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山湖的大叶紫薇开得正灿烂(2008.5.28)
寻芳觅翠东山湖
□ 吴幼坚
广州城里的老公园各有特色,凡我喜欢的都有湖水,水面越宽阔得分越高。说起它们,1958年广州市政府真是做了件深得民心的好事实事!当年为疏导街道水患,政府组织全市人民义务劳动,建成流花湖等4个人工湖,后辟为公园,除原有蓄水防洪功能外,还是集游览、娱乐、休憩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公园。流花湖、东山湖,还有越秀公园、烈士陵园,都是我青少年时代爱去的地方。

九曲桥是东山湖公园的标志性建筑,具宫苑气派。桥面迂回曲折,红色栏杆与绿水相映分外好看。
1962年由《羊城晚报》主持,邀请广州知名人士组成评委,发动全市人民投票,并于1963年元旦揭晓的新中国第一次、也是现当代第一次“羊城八景”评选,由市民动手在臭涌荒地上开拓出来的东山湖公园,入选为“东湖春晓”。它仅次于“红陵旭日”、“珠海丹心”名第三,可见市民对它何等钟爱!当时的评语是:湖面九曲桥连接小岛,每当春天来临,晓雾初笼,晨光绮丽,绿水盈盈,堤柳丝丝,紫荆竞放,格外清秀。

阿坚母子在东山湖漫步。

东山湖录下了远涛和表妹们的笑声。
1983年后,我的小家搬到父母身边,从所住的梅花村,步行到最近的东山湖要半小时。在美丽的东山湖,先生为我们母子摄下不少相片。最近辞去副社长职务,不必常回杂志社,有了逛公园的闲暇。5月28日,我走进了东山湖。来到这里,自然想起父亲1957年写的诗《公园中所见》——
筑湖连闹市,
万户接芳邻。
初日芙蓉水,
春风得意人。
轻摇双桨去,
碧影自粼粼。
出版《吴有恒文选》时,此诗后面注明:“作者说,六句意足,竟不能补,也无须补。又说,‘初日芙蓉水,春风得意人’这等明丽句子,若放在以后,就写不出了。无他,人的心境起了变化也。”是啊,父亲写完那首诗不久,全国反右、广东反“地方主义”、农村“四清”,然后是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政治运动接踵而至,中国社会一直“以阶级斗争为纲”,人的心境哪得宁静舒坦?直到改革开放后,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近年更突出“以人为本”理念,人民群众才感到社会日渐走向和谐。

九曲桥头的几棵鸡蛋花年年开放。

红桥黄花对比鲜明,每年见到鸡蛋花开都想在此留影。

还没上桥先见到这些红花蕉,阿坚知道今天还会见识不少植物的。
父亲写那首诗至今,半个世纪过去了。由于城市人口激增,高层建筑林立,东山湖生态环境难免受影响。曾经清澈的湖水变混浊了,有一年还出现了满湖死鱼。但看得出公园近年注重环保,绿化美化水准明显提高。大叶紫薇、玉堂春等观花树木分片栽植,还引进了花叶橡胶榕等品种。整个地域也扩宽了,南门一带的布匹市场早已撤销,那儿的园林设计富有野趣。湖畔栽满湿地植物,春节时见到的低矮苇草,已高过人头,还开着我从未见过的紫花。工人正把培育好的荷花,移栽到湖里,以后这里就会像烈士陵园那样荷花竞放。湖畔缓坡有数不清的细碎黄花,间或冒一朵白色风雨花轻轻摇曳。如果不看周遭的新建筑,以及工地上高耸的机械,真觉得是来到远离繁嚣的乡野。我在园内四处漫步拍摄,借图片配说明,向大家介绍我们的芳邻——东山湖。

借张网络图片,表现东山湖水边老树多的特点。

从九曲桥望过去酷似珠三角水乡。

这样看榕树气根飘垂更像村头景象。

远望几十年前的石拱桥,背景多了珠江南岸的住宅群。

哪个公园都有学太极拳、跳舞、唱歌的人群。

大叶紫薇树荫下,每天都有多档学舞的人活动。

浪漫花岛坡顶建成露天舞池。

这里的舞者水平比较高。

岛上栽着开金黄色花的花叶美人蕉。

绿草如茵,吸引人坐下来歇一会。

望过去全民健身乐园挺热闹。

阿坚对园林花木有兴趣。这是连登为一片园林题写的“观澜”两字。 连登,字步高,号澄宇、天平居士,斋名环翠医庐。著名中国书画家、诗人。

好了,看花木吧。仿如水泥巨柱的是大王椰子树。

这是花叶橡胶榕。

拍一张背后的,想让发夹清楚些,这是一位北方年轻同志在北京送阿坚的母亲节礼物。

2007年12月9日在南门一带留影时,湿地植物还很矮。

半年不到它们已经疯长得异常繁茂了。

还没敢说这是什么花,湿地上这种植物叫什么呢?紫色花是阿坚喜爱的。

与前几天烈士陵园所见不同,此处只有一荷独放。

不过既然有花苞,很快就会满湖荷香了。

这是一种阿坚没见过的藤蔓类花卉,请注意,它的花有深红和深红两种哦。

没把这种漫坡开放的小花拍清楚。它那么朴素,连名字都没标出。

不细看画面远处的建筑物,这里就像野外湖边,多样植物共存,无比宁静安详。你甚至期待,湖畔草丛里藏着野鸭什么的,冷不防扑愣愣飞起来,给你一个惊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