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护爱情需要理智、勇气和耐心
□ 吴幼坚
《23岁女孩生日早晨服药自杀》发表后,头一则评论只有一字:“惊!”随后网友们纷纷表示对女主人公的同情、勉励:“没有什么是可以把我们分开的。死都不怕了,还怕那些风雨么?”(木头)“真挚的爱应该是自由的,任何的艰难都不能阻止相爱的脚步!死都不怕了,又有什么好惧怕的呢?……人生总是会那样的美好,了结生命是弱者的表现,好好活着,活着就会有了希望,活着就会拥有一切。”(拒绝融化的冰)
有不少人就家长问题发表看法:“天下的父母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快乐的生活吗。为什么不给孩子自己一个选择幸福快乐的机会,而只是强加在孩子头上他们所谓的幸福,太可悲了。传统的世俗的观念还在很多当父母的心里根深蒂固。”(老公和小老公)有的在肯定我对孩子的包容后写道:“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会有这么开明。父母不能强求我们变成他们希望的样子,但是我们也不能要求每个母亲都坦然接受我们。这样都是不公平的。不管同性的爱情,异性的爱情,真正的爱情都很难获得。需要勇气也需要耐心。我不知道为什么还是那么多人采用激烈的方式来获得。只有活着,才是有希望的。”(小慕)
匿名“新浪网友”的这位很有见地,提出子女要与家长平等地沟通——
成年人了,都是平等的,不光只要求家长为孩子着想,子女同样需要经常以家长的角度和心态揣摩一下。毕竟,在这件事上子女是主动的一方,更可能有所作为的一方。在同性问题方面,大多数家长们实在只是文盲水平,这是社会现状。我们可以尝试用自己储备多年的相关知识,处事的经验教训来平和地沟通,使得家长增益他们的认知,改变他们的理解。暴烈地对抗实在只是下策。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态度根本上都是一致的,就是希望子女们幸福,就是关心子女的归宿。在这个共同点之上任何问题都可以交流可以对话可以探讨。要使父母了解什么是长久的幸福和不幸,这幸福的进路是怎样的,我们有能力至少有规划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为了幸福我们同样需要他们的的理解以及帮助。要使父母最终明白,自己的追求和他们的关心本来是多么的一致。另外不记得张北川老师在哪篇文章里讲过,大意是一开始越是激烈反对的家长,往往越是会在转变后强烈支持子女。平日里多关心和孝顺长辈,注意出柜的方式和应对技巧,许多事情会容易得多。
网友们的意见,确实值得每个遇到类似问题的人深思。我今天还接到一位朋友来信,他直截了当地指出:“看了新博文《23岁女孩生日早晨服药自杀》,觉得这女孩仍是恋爱大过天,以死相逼。这主要是青少年不懂珍惜生命、不去奋发自强的问题,不是同志不同志的问题。”还提醒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何况,别人的家庭、爱情,单凭部分当事人纸上的一面之词,很难透析其中的内情、隐衷,与真正的症结所在。……别人的烦恼、困扰,是否我们千里之外的通信鼓励可以消除,这一点值得观察、深思。每个人的生活里都有挑战,而在挑战面前,态度决定一切。但是态度是性格的反映;要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有多难。”最后他强调:“不能处理好自己的感情事,永远是由于不够理智。这些人更需要棒喝,而不是安慰。”
朋友说得在理!我在向女孩表示安慰之余,也要批评她不懂得珍惜生命。希望她和女友继续学习,增强做人的勇气和化解难题的智慧。相信给父母以更多耐心,他们迟早会转变过来。下面我推荐傅艳的两篇文章和网友的一篇心得。傅艳原是医护人员,后改行当记者,因采写癌症患儿深受教育,从此热心投入四川成都慈善会工作,并设立傅艳工作室。

附录一 敬畏生命(作者
傅艳)
我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让自己的内心有所约束。是啊,无论是谁,都不能太放纵自己了。否则,这个世界太可怕了。
我也曾走过懵懂无知的少年时代,也曾对一切都无所谓,口头禅常常是“去死去死!”上中学时,处于“逆反期”的我不想听父母唠叨,甚至在心中腾起过这样的念头:“干脆自杀,好好地气气他们!”那个年龄的我,对于生死,并无切实的概念,也没有人教过我们。
可以说,是学医、从医的经历改变了我。一天又一天,我开始——敬畏生命。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特别害怕见到死老鼠,怕极了,到今天都是这样。只要眼角余光瞟到,浑身汗毛都要竖起来。但是,我一点都不怕活的老鼠,甚至每次见到肥肥的老鼠跑过,还要笑一下,脑子里会跳出动画片里的“杰瑞”。我喜欢各种适合室内盆栽的植物,乐此不疲地给它们浇水施肥。每一盆花花草草,我都觉得和自己有缘。我不喜欢被“斩首”的插花,她们再美丽也已经“脑死亡”了,虽然靠“呼吸机”勉强在维持外观,但死亡之门已经开启,生命已远去。
