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希望,正在生长

(2007-05-20 13:54:30)
分类: 彩虹之声

        希望,正在生长

                                 国际不再恐同日香港区游行的网站宣传海报

   

 

    今天,2007年5月20日,星期天。儿子远涛将和许多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一齐,参加第三届国际不再恐同日香港区游行。他是第三次专程前往出席这样有意义的活动了,我和先生都很支持。天气预报香港有暴雨,去年同样是暴雨。成百上千勇敢的人,就在狂风暴雨之中亮出彩虹旗,高呼口号前进!为表明我和先生的态度并给游行助威,特地发表《希望,正在生长》及其附录一、二——

 

希望,正在生长

□ 吴幼坚

    我把《为了心中的彩虹》发上博客不久,在众多评论中看到莫雅平写于1月27日的一则。他曾任是广西桂林漓江出版社策划部副主任,十几年前我们有过交流。这么长时间没联系,想不到他现在经朋友提醒,过来读我的文章。他写道:“……看了你的文章,很感动。我本人是异性恋者,但我历来认为对同性恋应抱理解和尊重的态度。”他说自己在博客上发表了《同性恋者给我上了一课》。最后说:“祝福你和远涛!”开博之初碰上熟人特别高兴,我赶紧回访。果然标题下是巨幅彩虹旗——巴西同性恋大游行景象。莫雅平追述了在多伦多、温哥华两次经历所受的启发,谈到通过书本获知历史上同性恋现象的记载,还写到他学习得来的有关知识。我叫涛看莫写得怎样,涛读后说总的观点可以,只是异性恋者往往会不自觉地俯视,强调对同性恋者要“宽容”,而不是完全平等的对视。虽然在英文里“宽容”、“包容”同一意思,但多数人理解为原谅过错叫“宽容”。他认为提对同性恋者要“包容”比较恰当。涛还说,同性恋社群不宜称“弱势群体”,它里面不乏有职位、有财富、有才华的人,只是不敢公开身份而已。类似问题我过去何曾接触?别说其他人,就是我身为同性恋者的母亲,认识也有待提高。莫雅平撰文表现出对同性恋者的善意,我和涛都很珍惜。

    莫写道:“在这个因多样性而丰富多彩的世界,植物界有雌雄同体,人类有同性相吸也不足为怪。世界的丰富性要求我们具备更强的理解力和更博大的宽容心。总不能因为自己不喜欢榴莲,就禁止全世界种植榴莲吧。如今很多人哀叹不被他人理解,不被他人宽容,殊不知,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多数人没想过先去理解别人,先去宽容别人。”

    他又说:“先入的偏见,使很多人认定同性恋者内心阴暗。殊不知,最阳光的人类男性形象《大卫》,却是同性恋者米开朗基罗创造的。同性恋者所感受到的压抑与痛苦,可能比异性恋者的更深,因而他们对人生的美好与欢乐可能更敏感,更渴望,就像囚徒更理解和向往自由一样,而那种敏感与渴望,或许就是他们创造力的源泉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确还有不少杰出人物是同性恋者,或有过同性恋倾向与经历,请看一串闪光的名字:达·芬奇、莎士比亚、惠特曼、王尔德、柴可夫斯基、艾米丽·迪金森、兰波、弗吉尼亚·伍尔夫、达利、洛尔伽、艾伦·金斯堡、福柯,等等。假如没有这些人,人类文明的天空不知要黯淡多少!”

