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三色堇吴幼坚
三色堇吴幼坚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9,684
  • 关注人气:22,9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春意盎然的中大校园

(2008-03-31 22:31:59)
标签:

lgbt

媒体

文化

分类: 彩虹之声

走进春意盎然的中大校园

孙中山制定的中大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走进春意盎然的中大校园

 

□ 吴幼坚

 

    一连两天都参加会议,但我不想一本正经地报道,就弄一篇图文结合的散记好了。

 

走进春意盎然的中大校园

 

    会议名称是“LGBT媒体观察研讨会”,由北京爱知行研究会主办,中山大学性别教育论坛协办。LGBT,或GLBT,是用来指称女同性恋者(Lesbians)、男同性恋者(Gays)、双性恋者(Bisexuals)与跨性别者(Transgender)的一个集合用语。到2004年为止,LGBT已成为一种非常主流的用法,得到多数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社群中心以及大部分英语国家里同性恋刊物的采用。与会者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昆明、南宁等地。经过3月29日、30日的研讨,决定建立LGBT媒体观察网络,以推进媒介客观呈现LGBT的状态,反对歧视,坚持平等,创建和谐,促使公众对LGBT有正确认知。

 

走进春意盎然的中大校园

   

    29日是周六,我坐车来到中大,找到会议地点中文堂。直入602室,那是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教研室,但让我眼前一亮的,却是彩虹旗——柜面上的,照片里的,而且不止一两面。我知道中大性别教育论坛致力于推动校园性别和性倾向的平等,我也在博文里提到2006年10月注册为校立学生团体的“彩虹社”,知道它是国内高校中第一个关注GLBT的公开团体,但在教研室看见醒目的彩虹旗,还是有点意外和感动。

 

 走进春意盎然的中大校园

   

    我到得早,只见一位清秀的年轻女子,在整理着桌椅花瓶,看不出是学生抑或老师。我自报家门后,她热情地说:“噢,你是远涛的妈妈!”(会议开始时我听介绍才知道她是柯倩婷老师;第二天早上她才有空告诉我,曾在远涛母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任教;写这篇博文前我才查到她是硕士研究生导师。会议期间她几岁的女儿不时来和妈妈亲热,有真才实学的女博士流露的谦逊、柔情,令我欣赏。)她招呼我坐下休息,我说趁着会场清静,先拍些照片备用。长桌上摆着大瓶红色康乃馨,她为我拍照后才移去窗前。我环视教研室陈设,颇像家庭客厅,是人性化的办公场所。

 

走进春意盎然的中大校园

   

    第二位进屋的更年轻女子一看就是学生,她主动叫我:“吴老师!”我奇怪她怎么认识我,原来她就是大二的苏倩琨(上图),彩虹社(珠海)负责人,通信时我认定对方是男孩。小苏来信说:“我通过阿强推荐的《南方人物周刊》知道了您,十分感动,受您的勇气和包容思想影响了的,相信绝对不止是同志社群。我写这封邮件的主要目的,是想为社刊《CHer》第二期‘校园里的虹彩少年’专题,向老师您约稿,不知道您是否有兴趣而且能抽空参与《CHer》的创作呢?”我已发去几篇博文供选用。我拉着小苏合影,告诉她要配在博文上。还请她等社刊出来就拍照发给我,我好替彩虹社宣传。彩虹社一群学生从头至尾出席这次会议。

 

走进春意盎然的中大校园

   

    开会前陆续进场的大多不认识,但有位20多岁的女青年来到我面前,熟人似地叫我吴阿姨,我看相貌似曾相识,她说:“白咏冰。”我不禁欢叫一声:“原来是你呀!”会议主持人阿强在旁见状也为我俩高兴。小白(上图)是新疆少数民族人士,素食主义者,现居北京的自由撰稿人。她执着地投身同志平权运动,是知名度很高的拉拉。我俩一见如故,会议间隙还聊了不少悄悄话。以前我没什么机会和拉拉接触,这次认识了好几位,有的已工作,有的还是学生,都热情参与公众活动。Lesbians和Gays派赠的杂志,加上爱知行研究所编印的《同志自我认同系列读本》,摆在一起五彩缤纷,会后我要抽空阅读。

 

走进春意盎然的中大校园

   

    上午会议的主持人阿强(上图)是见面最多的老朋友,好几次活动我都发表和他的合影,因为他是为数极少同意出镜的同志。他社会责任感很强,组织能力、写作能力、公关能力等,都通过实践迅速提高。自然而然成为广州同志的“强哥”,其实不过30岁。我参与同志活动以来,不断得到他的帮助鼓励。因为对同志群体了解不多,有些来信我没有把握回复,总会征求他的意见。这回他带来《风雨后的彩虹——同志家庭实录》派赠,那是他主编我校对的书籍,于是我特意拿着书和他合影,还略带夸张像做广告一样。那确是本好书,只是印数有限未能满足需求。

