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三色堇吴幼坚
三色堇吴幼坚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2,578
  • 关注人气:22,9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香在手  温暖回流

(2007-06-24 18:49:53)
标签:

育儿

分类: 我这一株三色堇—自己

 余香在手 <wbr> <wbr>温暖回流

 

余香在手  温暖回流

 

□ 吴幼坚

 

    许多人感叹随着经济的发展,似乎人人都被卷入挣钱结婚养儿供楼买车炒股的浪潮,没功夫关注别人,也不能从别人那儿获得帮助。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势必影响社会和谐。生活在缺乏爱心甚少暖意的环境里,身心健康都会受损,更无幸福可言。

 

    要改造不理想的环境,须从现在、从自身、从小事做起。每个人都应该并且可以给别人送去温暖,而温暖是会回流的,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我开始做《广州文艺》编辑时已35岁。编龄比我长得多的同事告诉我,来稿那么多不可能都用,即使对方有一定基础,也可附上统一印刷的退稿信退回去。但我想人家辛辛苦苦又写又抄再虔诚地寄来,若收到千篇一律的几句客气话该多失望!于是我认真地阅稿、思考、写信,坦诚说明未能达到发表要求,给对方提出意见……虽多花了几倍功夫,但也获得了几倍回报。越来越多作者愿把佳作寄来,我不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同事泓冰说:“哇,你从1983年第5期开始发稿,8期之中就占了4期首篇,不得了!”至今25年,我仍保持着这种敬业精神。延至开博客,本是闲暇时的轻松事,不觉间我又办杂志般认真起来。开设了10个栏目,慢慢扩充题材,容纳不同风格,还尽量配上合适的图片。更换也较及时,常给网友以新鲜感。博客提供了互动平台,访客日渐增多,我也抽空回访。不到半年,我已通过网络这虚拟的世界,获得了许多实在的感情。

 

    北方一位26岁同性恋者清明节的文章打动了我,不禁留下评论:“看到你如此年轻就失去母亲已6年,很是同情。你对她最后说的话,她听清楚了。虽然不舍,但她会遥望着你,为你祝福。好好过有意义的生活,你幸福她才放心。”他过后读到,跟帖说:“意外!!!谢谢您,这么晚了还到我的地盘来看看,我会好好把握自己、把握人生、把握未来的,虽然现在困难重重...... ” 我继续浏览有所发现,又写道:“很意外地看到我的原文转载在这里,明白你喜欢,谢谢!祝你也找到幸福!”过了两天他上网才看见,写道:“除了感动还是感动!!!!呜……”他问可否叫我妈妈,我看过他写冷清过生日的文章,便答:“叫妈妈、阿姨或姐姐的人都有,你想叫妈妈可以的。你属猴吧?那和我儿子一样,你大半年是哥了。不要强调我的‘伟大’,我只是比多数家长勇敢而已。补祝你生日快乐!”他又回应:“妈你真好,见了你的留言我就感到温暖好多,虽然现在是夏天但是还是特别的舒服呵呵~!~好巧我和您儿子一样大啊,只是怎么又是弟弟啊,唉当哥哥多了,还是很期待做弟弟好点,少了很多负担压力。”此后我不时去看两眼,还留言:“过来看你,还是5月21日的文章,怎么?没从乱的状态中走出来吗?青春一去不返,别让时光流逝而后悔莫及。不知你是否天天上班,要培养起自己的定力。这点上涛就做得好,远离家乡,不用去公司,也能安排好每日要干的事。你是哥啊,别太放松自己好吗?”他答:“妈谢谢你,我相信会好起来的,最近控制住了,生物钟也在慢慢调整,估计这个月就能恢复常态了!向弟弟学习呵呵!!”

 

余香在手 <wbr> <wbr>温暖回流

   

    我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每个青年都具体关心,希望他珍惜。另一些青年倒是主动关心我的,比如这位写道:“幼坚阿姨,您好。很喜欢您的文字和你的人。觉得您是个不一般的女人,有学问,有气质。甚至幻想,如果您是我妈妈该多好啊。呵呵。我是一名一年级的大学生,在一座南方小城上学。无意间看到您的博客就喜欢上了它,每天都会来看看。觉得您的文字很大气,一种别的文人(请允许我用这个词来形容您,觉得您可以归纳为文人的一类)无法模仿出来的感觉。您的文章常常让我感慨良多。我是一个刚入门的佛教徒,一些生活中的小事都会引起我内心的汹涌感慨,也许这是刚踏入佛教圣堂的人的通病吧。谢谢你的文字,让我在很多时候能有一个‘心灵的依靠’,使我内心的一些不平静慢慢淡化。以后我会继续看下去,希望幼坚阿姨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更好的文章。谢谢幼坚阿姨。”第二天他又出现了:“幼坚阿姨,又来您的博客了。今天,这个时刻,我才真正感到您和您儿子努力的实在意义。你们的工作是伟大的,同时也是艰巨的,希望你们的工作能顺顺利利,能收到你们想要的结果。”以后他成了常客:“阿姨好。看来阿姨今天很忙,没有发新文章。虽然忙,但阿姨记得注意身体。身体第一,其他次之。祝阿姨身体健康。”有段时间他没来,我发现是病了,就留言问候几句。博客首页是他孩子气的近照,每每看到就有种亲切感。

