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法国《世界报》:吴幼坚——打破禁忌的新闻人物

(2008-12-26 20:36:30)
标签:

法国《世界报》

吴幼坚

打破禁忌

检测

文化

分类: 传媒学界

法国《世界报》:吴幼坚——打破禁忌的新闻人物

阿坚在广东美术馆庭院(2007年11月,60岁)  (大食摄)

 

法国《世界报》:吴幼坚——打破禁忌的新闻人物

 

□ 吴幼坚

 

    本文题目不是我自己定的,是出自法国《世界报》关于我的报道。文章是一位法国记者采写的,2008年8月23日刊于属于法国主流媒体的那份日报上,在第14版左上方占了四分之一以上版面。儿子远涛给我发来报纸电子版后,亲友会义工、翻译组召集人阿升,10月份就替我译出全文,还说,阿姨不简单喔,事迹登上了《世界报》!我一看,标题太厉害:《一位领导同性恋父母运动的母亲旗手  吴幼坚——打破禁忌的新闻人物》。前半句权当外国记者给我的评价吧。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一向不喜欢当“领导”,而喜欢津津有味一丝不苟地做事,自觉性非常强,不用人管也不想管人。今年6月和阿强一道,发起成立了亲友会,此后就不得不当“领导”了。我比较认同标题第二句,所以将它放入博文题目里。

 

法国《世界报》:吴幼坚——打破禁忌的新闻人物

 

    我连英文都不懂,看法文更是两眼一抹黑。除了认出自己姓名的拼音之外,根本不知人家写的是啥。阿升一翻译我就明白了——

 

    作为《南方人物周刊》一月份的封面人物,这位61岁的优雅女士,笔直地站在那里,脖子上戴着宽大的白色围巾,粗体字写着她的名字——吴幼坚,还附上了一句话:“我的儿子是同性恋”。报道中她说了这样无疑是具有开创意义的一句话:“社会应该给予同性恋更多的宽容,他们总是活在暗处,特别是在面对自己的父母时。”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政策)和中国传统的传宗接代观念,一个名为同性恋形式婚姻的网站进入了男女同性恋的考虑范围。

 

法国《世界报》:吴幼坚——打破禁忌的新闻人物

      

    然而,自从成为《南方人物周刊》的封面人物后,她的知名度不断增加,7月份(坚注:应为5月份),接受了凤凰卫视曾子墨主持的《社会能见度》的访问。凤凰卫视是一家在中国广受欢迎的先锋电视台。她在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上开通了自己的博客,每天更新博客内容,如今博客访问量已过百万。这位曾经的编辑会对同性恋或者同性恋父母的疑问和留言作出回答。她还配置了一部热线电话,作为与同性恋和同性恋父母交流使用。不但如此,她还组建了同性恋亲友会。

   

    文章还写到我的儿子——

 

    郑远涛,28岁,一位生活在北京的自由翻译。作为吴幼坚的儿子,远涛对母亲参与和组织的活动很是赞叹并且希望母亲永远快乐。他说道:“我在18岁时向母亲'出柜,我是独生子,但是家里祖父一辈们都已不在……之后我又以同志的身份接受了几个电视台的访问,媒体也报道了我们家。我母亲觉得在面对周围人时有些困难,于是她决定写博客。媒体对她很感兴趣,《南方人物周刊》希望以我们全家三人作为封面人物,但我和父亲不太愿意这样。”

      

    远涛与伴侣在北京生活,还参与了一些志愿者组织,他离开母亲选择了在自己喜欢的地方生活。(引文完)

 

法国《世界报》:吴幼坚——打破禁忌的新闻人物

 

    《世界报》提及的《南方人物周刊》,是2008年1月的,如今已出到12月,2008年即将过去。把这篇报道的大意发表出来,算是在传媒方面的一点成绩吧。那期封面上的我太严肃了,不是我最喜欢最常有的表情。如果任我自己选择,在摄影记者大食拍摄的照片中,我更中意这些温和的表情。

 

    说完传媒的事,要说说12月28日义工联欢。这是本年度最后一次欢聚,请义工们积极参加。此外,还欢迎其他朋友报名,与我们同乐。地点很易找,地铁东山口A出口,向南直走龟岗大马路最高处就是“东山大少”。每人40元吃喝玩乐5小时,物有所值哦。而且周日这天亲友会照常组织HIV免费检测。如果哪位同志最近没有进行检测,我劝你不要抱着侥幸心理,还是早检测早放心。据疾控中心前两天统计,亲友会动员了254人参加检测,其中HIV阳性、梅毒阳性各有N名。检测严格遵循匿名、保密原则,所以亲友会只掌握数字,不知感染者是哪位。国家对患者有良好的治疗,如果哪位愿将烦忧告诉阿坚,我会认真倾听患病同志的心事。

 

    前些时候有位年轻人凌晨03:36给我在网上送礼,还发来纸条:“阿姨,我是一个17岁,还在高三的gay。还有5小时,我就要去抽血化验了,这5小时真的好短好短,也许这是我最后可以享受的5小时。活着就是幸福。”

 

    我一看马上回复:“早上好!怎么如此悲观?去化验不等于一定感染艾滋病毒;即使感染了,还是可以通过积极治疗延长生命的呀!是的,活着就是幸福,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活着,并且用心活好。等化验结果出来,无论有没有事,你都一定要告诉阿姨,免得我担心。你17岁正是读书学习,我个人建议节制性行为;如果发生记得要正确使用安全套!”

 

    后来,高三男生向我报了平安,我才真正放心。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要养成定期检测的习惯;去检测既不掉以轻心,也无须担惊受怕,相信科学,面对事实就行了。有些人说不习惯结伴去检测,那就单独前往吧,我们的义工会在疾控中心迎候、协助你。记住地址:地铁烈士陵园站A出口对面,左行20米疾控中心院内。你坦然地对守门的保安说:“亲友会的。”他就会放行。

 

同性恋亲友会热线电话  020-37611068  每周一、三、五晚10时-凌晨1时,由吴幼坚本人接听,欢迎交流。

 

法国《世界报》:吴幼坚——打破禁忌的新闻人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