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坚在广州花园酒店大堂木旋梯上(1992年,45岁)
(郑成波摄)
立秋逢七夕,莲荷正盛开
□ 吴幼坚
今天阳历8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恰巧又是农历七月初七,民间节日七夕。因有牛郎织女鹊桥会的传说,七夕又被称作中国的情人节。两个节日在同一天,我就多发些莲荷美图,与网友们共赏吧。


去年8月,我连发三篇博文赞美莲荷:《想象中的西湖荷花》、《都是爱莲人》及《莲荷之美无穷尽》。文章还配发了很多来自网友的摄影佳作。最后一篇结尾写道:“相信会有更多人跃跃欲试,要捕捉莲荷全身上下一年四季千变万化的神韵。岂止莲荷,你若有颗善良的心,便会感受得到,世间万物和谐共存,确实具有无穷无尽的美丽。”


我的看法受到认同。新浪博友至城说:“莲荷之美,美不胜收;至善之心,如莲喜悦。”粤海知青网游客木丹草评道:“爱莲之人,定有一颗如莲的心。如你般,心已超莲。一直都觉得同性恋也很正常,不过在我国,同性恋属于一种病态(问过一个教授),其实那时就觉得气愤,性取向又怎样,如果爱一个人都要直视世人眼光,那么大家都痛苦。据研究,世人还有第五种性取向——无性取向。个人认为,无论哪种性取向都好,只要不伤及他人,对得起社会,活得开心就好。”


一年来,我怀着如莲之心,为人间多一些美好而做事,成效渐显快乐日增。虽然付出了时间精力心血,但获得无数认识或不认识人们的友谊。前不久有人发来三套幻灯片,图文并茂富于哲理。我看群发名单中似无熟人,询问对方是哪位也未见回答。网友只爱陌生人看我在他博客留言赞美图片,主动把拥有的1200多幅各种题材大图打包发给我……

网友秋色连秋今下午来信说:“阿坚:1993年出版的影集《这一株三色堇》,我去哪能买到?强烈要看,望回复。祝好:)”我回复道:“你好!那本书当年只印了2000册,交货时还不足数,且后来发现有不少次品夹杂其中。影集基本上回赠给参与配诗的文友、赞助出版的单位,以及自费邮购的读者了。15年后已经无法买到,对不起。我会陆续在博客发表影集中的照片和配诗,既是一种回忆,也可满足网友们的愿望。”不少网友表示想获得我的影集,谢谢大家对阿坚的厚爱。

时隔15年,老照片扫描效果不理想,但还是可以看看。随便翻翻就发现有几首配诗都写到莲荷,可见它被钟爱的程度。诗也未必字字珠玑,但朋友们的心意是真切的。

第一幅摄于广州梅花村老宅,那是国民党官员留下的房子,地板的花阶砖用了几十年还显得很新。36岁的我和先生、儿子一道陪父母度晚年。广州军区作家张雅歌为此照片配诗《泊》——
瞬间泊于幽静的港湾
轻松的定格竟成永恒。
碇泊也是美丽的漂泊,
轻松仍需要美的支撑。
尽管如睡莲静卧于星湖,
眉眼却透出内心的骚动;
只因爱恋使你难以舍弃,
漂泊中采摘的七彩人生。

第二幅摄于湛江海滨宾馆,1990年我43岁时前往粤西办事,在长着睡莲的水边留影。湖南作者夏可可,是个浪漫多情的女青年,她写下拟人化的《水莲之语》——
我是池里盛开的水莲
步雨后的红尘
静静等待天边一声欢乐的歌声
远处一种寻觅的足音
在时光的河流中
半梦半醒
我团团的叶 亭亭的花
愿装饰你素色的梦
成为你心墙上一帧美妙的风景

第三幅已在2007年初博文《新春贺卡》引用过,但我很喜欢这照片和配诗,在此重新发表(见题图)。照片摄于1992年,我45岁,在广州花园酒店大堂木旋梯俯拍,构图色彩颇有特点。广州女诗人樱子配诗《莲荷阶梯》——
最热烈的色彩
怎就描出
那样一种意境
如莲的清恬 如荷的秀纯
正欲摇曳而起
却碰泻一叶
有韵无声的晨露
于那女子的眼神


也许对我不甚了解的网友,会觉得今天的博文偏于抒情,不太像他们认为的阿坚。其实这就是本真的我——颇具文艺气息的退休编辑。只因为那份放不下的责任,才让我成了同性恋亲友会会长吴幼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