 

    刚开博客时,有位深圳网友几乎对每篇文章都加评论。平时他和男友住在一起,春节回沈阳看望父母,也抽空上网写点什么。他说:“喜欢这里的调子,都市喧哗中的一处小境,悠闲自在,可以褪去那部面具,坦然对之。”我写买了19寸液晶显示器,他兴奋地告诉我,他俩用的跟我一样;我回忆同学友情,他也说:“过年时同学有个聚会,真的是好亲的感觉……”还不忘叮嘱:“坚姐,都半夜了还在发文章啊?注意身体啊。”4月13日他逐一评论了4篇文章,我见他写着:“可能是因为生在北方吧,所以不识杏花的。最后那图上结满的是枇杷果吧?”赶紧回复说那是杏果。谁知从此他就石沉大海,一声不吭。我估摸着是出差了?旅游了?十天半月过去还没动静。再等,心开始慌了,亲人有事?自己有病?上世纪80年代我去湖南组稿,提出要见一位业余作者,人们告知他不久前刚病逝;90年代某周五清晨,我从朋友手上接过加急书稿。周日下午打电话想告诉他已提前校完,却惊悉周六发生车祸,他和我已阴阳两隔!人生实在有太多变数,所以在《广州文艺》时,我出差前会对“最佳拍档”说,万一……记得按联络本子通知我的作者。他则说有我的祝福,你会平安归来的。现在人们联络方便,本来无须如此牵挂,何况网友飘飘渺渺,但我还是会牵挂那些也许永不见面的人。5月20日,我的文章写到羊城白兰花开,深圳网友出现了:“家门前的白兰花也开了,打开窗就可以闻到花香。闻着那阵香上网,真是相当的惬意。”噢,原来你还在看我的博客,稍觉安心。又略感遗憾,若能让我知道你来过就好了。

 

    余香在手 <wbr> <wbr>温暖回流

 

    在回访过程中,不时发现对方链接了我的博客,蓦然想起网友那句诗:“浅灰色的纸里,夹着一朵三色堇,你知道她的花语……”可能多数人并不清楚花语是:“请想念我……”但大家对年已花甲的阿坚如此厚爱,我不禁一阵阵感动。虽然中青年网友居多且鼓励我:“这证明你比大多数同龄人年轻啊!”但我还在等待更多老年朋友到访。有位网友借蔡琴的《常喜》抒发了心灵的共鸣:“总是会聊起你虽然你常不知在哪里 / 我不需要被提醒也能够知道你情意 / 在两人的小天地能坐着喝茶谈天不容易 / 我深深相信有缘就会走下去 / 就是这个季节就是你就是那一场大雨 / 画面仍然好清晰我永远难忘记 / 虽然并不是假日 / 我却比任何一天都珍惜 / 别说我贪心因为这回忆有你 / 想说声谢谢你 / I'm never lonely just because / the love you give to me / 时间空间不断交替从来也没有缺席 / 只要有你平凡都美丽粗茶淡饭也都可以 / 随缘常喜如影同行两心相依 / 许个心愿许我也许你天天能和你在一起 / 随缘常喜如影同行两心相依”。在此,我也说声谢谢你。

 

    我对文友和网友的真诚一脉相承,他们的回报同样发自肺腑。下面例子所说的L,就是当年文友,今日网友。

 

    6月6日我去封开旅游前夜,给L发了一封电邮——

 

    L:你好!对我的名字你应有印象吧,“三色堇吴幼坚”。刚才我特地去查了博客的全部评论,没发现记忆里L这署名写下的内容。又去查留言,结果见到1月14日的悄悄话:“在这里潜水了很久,想认识你,因为感受着一种力量……”你还记得这句话吗?如果你看了我后来的文章《仿佛走进了大观园》,就知道我是1月28日才买电脑,当天才开始学打字的新手了。14日那时候我只能靠刚从北京回来的儿子,和我一起边看留言边议论怎么回复。他说你署的看来是本名,认识的人?我想不出有谁,就算了。巧得很,没多久我替一家药厂校对厂报时,看到与你同样的署名。厂刊编辑忙打电话去问那业余作者,是否看我博客并留言了,他当然没承认。我觉得奇怪,这时还需要继续潜水吗?不承认就没必要联系了,还说想认识我呢……瞧,我就这么错怪了你而眼看着要失之交臂。而且你若真对结识我有所期待,就会觉得失望,好像估计错了阿坚这个人。

