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亲让我增加做男人的信心”

(2007-12-12 08:31:17)
标签:

同性/同志

分类: 出柜话题

          “父亲让我增加做男人的信心”

 

“父亲让我增加做男人的信心”

 

□ 吴幼坚

 

    因外出,隔了几天没写与同性恋有关的内容,很是记挂。新设的邮箱里常有年轻人的来信,我每封都一定看,却未能全都及时回复,请大家谅解。我的水平和精力有限,但会尽量回答带普遍性的问题。有时只不过公布一些网友来信,也许答案已经包含其中。

 

    医学院学生“温柔”,从昆明来信——

 

    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知道了你公开出镜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新闻,当时第一反应是:世上怎么能有如此伟大的母亲啊?在我国同性恋这个问题是相当敏感的,再加上艾滋病的肆虐,同志群体被贬得一无是处。我是高二发现自己是同志的,在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我告诉了特别要好的朋友,幸运的是我得到了莫大的理解和鼓励,于是自信地追求着自己喜欢的人,但遗憾的是他不是“同志”。前不久我决定放弃他,重新寻找真爱。就在此时我了解到了你,感到很温暖。现在想起来我都觉得我勇敢,因为我对自己的几个家人和更多的朋友公开了同志身份,我主要说说父亲对我的反应。我对他出柜时,他显得很镇定,我感觉他似乎不愿意相信,或者说他认为我是在开玩笑,闹着玩儿,还一再问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说我是有疾病,我无论怎样解释同性恋不是一种想法、不是一种疾病,他都不相信,让我多锻炼,增加做男人的信心,我当时听了哭笑不得,谈话就结束了,也再没提过。

 

    回想父亲的反应和言辞,我第一感觉就是他不了解同性恋。看过你的文章还有众多同志的留言,看到许多同志生活在压力和痛苦甚至是绝望中,我感到同性恋知识在我国的普及和宣传已经很重要了,3000万不是小群体啊。一提到艾滋病人们就想到同性恋,把同性恋妖魔化了……于是我想我能不能为同志们做些什么?作为我来说,一个普通的大学生,目前能做的也就是给周围的朋友和家人树立一个好孩子的形象,让他们知道同性恋并不是他们想像的那样,他们不肮脏,不卑微,反而是健康向上的,和普通人是一样的。我想参加云南当地一些同志关爱团体,去深入了解同志的生存状况,帮助他们,当然更主要的任务是加深社会对于同性恋的认识和理解。吴阿姨,我的两个博客是http://lxwok123.blog.163.com  http://blog.sina.com.cn/wrdsj  希望你能常作客。(完)

 

   “温柔”给我留下真实姓名,我访问了他的博客并留言:“你是敢正视自己同志身份、在博客中以照片亮相的大学生,勇气可嘉!你才20岁,又是学医的,能参加志愿者队伍非常好,希望早日发挥优势,为宣传科学知识、倡导社会和谐出力。”

   

    信箱里还有一封12月9日的信:《向吴妈妈问好——一个同志的苦恼》,写信人是“自由”——

 

    吴妈妈,您好!今天无意中才看到您的博客,令我很感动。我也是个同志,18岁开始一个人闯荡生活,离开家乡和父母。到了二十七八岁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的性取向是同性,对此,我没有惶恐,没有悲伤,我选择了自己独自生活的方式。随着年纪的增长,家人的催婚开始一轮比一轮激烈,弄得我在有时间的情况下,有家不敢回,我不敢面对他们,我知道他们爱我,他们是为我好,可我不敢去面对。每次回家,从我进门的3分钟后到我离开的1分钟前,都是一个问题,就是婚姻。今年国庆长假我回家了,在被迫的情况下,我和父母说明了自己的情况,也就是我出柜了。他们没有愤怒,没有责备,但我知道我是把自己承担的一个担子乘100倍地加給了他们。他们不再逼迫我的婚姻了,转而开始到处給我寻医问药了,看着年迈的父亲还到处打听男性性病医院的消息,还亲自上门去先问个情况,我的心碎了。我无法给他们解释这一切,他们是普通的工人,不会电脑,更不会上网。同志的信息他们无从得知,也不好意思到处去问。我是个善良懂事的孩子,从小到大,从未让他们为我操心过什么,唯有这个,我无法不让他们操心。他们让我回家去看病,要不就他们来北京陪我看病,父亲身体很不好,他不能长途劳累,我现在不知道该如何去说服他们,我知道,我很对不起他们。我的博客是:……我可以加您为我的好友吗?(完)

 

    当晚我回复如下——

 

