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琴恩才是第一个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

(2008-06-12 08:58:16)
标签:

同性爱

父母支持

情感

分类: 彩虹之声

琴恩才是第一个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

阿坚和远涛在深圳小梅沙海滩(1984年,37岁) (郑成波摄)

 

琴恩才是第一个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

 

□ 吴幼坚

 

    传媒说我是中国第一个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也许是吧。很多人因此称赞我“伟大”,而我的回答是:“不要说‘伟大’,我只是比多数家长勇敢而已。”2008年5月在北京出版的《健康之友》,关于我的报道题目就由此而来:《广州吴幼坚:我只是比多数家长勇敢而已》(全文见附录)。

 

    世界上总要有人第一个吃螃蟹。36年前第一个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是美国小学教师琴恩·曼佛德。我2007年1月19日的博文《勇气源于爱》 (见“孩子”栏目)介绍了她的事迹。但我还想在此重提,因为她和我一样是位平凡的母亲,也同样因为爱而变得勇敢。她是所有父母的榜样。

 

    琴恩夫妻俩,在15岁的儿子莫帝要求看心理医生时,并未意识到担任学生会会长的儿子有什么困扰,直到医生告知他俩莫帝是同性恋,才恍然大悟。她后来对记者说:“我的第一个反应只想告诉莫帝,我要他快乐,只要他快乐我就没有问题,莫帝还是我的乖宝贝,我并没有因为心理医生透露的消息就对他改观。”这也是我听远涛说他是同性恋者时的基本态度。知子莫若母,如果孩子人格健全、学习认真、工作努力,他的性倾向异于多数人又有什么了不得呢?

 

琴恩才是第一个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  小学教师琴恩和儿子参加游行(1972年,美国纽约)

 

    1972年3月,莫帝和同志们为抗议媒体报道不公而散发传单,被一些歧视同性恋者的人殴至重伤,警察却袖手旁观。琴恩为此写了封读者来信并见报引起轰动,成为第一个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这以后,美国各地陆续请他们一家三口上电视和广播节目。1972年纽约同性恋大游行之前,莫帝询问母亲是否愿同往,琴恩同意并强调说:“我一定要举标语牌,如果不让人家知道你的意见,那么只是多一个人来凑热闹,那可没什么意思。”就这样,游行队伍中出现持标语牌戴眼镜的琴恩,身旁是她的儿子莫帝,标语牌上写着:“同性恋者的父母:为我们的孩子请命”(上图)。

 

琴恩才是第一个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  阿坚和远涛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前(2005.5,58岁)

   

    1973年,美国发行了一份“革命月历”,每月一张“革命人物”照片,12月份登的是毛泽东照片,6月份登的则是琴恩举着标语牌的照片。这位平凡的母亲,不经意间在历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惊世骇俗的言行,只源于对孩子无私的爱。2005年11月,南方电视台也准备采访远涛,并希望我同时接受采访。我经过两天独立思考,决定抛开患得患失的杂念,去做这件我明白是“有意思”的事。我知道从此将会有更多的事要做,不可能冒一次头就缩回去,让别人说三道四。我的博文《为了心中的彩虹》(见“孩子”栏目)记录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同志父母不妨一阅。你将看到我只不过是爱孩子,而这种爱相信你不比我少。我在该文中写道:“儿子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我作为母亲,理当与他并肩而立!就这样,我和儿子愉快地接受了采访。儿子说:妈妈,你不经意间又成了‘第一个’。”

 

    我的言行受到很多关注,自然也褒贬不一。最新一则评论是annesu(2008-06-10 20:38:09) 关于《这些同性恋孩子有情有义有才有礼》的——

 

    阿坚:你是个好母亲!我也是位母亲,看你眼神,我就清楚,你知道为什么而爱。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并没有征求他们的同意。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个想问的就是自己的母亲。阵痛带来的生命,我们应该好好呵护。不管他们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我们作为母亲,都应该理解并支持。歧视孩子,不是一个母亲应做的事情。让他们生活在阳光下,灿烂就好!

