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红彤彤的灯笼,强调了圆满和喜庆,看着格外舒心。这是同志小H参加亲友会年夜饭后,一道行花街时拍摄的,我特地留作元宵博文题图呢。
元宵佳节甜蜜蜜 亲子之情暖洋洋
□ 吴幼坚
元宵是春节欢庆的最后一波,它红火热闹喜气洋溢,即令你不那么在乎民间风俗,也多多少少会受感染。我赞成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人都要学会自我调节心理,尽量多看到生活中的亮色,让自己内心也亮堂起来。
元宵前夕就有网友陆续来贺节了,我尽量简复两句,多数未及回应,如今一并祝福大家节日快乐!今天傍晚一则留言要特别说说,它是stuart
david写的:“看见吴阿姨推荐了瞅瞅和保保的博客,瞅瞅和保保真的很兴奋。对于同志权益方方面面的工作,我们会不遗余力地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在东北祝福吴阿姨和所有的同志元宵节快乐!也希望通过博客这个媒介我们能够更好地交流。”
这对医学硕士伴侣的爱情,令许多同志羡慕,我也预祝他们能长久相爱。同性之爱确实不容易坚持,所以昨天一则评论犹如一串喜炮,让我为“新浪网友”欢欣鼓舞——
吴阿姨:昨天我们结婚了,十年前的这一天我们开始了我们的爱情,是因为你的影响才使父母承认了我们并亲自操办了这场婚礼。
(2009-02-08 12:35:15) 来源:情人节联欢:同性相爱,同样精彩
博主回复:我向你们致以亲人般的祝贺!亲友会全体成员也向你们致意!请一定代我向你们的父母问好,感谢他们对孩子无私而深厚的爱!我明白多数同志在现实生活中不得不低调,但我诚恳地期待你们通过妈妈信箱和我联系,写出你们的爱情故事(可以不说地名和真实姓名),让更多同志从中受到鼓舞,努力争取属于自己的权益,包括相爱的自由。谢谢。
(2009-02-08 13:37:01)
理解接受同性恋孩子的父母,一定会越来越多,对此我充满信心。下面举一个新鲜例子。昨晚接到回北方探亲的同志小H来信,他从第一次来信至今一直称我妈妈——
妈妈:我这几天在老家特别放松开心,我谢谢家人的理解包容,现在老爸还不知我的身份,我去广州后老妈会做思想工作,我一定会坚强地活着,为我深爱的家人。昨夜和母亲畅谈,妈妈最后说了一句:“儿子,你是我永远的儿子,不管你变成什么样,我永远支持你前行,只要你幸福,活得有价值。”谢谢我伟大的母亲,我永远爱她。
我告诉母亲我爱☆☆,妈妈说:好好把握不要给对方压力,让对方慢慢接受你。妈妈知道☆☆遭遇之后说那孩子太苦了,如果他没接受你,你真爱他就忍痛放对方好好生活吧。“我相信你儿子,你是一个有魅力的男人,你会有属于你的爱人和幸福。”吴妈妈,我泪流满面听完母亲的话,我深知自己的母亲爱我有多深。我9号早上坐飞机回广州上班,本想下午见你可你没空。我会等你有时间再聊吧。儿子:小H
接到来信已经很晚,我当即回复——
怕你焦急还是回封短信。先向你妈妈问好并致谢!本来作为母亲就是应该爱孩子的,但可惜的是还有很多家长不能这么快接受同志孩儿,所以我从亲友会会长的角度,感谢你的妈妈!下次她来广州看望你时,一定会有家长和亲友会义工与她热情交流,让她心里更加踏实舒坦。相信在妈妈带动下你爸爸也会理解接受你的!妈妈对你爱情问题的分析也十分好,与我的见解不谋而合呢。是的,我儿子几年前就说过,只要自己足够优秀,不愁找不到爱人。你也一定是这样。回广州后和我通个电话,估计不一定有空见面,周六可以一起听讲座吗?还有周日情人节活动去吗?
关于我信中提及的讲座,主讲人杨沐先生在我博客评论处留下信息——
吴幼坚女士:我是澳大利亚华裔学者,向来对你为这个社会所作的贡献非常钦佩。也很喜欢你的博客,很欣赏其中流露的自然、放松、从容的心态和对人、对生活的热爱。
我是人类学者,这次趁在国内从事专业考察之便,应邀于2月14日上午为广州的《岭南大讲坛》之“艺术论坛”作一个题为《认识后现代主义》的讲座。我想或许这个讲座能为你及你的朋友们在同志议题上提供一些理论方面的参考,而且讲座本身亦会涉及同志话题。所以,若你届时有空,欢迎来听。地点在广州东山口署前路8号越秀区图书馆4楼报告厅,时间是2月14日(星期六)上午10点至12点。
我已回复杨沐先生,我和亲友会部分义工会前往听课。下周六正是情人节,此时听一个这样的讲座,会别有风味的。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也去听一下?

今年元宵是2月9日,而去年元宵是2月22日。我之所以记得清楚,是那天接到来信《来自一位少年母亲的求援信!》,一位北方女士写道——
吴大姐:您好!请允许我冒昧地喊您一声大姐!我偶然发现了您的博客,正是这个博客帮我度过了一个多月不眠的夜晚,度过了心理危机!在这元宵佳节,祝您身体健康,保重!……我该怎么做?大姐,我希望您能给我心理与技术上的支持!……
她落款为“一位少年的困惑的母亲”。我俩通过信,还意外地网聊一番,我写成博文《两位同性恋者母亲的网络交流》,至今已有过万人阅读。后来她的来信落款改为“您帮助过的那位母亲”。去年9月30日,又是节日前夕,她来信写道——
吴大姐:您好!因工作繁忙,好久未与您联络,但一直关注您的所有进展!我今天给您写信,主要是想说说孩子成长中的情况。在不久前一次偶然的事件,孩子的同性恋情被校长知道了,其实班主任也早就观察了解了。我感到欣慰的是,班主任和校长都表现了我们期待中的宽容和理解,而且是更高层次的理解。我从来不认为这些孩子需要同情,我认为他们需要的是平等对待,而他们恰恰做到了,并且考虑了成长的因素。
毕竟,中学教育是我不熟悉的领域,只是觉得对这些孩子似乎与对成人还不同,应该更慎重对待。这位班主任的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她强调:孩子还没有定型,不要将他暂时的一些事及想法定格,这些也许是他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尝试或插曲,毕竟现在社会很丰富,关键是我们的处理方式不要影响他心智的自然发展。她不想强化或暗示他的某些行为是否可以让人理解,觉得取舍之间让他自然比较、衡量更好!我很赞同,这也符合认同手册上的话语。
老师与校长的平等对待与不歧视,给了孩子很大的信心,从过去的颓废状态转变了不少,恢复了很多阳光。困难还在,孩子的心理仍然有阴影,但是,这一步,已经很乐观了,让我看到了社会与教育的进步。我惭愧没有帮助您做什么,这个好消息也算作对您当初为我这个家庭付出的辛苦的报偿吧。祝您节日愉快,保重!您帮助过的那位母亲(引文完)
我在元宵节时写出以上的人和事,就是希望更多人看到社会与教育的进步,增强我们的信心。
同性恋亲友会热线电话 020-37611068
每周一、三、五晚10时-凌晨1时,由吴幼坚本人接听,欢迎交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