    自由:你好!你能坚持自己的性倾向很不容易,这点令我感动。你父母的态度完全是出于对你的爱,同样令我感动。可惜他们无法轻易获得同性恋的信息,不明白有关科学道理。如果你有较年长的亲戚(叔叔、堂兄之类)可以帮你做点工作就好了。你也可以大胆收集一些正面资料,让父母看看。近日像你这样反映困难的同志多起来,提醒我要尽快转发一批供参考的资料。请稍加留意。我“儿子”栏目文章,也会有些作用,你可浏览一下,挑些打印出来。在争取父母理解支持的过程中,你要有决心、信心、耐心,千万不要违心。我200好友已满额,不能再加,但你有事照样可以多联系。晚安!阿坚

 

    写这篇博文前,我才抽空回访“自由”。置顶的文章是12月9日的,写得质朴动人——

 

    每天都是忙碌地工作,然后就是下班回家。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好多年,只有你的影子一直跟随着你的脚步,时刻左右。不知道和我同样在外漂泊的人,他们是如何过的,不知道他们过得是否开心,是否真如所愿,但是,我希望每个人都快乐,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包括爱情。

  

    休息的时候就是休息,不想出去,不过,休息的时候也只是让身体从疲劳中恢复,而让心灵承受孤单和压力,一个貌似快乐的人,其实他不快乐。每周給家里一个电话是习惯了,报个平安,问候父母。可每次手机上显示家里打来的电话,我就会不安和紧张,以为家里有什么事情,当听到父亲熟悉的声音的时候,心一下子就宽了,就知道他们都很好。习惯的问候几句后,就能隐约感到他们想说什么,他们不再那么直接了,突然,我感觉自己好像罪孽深重。是的,他们不想触碰我的痛处,可我知道,他们比我要承受得更多,这就是父母的爱。父亲一再叮嘱我要多出去玩,多出去参加点集体活动,说我很健康,就是内向加上工作压力太大而已,我明白父亲的潜台词,明白父亲说话方式的变化是对儿子小心翼翼地爱,这种有点变化的爱又一次洗涤着我的心灵,让我想流泪,让我左右为难。前方好像有个声音一直在召唤,而身后是几双怜爱、疼惜的目光在盯着,而他们却是在平行线的两端。(完)

    

    博文标题是《左右为难》,很形象。网友“军号下的承诺”写下评论:“父母的担心也是理所当然。不过既然自己作出了选择,就坦然面对吧。很多事情并没有对或错之分。凭自己的感受做吧!”我也写道:“我来看看你。今晚我写一篇博文,会引用到你的部分文字,但不公布你的网址。我的好友200个限额已满无法再加,但我收藏了你的博客。你的文字和思想都很成熟,确是个懂事的孩子。希望有机会帮得上你给父母说点什么。多联系!”

 

    以上两个例子是男同性恋者家里的反应。第三个例子是女同性恋者的,家长同样存在认识误区。 by 在《大洋彼岸的回声》发表:2007-11-27 14:01:07 ——   

 

    早听说有这样一位母亲,今天终于机缘巧合得以来到这个博客。我是一个T吧。我14岁开始喜欢上自己班里一个小女孩,今年我已经24岁了。从我第一天喜欢上那个女孩我父母就知道,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依旧在强烈地抵制,依旧在期待我改变,虽然其实他们自己也知道我已经这样了十年,我还会继续二十年、三十年。但是他们一直不放弃希望,我的性取向这个话题一直是我家的禁忌,每次说起来我们双方都不快乐。我最怕看到我母亲失望的眼神,虽然她也管不了我,说不管我了,可她那种失望的眼神总是深深地刺痛我,我也不想让他们失望,可我有什么办法?我真的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谅解……因为这样我是快乐的。(完)

 

    面对这么多家长以为性倾向可以改变的事实,我不想掩饰内心的无奈。人生有几个十年?孩子的青春将因此耗费,甚至影响到终生的幸福。子女不快乐,做父母的心知肚明,又怎能快乐呢?绝大多数同性恋者出柜后,家长无法接受,原因之一是无知。压力巨大,要孩子独力撑持实在很不人道,若违心地与异性结婚明摆着是制造悲剧。我只是个普通的母亲,真感到爱莫能助!唯有叮嘱他们:“在争取父母理解支持的过程中,你要有决心、信心、耐心,千万不要违心。”有些孩子说,真希望让父母听到您的声音!我愿意和有需要的家长聊聊,但分身乏术,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中国几千万同性恋者,牵系着几千万个家庭,该有多少人受到困扰!我儿子和我们夫妻俩心头豁亮又算什么?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不能漠视妨碍社会和谐的现象。我强烈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负起责任,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专家学者,都本着职业道德站出来,向公众宣传有关同性恋的科学知识!只有科学才能扫除愚昧,给同志一片晴朗天空!

 

“父亲让我增加做男人的信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