 

    我已学会了宠辱不惊,但读到这简短却深情的评论还是热泪盈眶。我回复道——

 

    我刚才特地去你的空间和博客,想回访一下同为人母的网友,但发现还是空白的。感谢你为了在这里公开支持我而注册。你的话说得很有道理,也很有感情,我会将它引用到博文中去,让更多母亲明白我们该如何做母亲。欢迎你多来三色堇花园,观花之余留下你的芬芳。我太需要来自家长们的支持了,他们的态度,是直接影响孩子生活质量的啊!

 

    家有同性恋子女的朋友们,勇敢无私地爱孩子吧,让他们生活在阳光下,灿烂就好!

 

琴恩才是第一个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  

阿坚在远涛陪伴下前去接受凤凰卫视采访,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园留影(2008.5,61岁)

 

附录 广州吴幼坚:我只是比多数家长勇敢而已(刊于《健康之友》2008年5月号)

 

     采访:黄佟佟   摄影:大食

 

     就算是在广州,吴幼坚也算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母亲,这不是因为她是国内第一个公开支持同性恋的儿子,也因为她是国内第一位曾出版公开发行的个人写真集的普通女性,更因为她那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她开博客、写文章、给同志们做咨询、有自己的独立工作室、酷爱旅游、爱美……那股生气勃勃活着的劲儿,与其他年过六十的老人相比,更像是他们的女儿辈。                            

 

琴恩才是第一个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

 

1  估计每次采访,吴幼坚免不了要回顾8年前儿子郑远涛“出柜”(公开同性恋身份)的那一幕,“那天晚上,我和儿子说一些自己感情经历,然后他就说了。我当时听了也并没有太惊讶,一是之前已经有些痕迹;二是我家的传统就是尊重各自的生活自由,彼此理解。当时我还跟他说是不是现在你还没有遇到优秀的女孩子值得你爱,将来也许有呢,儿子说,妈妈你有很多女朋友,你会不会因为她们优秀你就爱上她们呢?他这么一讲,我就明白了。”

 

  过了一天,吴幼坚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丈夫郑成波,丈夫当时心里有些不舒服,但也没有觉得这是多么奇怪的事情。“我们一家三口都很有个性,亲戚朋友都知道。”吴幼坚说,“我原来在《广州文艺》的时候,同事突然发现我头上有两个旋,原来我只知道先生、儿子都是两个旋,没想到我也是,难怪我们一家人都倔。”——据说有两个旋的人都特别倔。

 

   吴幼坚的开明让儿子很放松,他会把每一次正式的男友介绍给家里认识,儿子的前男友、新西兰青年森还到她家吃过饭,现在还有联系,大家像朋友一样相处。儿子现在的男友才24岁,两个人一起回过广州,在吴幼坚家住了一周。2004年,儿子第一次在媒体上“出柜”,2005年11月,她和儿子第一次双双出现在南方电视台。压力一部分来自家族,“今年我在香港的大姐给我电话,说她是理解我和远涛的,但提醒我做事要顾及家族的感受……我说好,家族是什么?家族不就是一群人么?和每个人群一样,对事物不可能认识一致。我不提兄弟姐妹,提父母就是了。”吴幼坚家七兄弟姐妹,父亲在广东是很有名的战士加学者,他在香港搞地下斗争时和他的战友、他后来的妻子相约,彼此的爱称一个叫强,一个叫坚,所以当二女儿降生时,他们为她取名“幼坚”——自幼便坚强的意思。“我父亲在世的话也会支持的,我知道,他非常开明。”

 

琴恩才是第一个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

 

 “我最烦的是人家说同性恋是变态,是从小家庭出了问题——应该说,远涛有一个比较快乐的童年,他过得和他同一时代的普通的孩子没什么两样。我们也从来没有把他当成女孩来装扮。惟一比较遗憾的是,我一直比较忙,远涛很小的时候我们住在广雅中学,房子11平米,像个四方盒子,除了床就没有活动空间了,我看稿子,他就在床上几个枕头之间玩‘塞车’游戏,后来跟父母住到梅花村了,有时晚上洗完澡了,儿子拿书过来要我讲故事,我总是说妈妈很忙,你自己看,他也很乖,自己看……”

