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坚在广东美术馆前(2007年11月,60岁)
大食摄
坦然·淡然·泰然
□ 吴幼坚
1月22日傍晚网友通知我说,新浪新闻中心的社会新闻栏目,以《一位同性恋者和他的家庭揭秘》为题,全文发表了《南方人物周刊》那篇文章。还告诉我刊登了好几张照片,其中一张是我1993年出版个人影集里的,说明文字是:“吴幼坚影集里近似体操动作的裸照图受访者提供”。网友问是否真的由我们提供?我回答那是周刊从我送给记者那本《这一株三色堇》影集里选的。不过我们事先不知道会发表这幅照片,以为只是文字描述一下就可以了。见它在杂志上登出来已经无奈,没想到新浪还把它发到网上,让印数2000册的影集里唯一的“裸照”,一下子被那么多人看到。情况就这样,说不是我提供吧讲不过去,是吧又不完全对。和先生、儿子说起这事,他们认为14年前可以发表,现在照样可以,不要怕别人非议。只是今后和媒体打交道要更谨慎,包括提供照片。我也想到既然公开了,转载文章时就干脆发表出去。当年先生、儿子以及八旬老父都接受的健康形象,如今自己看着内心亦坦然。

阿坚母子首次亮相荧屏(2005年11月,南方卫视《今日一线》)
自从《南方人物周刊》发出预告,我通过阿强提醒也给网友们打了招呼。大家都挺关注这期杂志,表现出对我、对同性恋的理解支持。有个70多岁的离休老太太,是部队高级干部遗孀,学习集邮、画画、书法……近年竟然还学会上网!去年她曾在我办公室压低嗓音问:“阿坚,我看你博客啦,吃了一惊!你儿子真是同性恋?那他会不会……”当时我有点不高兴,说你回去好好读我的文章,就会消除很多疑问了。此后我们再没说起这话题。几天前,她打电话到办公室,兴奋地说:“哎呀,可找到你啦!我昨天发现书报摊上那本杂志,高兴得对摊主喊,这个人我认识,是朋友!马上买回一本连夜看,觉得你们家真不简单!封面上你儿子形象多健康啊!”我解释道,我的照片是这次专门拍摄的,儿子照片是云南旅游拍的,经过电脑合成就成了封面。老太太赞不绝口:“好,好!”还希望送她一本《这一株三色堇》。我说14年前的书只剩下少量残次品了,她说没关系,更宝贵。
除了先生去买4本该期杂志外,我下班路上也买了2本。书报摊的主人没有想到,眼前衣着普通、略显疲惫的女人,就是手上这本杂志的封面人物。她若留意一下我的皮靴更会觉得,连这双20年的靴子都舍不得丢,和光彩照人的封面强者怎可能是同一人!我专门送一本去梅花村那家美容院,几个女孩都围拢过来。上回是年轻女老板替我免费化的淡妆,听说我要上封面,她们一直问几时出书。有个四会来的女孩不时上网,访问过我的博客,说首页那张照片真漂亮。她们早就知道我儿子是同性恋,并不忌讳问这问那的。如今拿到了杂志,赞叹说:“坚姐,你就穿那件买了20多年的南韩风衣?好有型,好靓哟!你的儿子也好帅哇!”次日和我一块吃午饭的三个文友,评价是:“挺有风度,乍一看还以为是贝·布托呢!这封面也够大气!”女友补一句:“可惜把你照老了。”我说,60岁的人了,本来就这样子嘛。


阿坚影集中的照片(1983年,36岁)
郑成波摄
网友们陆续发来关于购买杂志的信息——
“在书报亭还没见到最新一期杂志,估计要再过几天,不过我肯定会把它买来、收藏,想看坚姐,我就拿出来看看,好像就在身边。”
“《南方周刊》成都今天才上市,急不可待地买了。空中飘着小雪。边走边看,有几片雪花落到了书页里。吴妈妈,您一定要好好保重身体,为自己,也为了我们大家。您是我们共同的妈妈。”
“今天我终于买到你那本书啦!说真,这些书我从来不买来看的,别说买,就是看也不去看的,我有30年没看书的习惯了。别怪我直言,因为直爽是我的性格。今天不是为了看你的文章,我也不会买这书。早上我买了你这本书才去买菜,搞到我好狼狈,双手拿满了菜,又要买其他东西,我多么怕把书掉下地啊!”
“杂志第一时间就跑去买了!很不错的封面,之前都没有了解到郑爸爸的任何信息,这次总算有一些了。其实这个同志家庭的幸福和爸爸的理解与包容也是有分不开的关系,甚至很多家庭里父亲的威严代表了一切。郑爸爸,你太有才了!:)”
这些好评我都在每天晚饭时告诉先生。儿子常看博客,不用专门讲。我们觉得《南方人物周刊》这次正面报道,有利于增进人们对同性恋群体的理解,是件好事情。可以预料得到,文章一发表,网络再转载,又会引发对我本人动机的争议。不过经历两年风风雨雨,我确实越来越泰然了。我相信大多数人是善意的,是会逐渐明白我真心的。有位网友留言说:“吴老师,久违了。最近刚刚看到《南方人物周刊》上关于你的报道。以前也在《家庭》上看到过。读了文章和看了照片,我觉得在印象里留下一个词,就是‘坦然’。也许我是永远无法做到的,所以才会如此徘徊痛苦。先预祝你们新春快乐!”
网友小鱼儿的评论,也许有一定代表性吧。她在《我的空间透出红红霞光》发表(2008-01-21
13:07:33)——
昨天读完了《周刊》。我又想到了一个问题,与其说你们一家三口勇敢、前卫、开明或者其他,不如说你们正视了人性,你们能正视自身的需求。勇敢、开明等的对应是懦弱、保守和落后,我们不要随便给别人和自己下定义,但是自己内心的声音才是最真实的。你们只是认真聆听自己的声音,不违背自己的心声。但是现实中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听听自己的声音,遑论听听别人的声音?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过上自己所愿意过的生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一点感想。

阿坚(1984年,37岁) 郑成波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