 

 走进春意盎然的中大校园

   

    爱白网《星星问答》主持人、美国洛杉矶心理卫生署专家星星(上图),还有爱白网负责人冰蓝,一同从深圳赶来参加会议。茶歇时我过去邀他们合影留念。星星在中国同志社区非常有影响,是爱白网创始人之一。数年前他来广州曾到我家作客,这回两人第二次见面,都格外高兴。在外国出生成长的星星,不止一次说起,自己普通话说得流畅地道,是跟着从北京出国的中国外交官学的;而当初他中文水平不够高,每天在《星星问答》里的回复,都由远涛校正才发表。那是2001年的事了吧,7年来远涛从爱白学到很多,更结识了星星这样的良师益友,我想这对他具有深刻影响。远涛最近还说:“在我认识的全部人里,星星是最为睿智的。”

 

走进春意盎然的中大校园

   

    周六晚7:30分,星星在中文堂201室演讲(上图),题目为《尊重校园的多元性别》,我也找个位子坐下,不用说是全场最老的听众(下图)。星星的演讲和答问深入浅出,人们听了两小时仍意犹未尽,我也第一次感受到他的睿智。事后才读到儿子关于讲座的来信:“妈妈:这个你有时间和兴趣吗?就是明晚。涛”我复信说:“我这两天一直参加星星他们的研讨活动,白天开会,晚上听讲座,还和他交谈过,很受启发。”我还说到下一步的计划,儿子回信道:“很高兴听说这些。”他总不断地提醒我要开阔视野,学习新知,还直接推荐网站、文章、音乐、影视等等。是的,仅凭热情去写博文、复信是很不够的,我已请与会各方面向我提供学习资料,他们都说有资料当然不会忘记给吴阿姨,有这样支持同志事业的妈妈是我们的幸运。

 

 

走进春意盎然的中大校园

   

    会议期间,《南方都市报》女记者严艳告诉我,最初采访远涛的文章是她写的。哦,我说,那得感谢你在广州开了先河!2005年11月8日那份报纸我保存至今,《广州公开同性恋者身份第一人郑远涛:我有责任公开同性恋者身份》。这是儿子向社会迈出的第一步,随后有第二步、第三步,而我和先生也紧随其后,做了父母应做的事情。儿子和我们这样做的理由,说到底就是“责任”二字。《广州日报》记者任珊珊在研讨会上,和大家分享了对LGBT议题的报道经验。她说虽然广州的媒体先行了一步,但还要前赴后继,不能偃旗息鼓,要尽到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参会人员讨论并列出媒体报道LGBT议题存在的问题。下午,中大柯老师、宋老师,以及星星,对LGBT社群与媒体沟通提出建议。

 

走进春意盎然的中大校园

   

    周日继续开会,我去得更早,先在校园溜达一番。天阴,眼中到处浓浓绿意。鸟鸣异常清脆,从树上频频传来,却不见小精灵的影迹。蒲桃树淡绿的花,活像小儿痱子粉的粉扑。紫荆树缀满或紫或白的花朵,树下有老人在散步、聊天。运动场外茶花随意开着,青少年们顾不上看她一眼。沿林荫小道走进幽深处,是一幢幢别致的红砖小楼。我读小学、初中那会,来中大同学家玩,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些小楼。如今它们分别用作教研室,教工宿舍早已搬迁。

 

 走进春意盎然的中大校园       

         走进春意盎然的中大校园

        

         走进春意盎然的中大校园

 

    中文堂右边园地,矗着汉白玉鲁迅半身像,仰望时,高大茂密的绿树成为最佳背景,更显庄严凝重。1927年,鲁迅任国立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中文系2005年立此雕像时,鲁迅之子周海婴出席了仪式。我自小想成为语文老师,1966年从广雅中学毕业,准备报考北师大,不幸遭遇“文革”,所有大学停止招生。1968年去山区插队,此后未曾读过任何形式的大学。后来我从事了自己喜爱的文字工作,还当上被称为老师的编辑。今日,60岁的我在鲁迅像前留个影吧,退休了还可以自任博客编辑,还可以编辑推介网友文章,这样的晚年不错。

 

    我在中大校园里漫步,看如茵绿草上竖立的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1924年,国父孙中山亲手创办广东大学(1926年改名为中山大学),亲笔题写了这一校训。84年光阴流逝,世界变化日新月异,但是,有些精神没有过时,比如这10个字的校训。LGBT媒体观察研讨会结束后,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必须去做。此时,中大校训非常适用,愿与大家共勉——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走进春意盎然的中大校园
阿坚在中大中文堂鲁迅像前(2008年3月30日,60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