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江:不动声色的篆刻高人

标签:
文化余庆江篆刻家南昌熊明 |
分类: 赣风挡不住 |
高手在民间。在豫章古城的闹市区居然隐居着一位不动声色的篆刻高人,他远离书法江湖,他无意哗众取宠,平日在一家旅游公司工作,得空便徜徉于篆刻艺术中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他就是南昌余庆江。
余庆江祖籍浙江,出生在南昌,幼时在九江的江南造船厂度过了快乐孩提时代。他于篆刻艺术结缘,就源于当时周围有很多精于书画篆刻的上海知青,看着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们挥毫泼墨,操刀治印的那份陶醉那份喜悦,让余庆江这个懵懂少年感到十分的好奇与神秘。余庆江在这种莫名的兴奋劲裹挟下也照葫芦画瓢,奔向篆刻艺术的殿堂。
在余庆江10多岁的时候,经他大舅舅引荐拜江纺一位书画家为师,系统地学习了书画理论和一些基础技法,夯实了自己的书画基础。在那位老前辈的引导下,余庆江逐渐找准了自己在书画艺术当中的坐标,他跟着老师主攻篆刻,临摹秦玺汉印,学习篆书、篆法。1990年,余庆江应征入伍,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他遇见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战友,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极大地丰富了军营生活,提升了战友手足情······
退伍回来,余庆江忙于现实的生计,于书画篆刻渐行渐远,毕竟他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居家过日子,开门七件事,谁能不上心?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中国印”的横空出世,再次激活了余庆江心中的艺术梦想。“中国印”的出现,寓示什么?寓示着中国篆刻艺术的复兴,意味着中国篆刻艺术的魅力无穷!
篆刻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它不以从艺资历而论高下,也不以临摹、刻石多少而胜出,唯有天资悟性论长短。蒋山堂是西泠八家之一,一生刻印五十方左右,却成为一代名家。清代篆刻大家赵之谦一生刻印也不过四百方。他们成功不在勤勉,而在于吸收篆刻以外的艺术手段,并融汇作用于篆刻。正所谓:功夫在诗外!余庆江深知个中道理。他篆刻数十年,心无旁骛,孜孜以求,将古人倡导的“印从书出”的“书”作了两重理解:一为书法,二为读书。这种思维,着实比常人略高一筹——视野无限延伸将心胸扩大,犹如古人从惊蛇入草、担夫争道、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悟出书法之奥妙一般的达化通神,也暗合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
治印,妙在虚实处理精到,计白当黑,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引申为篆刻线条则为粗细有主次,节奏有轻重,表里有起伏。圆浑且层次丰富,笔笔见意,笔笔见刀。古人云:印之宗秦汉,如诗之宗唐,字之宗晋。余庆江广取博收,在秦玺汉印中研习章法布局,以秦汉为宗,扶绳学步,专注于印章的精气神,化古为新,自开径畦。
余庆江徜徉于秦汉,如海绵吸水,感受秦汉印章布局的千姿百态和神奇高古。同时,余庆江游走于明清诸家,求其刀法,凡文彭、何震,吴让之、徐三庚等前贤用刀精妙处,他心追手摹,悉心体悟,取前贤之长,融百家于一炉,化为己出,冲切、披削之间,刀落石开,气压万夫,干脆利落,运刀风云夹雷电,线条刚健含婀娜,余庆江篆刻刀法精妙,实在令人折服。他的刻刀为量身定制的专用工具,刀柄扭转往复似麻花,刀头饱满而锐利,常人使刀,大都仅用刀角,而余庆江一刀在手,如侠客舞剑,将刻刀的角、刃、背三者综合开发利用,扬其长,避其短,披冲交融,炉火纯青,造就了余庆江的篆刻作品所呈现出的古茂朴厚之高古气息,可咀可嚼,回味悠长,成为印中珍品。
余庆江人缘好,在南昌市著名的791艺术街区大益普洱茶店有一间供他专享的茶室——那阵势,很有点徐孺下陈蕃之榻的荣耀。茶室正中央有一几数凳,素雅的茶具和时髦的电动抽水机、烧水壶静候宾主尽欢。茶室不大,但非常雅致,踏进茶室,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余庆江篆刻的心经印屏。这幅印屏花费了他一年零七个月的时间,260个字共55余方印章,各种规格各种形制,错落有序,安神静心(原石已经被北京某著名寺院永久收藏)心经左右悬挂两条中国篆刻名家许亦农老先生的篆书楹联“竹开霜后翠,梅动雪前香”。茶室左边是满柜子印章石,全是货真价实的寿山、昌化等名贵篆刻石材。右边墙壁上悬挂着余庆江最近完成的百寿图篆刻印屏。凡朱文、白文、肖形印、鸟虫篆乃至于蒙古文的寿字,共刻有100方各种篆体的寿字。
余庆江一边泡茶一边平静地向省政协委员、著名探险家、《赣风》杂志社社长秦洪渊先生和我讲述他的篆刻之路。他为了求得篆刻真经,不远千里到杭州西泠印社寻根问道,他的虔诚问道,得到了陈振濂、余正、董衍方等书法篆刻界顶尖前辈的细心指教,使余庆江对篆刻艺术有了新的认识,他的篆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眼下,他正潜心篆刻一部《道德经》。已经完成了四十一章,每张一印,每枚印的边款为本章全文,字数浩繁,工程巨大,预计三年之内可以完成。还有一个“百福”印的印屏同时也在创作当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余庆江先生正值盛年,来日方长,它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假以时日,终将为世人瞩目,为印坛大家!
http://s11/mw690/001nHiZGty6LCo1F3US9a&690链接:余庆江1972年6月21日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浙江杭州,现为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西江印社会员。最近作品曾获西泠印社举办的民生篆刻比赛一等奖,西泠印社举办的西泠网上线二周年篆刻比赛二等奖。江西省首届篆刻优秀奖,江西省青年书法比赛优秀奖等,作品最近发表于西泠印社社刊37、38期。作品《南昌民俗》被南昌民俗馆永久收藏及印作为民俗馆徽标,多位书画名家用印出之他的作品。
喜欢的一句话:情余寸铁豪,石上横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