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异性恋者试答这份问卷
□ 吴幼坚
网友小乌鸦从遥远的美国西雅图给我留言——
阿姨您好。很早在杂志上看过您的报道,一直很感动于您为同性恋者所做的一切。我是一个来自重庆的大学生(虽然目前在西雅图读书)。我本身不是同性恋,但我周围也有一些拉拉或者gay。可能自己本身思想比较开放,所以我从来都不反对同性恋,而且为他们由于天生性取向而遭到的不公平待遇鸣不平。其实您一直以来都是我向往的目标,因为我一直都很想为这群被大部分社会抛弃的人做点什么,但是一直都不知道从哪里做起。所以想看看您有没有什么对于我们这些依然在校读书所以不能付出全部精力来从事您所做的事业,但却真心想要帮助那些人的大学生能给的建议,让我们也能够即使在很小的程度上尽自己的一分力量。谢谢。另外衷心地祝您和您的儿子以及家人幸福。
我立即回复善良热情的小乌鸦——
早上好!感谢你的美好祝福!你对同性恋者怀有同情关注包容的感情,愿为这个群体做些什么,是很好的愿望。我想他们首先需要平等看待,异性恋者对性倾向属少数的同性恋者要完全尊重,如果有意无意间流露出‘由我来同情你’的情绪,他们会不舒服、不接受。你像对待异性恋一样对待周围的同性恋,应该是最好的态度了吧。我儿子的同学、同事、朋友们就是这样对待他的。此外,如果他们举办各种活动,在征得他们同意的情况下,可以积极参加。我们亲友会就有异性恋者做义工,和大家齐心协力开展活动。你在国外若有什么相关资讯,可以提供给我参考,有些我会通过博客宣传开去。我一位79岁的老师,在加拿大一直这样支持我。
来自西雅图的问候,使我想起半年前来自芝加哥的问候。写信者吴今是一位中国拉拉,临床心理学硕士。她写道:“……以前读到过有关您的报道,很敬佩你的勇气。我本人对家人已经完全出柜,我父母亲,妹妹和妹夫,以及一部分亲戚都对我的同性恋倾向完全接受了。……最近得知您要办同志母亲邮箱,帮助同志和同志的家人排难解惑。两年前在爱知行的大学生夏令营我见到过牧羊的父母亲,听到孙爸爸讲他是怎样决定办同志父亲电话热线的。我知道这些在今天的中国实在太需要了。我给您写信,一来是想表达我的敬意,二来也是想了解有什么事我可以帮忙。”她告诉我自己参与成立了两个在北美的中国同志组织;帮助中美双方交流,向中国介绍美国的信息,向美国心理学家们介绍中国的情况。她和伙伴们曾为CCMD-III修订中删除同性恋寻求国际专业组织的支持。
吴今说,2003年她应Journal of Gay and Lesbian Psychotherapy
(美国精神病协会的杂志)写过一篇介绍同性恋问题在中国的综合文章。从2005年以来在中国几次讲过同性恋心理学。2007年她参加了在珠海的拉拉夏令营组织筹备工作。“……目前我想到的是从我的专业出发,用心理学与心理卫生工作来改善同志生存的社会环境,并改善对同志的心理卫生服务。……今年10月我会回国,主要是在北京参加第五届世界心理咨询大会。……我下面要做的工作之一是关于中国目前精神科与咨询人员‘治疗同性恋’的问题。我想先在这方面做一些调查,希望以后能从行业培训的层面上改变这种状况。……希望与您建立联系。”
3月23日我给吴今回信谈到自己的想法——
我对同性恋最初的关注,完全是因为远涛本身是同志。但一了解到这个群体的具体状况,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做些事情,帮助同性恋者减轻部分压力,帮助异性恋者正确理解他人,尊重每一位与自己性倾向不同的公民。这是我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还有开明的父母、民主的家风所致。远涛能在青春期就正确认同自我,并在19岁时主动向父母出柜,又在24岁时主动向媒体公开同志身份,我觉得很欣慰。他告诉我和你认识。至今他一直为同志事业出一分力,今后可能少些参与爱白的工作,但翻译有关资料和文学作品,不会停顿。
我办博客之初没打算以宣传同性恋科学知识为主,只是将它放在较重要位置上。但办起来就明白这必然成为特点,因为中国太缺乏这样的平台了。后来开启妈妈信箱,更是为同性恋者及其亲友服务的。一年多的实践令我很忙碌,但也很充实,很快乐,因为看到工作的意义。……目前我主要是办博客和开信箱,争取及时更新文章,尽量回复来信,有机会时和同志面谈,参加有关社会活动……