告别医生职业,其实还有一个一直不太愿直面的原因,我不想再万般无奈地陪着垂危病人走过生死线了。
现在回想,那些已经离去的生命,心里都还隐隐难过。
有个叫陈玉祥的美丽女人,她走的时候42岁。临走前她看着我,向我伸出她的手。我已经为她当了2年的住院医生了。2年时间里,患有严重心脏病和精神分裂症的她,即使在精神病发作见谁打谁的时候,也要乖乖听我的话。她去世前一段时间,思维突然清晰了。她告诉我,等她身体好一些,第一件事就是要给我织一件最漂亮的毛衣。她说,这辈子最大遗憾是,连累了一个好男人,没能给他生个孩子……她走的时候是一个春天的上午,阳光明媚。我一直记得那双起初还紧紧握着我的美丽女人的温软小手,慢慢无力,慢慢松开,生命远去。
尤其让我伤感的是,陈玉祥的爱人,老闪,闪光陪。这个面容英俊、爽朗爱笑的男人,自从见到美若天仙的陈玉祥第一眼,他就完了。陈玉祥有严重心脏病,不能生孩子,老闪觉得根本不是问题。可陈玉祥不这么认为,她就是死,也一定要给老闪生个孩子。躲躲闪闪,孩子都已经怀在肚子里好几个月了,还是被老闪发现了。他爱陈玉祥,他不愿意陈玉祥死,于是他强行把陈玉祥拖到医院,拿走了那个孩子。陈玉祥疯了。这一病,就是十几年。老闪很愧疚,放弃了自己的一切,包括前程远大的工作,陪着不愿治疗也不愿和他说话的陈玉祥,“扎根”在医院,一住就是十年。直到最后陈玉祥走。
陈玉祥离世时,老闪没有哭,至少没有当着我们的面哭。他老了。十年时间,每天吸大量的烟,还喝酒。但他真的是个好男人,愿意帮助任何人,不求回报。而且他真的很帅。他抱着陈玉祥骨灰盒离开时,全院的医务人员、病人、家属,全都以朋友的身份警告他:“尽快回来给我们发喜糖!记得找下一个老婆,不要只看脸蛋,要身体健康!”
一年后,老闪回来了。不是来发喜糖,而是作为一个临终病人前来住院。他已经是肺癌晚期了。这一年,他42岁。
老闪死的那天,也是我值班。还是春天,傍晚。可是整个世界的空气都变得稀薄,让我喘不过气来。最后一刻的老闪,他没有学陈玉祥那样握我的手,而是冲我微微地笑,灿烂地笑。
附录二 我的生命感悟(作者
Terresa)
看了这篇随笔,和大家分享一下本人的亲身经历:希望所有的朋友都能够珍惜生命,珍爱健康,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我永远都忘不了这一天,2005年7月29日。
当时因为我生病了,必须接受一台大手术,手术的难度和风险都比较大,对此我很清楚。但或许是求生的本能吧,我始终认为或许不会那么倒霉的。
当天早上7点过我就被推进了手术室,出来的时候快要晚上8点了,躺在重症监护室里面。据说当时我的头和身上插了10根管子,旁边是一些仪器。当我从麻醉中苏醒过来的时候,我哭了。尽管,我的意志算很不错了;尽管,我的亲朋好友们都来了。但我真的感到害怕!!我真切地感受到死亡离我如此之近!活着真好!真的!!
术后有一天我一度昏迷,当我再次醒过来的时候再也不敢睡得太沉。
如今,我早已离开了医院,继续我该做的事。医生、护士早已成为我的朋友,发生在医院的点点滴滴都让我铭记在心……
希望所有的朋友都能够珍惜生命,珍爱健康,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一直很喜欢这段话:
其实天很蓝,阴云总要散;
其实海不宽,此岸连彼岸;
其实梦很浅,万物皆自然;
其实泪也甜,当你心如愿;
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只希望快乐每一天!
附录三 溪边的野花(作者
傅艳)
心情的转变,往往取决于微不足道的细枝末节。
7年前的“五一节”,那时我还没有进入报社工作。当时处于人生相对低谷状态,自我感觉很不顺,有点“霉得起冬瓜灰”。为排遣心中郁闷,我去了一趟峨嵋山。
一路上,我脚步沉重,情绪低落。
走到半山腰,我不想再前行了,独坐在山边小溪旁,发呆。
这时,一大株不知名的旺盛野花吸引了我。
比起别的有肥沃家底的同类,它的根,浅浅地斜插在小溪旁的石缝里,一看就属于“先天营养不良”。糟糕的是,距离“总食堂”不到一指的草茎处,竟然被人为地拦腰折过——虽然没有完全折断,也真够倒霉的。
仔细观察,好玩的还在后面。这“倒霉蛋”,好不容易从遭遇“挫折”处,重新挣扎出新的茎干,大约是抵抗力太有限的缘故吧,估计每每遭遇狂风暴雨,它都将付出“惨重代价”。看这一路走来折痕不断的样子吧,让我一一数来。哇,共有7处“挫折痕迹”。
呵呵,这家伙,跟我差不多。
但是,值得它摇头晃脑的是,就在这伤痕累累、七倒八歪的滑稽小身体上,坠满了高贵的紫色花朵。其外观之艳,花形之美,数量之多,绝对笑居这一大片花花草草之最。
10分钟后,我满面笑容,步履轻快。这种心情一直持续到下山,持续到开始新的工作,持续到再次伤痕累累,再次山花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