一搏。如果失败就将血本无归,从此背上一身债,妻儿也跟着受累。所以,无论如何要成功!”

 

    1996年3月,杨上林带着两个师傅、两个工人来到广州。5个外乡人全住在店里,开始创业。没有熟客,语言不通,唯有等候顾客上门。头一个月只有1000多元毛利,顿顿都吃大白菜,没敢买肉。老乡们都体谅,要站住脚不容易。3个月后,口碑传开了,回头客一天天多,还介绍来许多新客。讲到这里,小杨很是感慨:“和上海相比,广州的人情味浓得多。就拿做衣服来说,即使做得不合意也不责备,让你改改就是了。顾客一旦成了熟客,认准了你这家,就大小活计都交给你。还每次经过都点头微笑,老人更把你看作晚辈,一口一个小杨叫得亲切。再难的活我都接,西装、中山装、旗袍……穿在模特身上往门口一站,最好的广告!”

 

凡人故事之安庆裁缝杨上林

 

    生意渐渐做起来了,一直租房做宿舍兼工场。2002年,杨上林申请银行按揭,交了5万元首期,在中山一路买了套76平米的二手房。此后月供2000多元,不出几年就交齐24万多元成为屋主。“现在那房子已经升到五六十万元啦!有了它我才有安定感。如果广州能规定一条,外来人口连续服务多少年就可以入户,那我就更有奔头了。”小杨固定请3个女工,包吃包住。自己早上8点多起床,9点骑车到店。除了量体裁衣,三五元的小生意也做,并非“大鸡唔食细米”。午饭或者女工送来,或者买个盒饭。下班时段顾客多,女人要慢慢挑布料,选式样,试衣服,占不少时间。男人则快捷得多,男顾客拿裤子改短、挑裤脚,往往放下就走,改天直接来取货。忙活半天小杨直犯困,趴在缝纫机面板上午睡。顾客喊醒他时,双眼总布满红丝。晚上快9点才收工,把白天接的活放进两个大包,运回家逐一吩咐女工如何做。任务分派完毕,自己才吃夜宵。等躺下时,已是凌晨两点。

 

    中山一路那房子说是家,其实并不准确,家怎么少得了老婆孩子?2006年春节,妻儿从安庆来到广州,一家四口和和美美过了个年。孩子们先回去开学,妻多留些日子。看邻近那家“云云服装店”,夫妻俩同出同进,有商有量,自家老公长年累月独自守店,妻有些心酸。我每天路过,她都坐在缝纫机旁埋头干活。听说我要写她男人,还拿我发表《小鱼儿阿美》那张晚报做示范,她连声反对:“他哪有什么事迹,不要写不要写!”小杨只好向我使眼色,等妻子离开广州才接着谈。那张晚报在他口袋里早已折皱了。他再三说,自己是个平凡的人,能将创业经历写下来留给后人,也有意思。年轻时曾想钻研服装设计,可惜挣钱养家负担重,没能实现愿望。这半间铺位租金近2000元,还有税收、工钱、伙食、原材料……不敢掉以轻心。从1994年奋斗到如今,一切为了儿子:“我读书少,就想多挣钱供儿子读大学,有本事接着读硕士、博士,一直供下去。我的梦就靠他们圆了。他俩都在省重点中学,很懂事,长得又秀气,嗨,比我秀气多了!”

 

    手机铃响,小杨接听:“你好,大姐!过两天吧,两天。谢谢!”和我没说几句又被另一个来电打断:“你好,大哥!做好了,随时来拿吧。”他在挂历上标满接活起货的日期。我说,真是生意兴隆啊。他毫不掩饰自豪:“大儿子觉得爸爸生意太好太辛苦,叫我不要干了,回家陪他读书,准备2009年参加高考。你猜他怎么讲的?‘老爸,将来我考上广州的大学,你再过来!’”说着,安庆来的裁缝杨上林,疲惫的脸上绽开了欣慰的笑容。

                  

                                      (原文刊于2009年1月24日《羊城晚报》,发表时有删节) 

 

同性恋亲友会热线电话  02037611068  每周一、三、五晚10时-凌晨1时,由吴幼坚本人接听,欢迎交流。

 

凡人故事之安庆裁缝杨上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