你是学习心理学的专家,希望以后有机会时向我介绍些书籍,让我慢慢增长知识。远涛总是要求我不断学习提高水平,以便更好地帮助别人。有些你或别人的文章可以发来供参考。如果我收集到有关心理学的问题,自己没法回答,也许会请你帮忙。有人提议开设同志及其亲友求助热线,组织亲友团开展互助活动,我觉得目前时间精力都不够,经济上也有困难,将来有条件才考虑。10月份你回国时,能来广州吗?或者我有机会去北京,见你和更多朋友?(引文完)
信上说到的组织亲友团和开通热线,如今都已实现。吴今很忙但还是尽量帮助我。听说她要来广州讲学,我表示:“以后你来了有合适的讲座,我可以去听听,慢慢提高自己水平,才有能力开导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她发来两份文件,一份是她翻译的美国一位著名女同性恋心理学家的文章,基本概括了美国主流心理学界给予现有研究发现对性倾向问题的认识,另一份就是《异性恋问卷》。她特地说明:“问卷由另一位男同性恋心理学家编写,目的不是取笑异性恋者,而是让他们了解同性恋者一天到晚要面对的现实。我2006年在北京为一些咨询人员讲性倾向心理学时用了这个问卷,发下去后,没等我解释,有些人就开始认真地回答问题,我没想到,但定了定神,决定先让他们读下去吧,到了后一半,有人开始感到:‘这怎么好像歧视异性恋者呀?’之后有人恍然大悟。后来我们进行了一些讨论。”我看后去信:“那份给异性恋者设计的问卷很有意思,不知道可否全文引用?还有你在来信中写到的情况,比如人们的反应等等,可以让我写进博文中吗?我觉得会对不少人的糊涂观念起到冲击作用的。”她回复道:“我信里写的内容都可以在博文里引用,只要是以对所有人都尊重的口吻。异性恋问卷也可以全文引用,只要说明作者与译者,英文原文网上出处:http://monster-island.org/tinashumor/humor/quest.html”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的巨幅彩虹旗
附录
异性恋问卷(作者:马丁·罗克博士 翻译:吴今)
1. 你认为什么造成了你的异性恋?
2. 你在什么时候,是怎样第一次决定你是异性恋者的?
3. 你的异性恋意识是否可能只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你会从中走出来的?
4. 你的异性恋意识是否可能源于对同性别者的神经质的恐惧?
5. 难道没有可能说,你所需要的仅仅是一位好的同性恋爱人吗?
6.
异性恋者有在同性恋恋爱关系中失败的经历。你是否认为你之所以变成异性恋,是由于害怕受到拒绝?
7. 如果你还没有与一位同性别者有过性接触,你怎么知道你不喜欢同性恋关系呢?
8. 如果异性恋正常,为什么如此多的精神病人是异性恋者?
9. 你对谁透露了你的异性恋倾向?他们如何反应?
10. 只要你别把你的异性恋性欲强加给我,它并不冒犯我。为什么你们这些人总是硬要把别人引诱到你们的性倾向那边去?
11. 如果你选择抚养孩子,考虑到他们将面临的问题,你是否还要他们成为异性恋者?
12. 对儿童性骚扰的绝大多数是异性恋者。让你的孩子和异性恋老师在一起,你真放心吗?
13. 为什么你一定要如此明显地将你的异性恋情欲弄成一个公共奇观。你就不能按你的方式生活,但保持沉默吗?
14.
在选择恋爱对象方面,如果你强迫性地限制自己,只选异性恋者,从来不肯探索和发展你正常的、上帝赋予的同性恋潜力,你怎么有可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呢?
15. 众所周知,异性恋者给自己和对方指定狭隘的、刻板的性别角色。为什么你要死守这种不健康的角色表演!
16. 为什么你们异性恋者如此强调性交?
17. 尽管婚姻得到很大的社会支持,离婚率还是在不断上升。为什么异性恋者中没有多少稳定的配偶关系?
18. 考虑到人口爆炸的危险,如果所有人都是异性恋,人类如何生存?
19. 好像没有多少快乐的异性恋者。如果你愿意,现在有技术帮你改变。你是否考虑过接受“改变性倾向”治疗?
20. 异性恋者是否仇恨或不信任与自己性别相同的人?这种仇恨和不信任是否是造成他们成为异性恋者的原因?
http//www.hurgy.50megs.com/hetero.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