 

    看来命运只是想和你我开个小玩笑,或者说是先设些障碍考验一下够不够真诚。忙了几个月,我可以独立做博客并渐渐有些网友了。但我还是觉得需要寻找更能交流的人,儿子也鼓励我上网到有关圈子里看看。于是这两天我花了不少时间搜索,点开若干博客浏览、选择是否暂且收藏待细读……忘了我在哪儿看到了你,点开读了一大批文章(还顺便下载了美图),大致了解到你的生活历程。你和我儿子是同一天生日。……希望并且相信,今后你的生日会有许多网友记得。我今年60岁,生日前夕心情并不好,W等文友也来博客上贺过,你若去看“自己”栏目就清楚了。但真正帮助我走出低谷的,反而是初识的网友,你读《思念,无比美》也就明白。如果1月份及时和你联系上,说不定我会请求你的祝福。

   

    好了,一口气写了这么长的信,你还是个陌生人哩。明天清晨我就去外地旅游,后天晚上才能打开电脑了。如果今晚有回信,我可以看到,因我惯于凌晨才去睡。否则就过两三天才接上线吧。几个月都过来了,不差这几天啦。我以前从不会回复留言,近段才学会,但少用。QQ完全不会用,也不准备花时间聊天,要写的东西太多了,好像有种责任。我这博客仿佛变得不完全是为自己开的了。我几天前还和儿子商量过,要另外用一个博名,只诉说文化女人的心声,谁也不知她就是吴幼坚。还没想清楚。祝一切如意!阿坚(就这样叫我吧)2007-6-6

 

    6月7日凌晨L电邮如下——

 

    阿坚大姐:您好。看到您的留言,很意外,于是在信箱里看到您的邮件。1月中旬给您留言的时候,也是犹豫再三:因为早在15年前我看过W写的《阿坚北上预告》,就印象尤深,知道您是在扶植青年作家的职业生涯中有过大善的人,看到您儿子的经历和您的从容,很传统甚至因循守旧惯了的我被震撼了!我当时就想:母爱是一种大力量,在任何一个时候!于是就莫名其妙地给您留言。

   

    时间易走,记忆有存。看到您的邮件,我感慨良多。阿坚大姐,我要说的是,当一个好人默默地从善良到善良为大社会小圈子做善良的事时,那口口相传的美名是岁月不能左右的久远。阿坚,这个名字在天津,就曾经是个圣人!!!阿坚大姐,我建议您的博客名就叫“中国阿坚”(日本有叫阿信的),因为我坚信,好人好运,上帝公允!在这里,我代表我能代表的人欢迎您随时来天津作客。其实,人生就是送一送朋友或者被朋友送一送。阿坚大姐,我的电话是:(略)问候并祝福。     晚辈小兄弟: L

 

    我的简短回复——

 

    L:你好!我马上就要出门去参加两日游了,行前心有不甘地打开邮箱,读到你的回信,很觉安慰。今早我正想着几十年来在人际交往中,给过更获得过的种种温暖,我将会以此为题,写一篇文章。等我回家后再动笔。你的回音让我倍觉温暖。就让我把它当作启程前亲人送的玉环吧,祝福我平安归来,继续尽一分力给需要的人送去安慰!谢谢你!     阿坚(不要加上大姐,也不要用您,我最好的朋友都这样)2007-6-7

 

                      余香在手 <wbr> <wbr>温暖回流

    

    旅游归来,我与L已互为好友——

 

    阿坚:您好。已加您为好友。因为最近忙乱,没有及时回复,请谅解。您说想写文章那就写啊,渴望拜读。人生苦短,我是将生命的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来对待的:想做的事就去做,不要留下遗憾。在广东和深圳我有两个好朋友:(略)有机会你们可以联络。欢迎您有时间来天津作客啊。生命是值得珍惜,生活也是值得期待的。祝福您。

                                                         L

    民间有六六大顺的说法,还有给亲人送玉环保平安的习俗。开博以来,我常常沉浸在友情之中,那一声声祝福就是玉环,保佑我今后的路走得更久远,更稳健。6月,60岁的网络新人阿坚,访客逾6万人次。谨以此文,记录我的心情。

 

    余香在手 <wbr> <wbr>温暖回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