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坚在天湖瀑布下
郑成波摄
天湖飞瀑
□ 吴幼坚
前些天发表的照片《渴望超越》,摄于广州从化天湖瀑布下方,而今天这张则摄于瀑布脚下。三级瀑布从天湖泻下,究竟流到哪里?下面是什么样的地方?我和先生、儿子都想知道。于是下完石阶就拐向杂草丛生的土路,看见湍急的山溪在岩石间奔流,便溯流而上深入到瀑布末端。并没有想象中的深潭,只见大大小小的石子散布在浅滩上,飞流近在身旁,却不吓人。清澈的水浸过脚背,再向外潺潺流去。夏日午后的阳光很猛,但巨石壁立,遮挡住大部分,感觉很阴凉。此处游人罕至草木繁盛,简直是天然的更衣室,大胆造型的户外摄影棚。有儿子在外头放哨,又由先生当摄影师,我对着镜头自然放得开。在岩上、崖下、水边都拍了不少。接连换了几套服装,虽然全是些便宜货,但置身于不可多得的环境,天人合一的效果确实不错。
上世纪90年代初的那批照片,被选入《这一株三色堇》影集的,不过三四张。因为想让更多文友参与,留下永久纪念,有些照片不止请一人配诗。天湖飞瀑就分别请了黄天源和李士非两位。黄天源全诗如下——
白的瀑布
红的衣裙
你是飞流中的
一团火
黑的山崖
青的流水
你是要遨翔太空的
红天鹅
黄天源描绘出一幅色彩单纯、对比强烈的图画,很明显,他把焦点对准了人物。这似乎与他的身世有某种关联。早在20多年前我俩就相识了,但要向网友们作介绍,还得先打开他的博客。通过自我介绍了解到,他是广东南雄县人,5岁起右脚患髋关节结核,在床上躺到10岁,才扔掉拐棍入学读书。连环画是他的识字课本,阳台下街头的说书艺人,是他文学的启蒙老师。他于1966年高中毕业,1970年进工厂。1980年调入作协广东分会文学院从事专业创作。后来曾在《岭南文报》做常务副主编等,1996年重返专业创作,现为一级作家。文革期间他开始偷偷学写小说,处女作则是1977年《广州文艺》第6期上的《温暖》,被评为当年最受读者欢迎的小说。他曾获广东省新人新作奖,《广州文艺》朝花奖等。主要著作有:中短篇小说集《溜冰恋曲》,长篇小说《骚动》、《为你心狂》,文学集《现实与想象》等。自学成才的黄天源,在文学道路上跋涉近40年,与他同时崭露头角的人,许多已经封笔,而年届花甲的他,仍毫不懈怠地奋力前行。我想,他胸间一定有团不灭的火,肩头一定有双隐形的翅膀。
我邀请配诗的另一人,曾在广东文学界颇有地位。李士非,江苏籍离休干部,1950年南下广东,一直在出版界。先当校对,后做编辑,80年代曾任花城出版社总编辑兼《花城》杂志主编。获编审职称,并被选为省作协副主席。在我看来,他也是从一个爱好文学的少年,慢慢走向成功的。他发表和出版过长诗《向秀丽》,诗集《北大荒之恋》、《南中国之恋》、《俄罗斯行吟》,报告文学、小说、散文集《当今奇女子》等,其中报告文学《热血男儿》获中国作协第三届优秀报告文学奖。白发苍苍的老李爱憎分明,这种个性透过诗句表露无遗——
讨厌束缚
藐视险阻
干脆一纵身
化成一道瀑布
不要说
这瀑布缺少知名度
她有黄果树的性格
她有尼加拉瓜的元素
有了她
才有完整的瀑布家族
李士非用拟人化的手法写瀑布,我像品读黄天源那首诗一样,喜欢。对于我,重要的已非诗的技巧,而是诗的精髓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