 

    谈到儿子,吴幼坚的脸上都发着光——和所有的妈妈一样,透着甜蜜。“工作再忙,周末总会带着他去玩,我们俩总是从梅花村坐公车去北京路,有时车太挤,我们就中途下来,一起走,一边聊天,一边逛街,快到家的时候,我就会买两个蛋筒,一人吃一个,这个习惯我儿子一直保持着,现在他每次回家,都会买一堆雪糕回来,我想这是一种甜美的回忆。”

 

    大学毕业两年之后,远涛去了北京,“因为他男友在那儿啊,我儿子说相爱的人就应该在一起。他男友才24岁,还没有出柜,两个孩子一起生活,还蛮幸福的。他的工作主要是翻译。最近他刚译完一本几十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是英国一位很出名的女作家写的,内容与同性恋者的爱情有关。我看过最初翻译的15章,给他顺过句子。我只担心他吃得好不好,我对儿子很放心。人呢,最重要是两点,一是性格要正直善良,二是有完成本职工作的能力,我觉得这两点,他都有。儿子成年礼的时候,没和我们说,去献了一次血作为纪念,后来连续多年都去献血。一次他给了我五六本献血证,说妈妈你们以后万一需要输血,拿这些本子去就没问题了,我听了眼泪都快掉下来了,觉得特别欣慰。”

 

琴恩才是第一个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

阿坚和远涛在云南丽江拉市海(2005.5,58岁)

 

儿子离开了身边,吴幼坚有时会感到孤单,但她的朋友好像越来越多,因为她开了博客,还主持她的三色堇妈妈信箱wuyoujian@gmail.com)在同性恋群体中很有名气。“很多人都说我是为了出名,甚至有本杂志用了我的照片做封面,儿子的照片是虚化的在我后面,这本来是杂志的安排,也怪到我身上,其实到我这个年纪,还有什么名好出呢!我选择为同性恋做点事,不仅是因为我儿子是同性恋,而是我觉得人活着就应该为社会做一点事,我觉得啊,不是我选择了这件事,而是这件事选择了我。

 

    同性恋这个群体确实是太需要人关怀了,既然人群中有3%-5%的存在率,不能看作不存在啊。同性恋者最大的问题是他们找不到爱,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我经常接到这样的信,说吴妈妈,我想死,我不敢出柜,好不容易离开老家,可是还是没有找到心爱的人,父母又催得紧,活着很没意思!很多很多这样的信,他们的思想一旦走进极端,可能就是一个悲剧。我想有这么一个博客,有这么一个信箱,就算是给同性恋者和他们的家人多一个倾诉烦恼、了解信息的渠道,总是好的。”

 

  吴幼坚的生活并不宽裕,也并不在意有多少人知道,除了尽自己的一点点力量,她也没想过这件事要做得多么大,能帮一些是一些。

 

  李银河曾经称赞在她之前从来没有母亲这样做过,很多同志也说她是一个伟大的妈妈,“不要说‘伟大’,我只是比多数家长勇敢而已。我老记得我的一个朋友曾经说过的话,他说真正的勇敢是深藏在人的内心深处的,它表现为你的灵魂质量,表现为你对待这个世界的评价,表现为你对待人类的态度,表现在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我想这个世界上最坚强的‘念头’,便是:一切草木,皆有选择各自生存状态的自由——存在的多态,便成其这丰富的世界,康德不是早就说过‘参差多态才是人类幸福本源’。”

 

 画外音:在我们的画面中没有儿子远涛,因为他拒绝出镜,他不希望自己因为性取向的频繁曝光而出名。如果有一天他成名了,他希望是因为自己的人格魅力,自己的才华。

 

琴恩才是第一个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