    文章写到,有些同性恋者迫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与异性结婚生子,然后与同性暗中交往。他认为:“这种‘两栖作战’,不仅有悖于公序良俗,而且客观上侵害了配偶的法定权利。自己的权利得不到认可和保障,便侵害他人权利来自救,犹如以一个错误纠正另一个错误,结果是错上加错。”他说:“不同的权利可能发生冲突,避免冲突的有效做法,就是明确界定权利,人人恪守界线,因此我赞同有关同性恋的立法。同性恋者的权利若得不到法律的认可,同性恋者很可能被迫‘两栖作战’,从而侵犯异性恋者的权利。因此,有必要通过法律明确权利,规范自由。让我们重温一句古老的名言吧:别人若没有自由,我们也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

 

  希望,正在生长

                                                       巴西同性恋大游行

   

    莫雅平发表文章,是异性恋者关注同性恋社群的个人行为。值得高兴的是,有越来越多热心人加入了队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4个女生,前不久就做了一件实事。罗颖露、陈睿博、刘行、安雯萱都是新闻与传播学院06级新生,为完成新闻采访课布置的作业,小组选定了同性恋这个有难度的敏感话题。我是计划采访对象之一,经过发邮件、通电话,最终同意配合。4个女孩称自己是“远涛哥哥的师妹”,认为涛是广东最早公开同性恋身份的人之一,她们衷心佩服他的勇气,尊重他并羡慕他优秀的学业。我说涛是个普通的青年,所做的是很应该的事,只不过暂时没太多人去做,就显得突出些。女孩们带着数码相机和录像机来到我的办公室,采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顺利完成。过了不到10天,她们的劳动成果送到了我手上。本来作业只要求出板报,但她们拿出的是大16开全彩印36个页码的杂志——《彩虹旗》。我从头至尾浏览一遍,觉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封面、二、三、底的设计,到卷首语、版权页及目录,再到内文和配图,都做得似模似样。

    在“同恋高校”栏目中,她们分别采写了3位同性恋大学生,有的还刊登了近照。“天下大同”刊登了介绍中大彩虹社、彩虹旗由来和同性恋知识普及的文章。“同恋百态”发表了对同性恋者阿强的专访《十二载风云彩虹路》,还有已婚“同志”妻子生存状况、同性恋群体预防艾滋病形势等文章。“专家对话”的文章,从科学角度解读同性恋,认为:“ 同性恋与异性恋在同等程度上是人类性行为的正常取向,他们的形成主要发生在一个人生长发育的早期阶段。所以,任何想把同性恋者通过治疗和教育变成‘正常人’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和错误的。”

   《吴幼坚女士访谈录》和《家长眼中的同性恋》都安排在“为了心中的彩虹”栏目里,同时全文转载了我的《为了心中的彩虹》。全书最后一个栏目是“相约四美女”,光看这名称就不难想象编者的自信和快乐。若换作我们那辈人,自然是“编后语”什么的。她们每人写一点体会,还配上照片。我随手摘几句:“什么事情,都要在了解之后,看法才不那么片面跟浅薄。……我们没有同情他们的权利,我们要做的只是理解。”(陈睿博)“我想,任何人,在没有真正地了解真实的同性恋群体之前,是没有权利去对他们作出任何评论的。”(罗颖露)“能够很深刻地感觉到,我所面对的这些人,很真实,很可爱。……自重、自爱、负责、善良、理性。每个青年都有义务成为这样的人。这便是我最大感触。”(刘行)“同性恋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它需要更多人的关注和理解。我们真诚地希望通过我们的采访报道可以让更多的人对同性恋有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安雯萱)我向4个女孩提出,我支持你们完成采访,你们也要让我在博客上刊登访谈录啊,她们一口答应了。详见本文附录一。附录二是我回访网友“天伶”的意外收获。这位福建师范大学新生的博客,让我得知该校也有彩虹社。经过沟通,天伶同意我转载他的文章、图片。

    近来通过与网友交流,我还进一步了解到,原来很多人早已用不同方式出着一分力。年轻的“水月镜花”告诉我,她在网上看到阿强的博客后很佩服,于是报名当了博客报《同样精彩》的义工编辑。她说,要像阿强哥哥、吴妈妈您和花姐姐(“花事春意”博主)等人一样,为同性恋这个群体正名,帮助他们得到世人的理解。

    善良的人们以充满爱心的言行,使我有理由相信,尽管前路坎坷,但是,希望正在生长。

  

希望,正在生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