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坚:心地平和画自逸
(2012-12-05 10:48:51)
标签:
文化 |
分类: 赣风挡不住 |
吴坚:心地平和画自逸
文/熊明
国画家吴坚先生是南昌画派的积极推动者之一。他从艺50年,忠实地实践画坛宗师黄宾虹先生提出的“足迹所至,观其山川风土,询问前贤述著,时有抉择,不欲随人附和”的创作理念。50年来,吴坚先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积稿似山,废纸万千,执着地追求写山随意似游山的化境。
吴坚先生淡泊名利,独居乡野别墅之中,徜徉于笔墨纵横意自开的无限乐趣中悠然自得。
初识吴坚先生
老实说,第一次见到画家吴坚先生,我真的不认为他是画家,觉得他因该是一位工程师或者大学教数学的教授。因为他的眼睛里闪烁着一种严谨而理性的光芒,棱角分明的脸庞,给人以一种冷峻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交往的深入,我渐渐地感觉到他的确是当今艺术界少有的德艺双馨的国画家。他不装腔作势,不故弄玄虚,他只是勤奋好学,法为我用,脚踏实地,刚直不阿。这和混迹艺术圈里的伪艺术家的炒作行为截然不同。可怜的伪艺术家为了吸引眼球,虚张声势地在闹市区租下一间陋室,美其名曰艺术工作室,然后便在人前借酒装疯,以隐士自居,期待着能为商家豢养。伪艺术家唯恐天下人不知道他的存在,所以时不时地要在江湖上闹腾出一点动静。而吴坚先生却恰恰相反,从不玩那些拙劣的“隐士”噱头。朋友们许多年前就劝他举办一个个人画展,但他始终谦虚地认为自己的东西不够成熟,即便是自己六十大寿的那年,他依旧是淡淡地度过。他视名利如粪土,把健康平安看做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好一个大彻大悟的纯艺术家品格。
吴坚先生住在八大山人附近,环境幽静。除了外出探亲访友,便是在家中潜心作画。画室的书柜里装满了画论、画册,历代名家前贤都在这里聚会,等候吴坚先生的检阅。除此之外便是吴坚先生的速写本子了,别人写日记写博客都是用文字或图片描述风景和心情,吴坚先生却是完全用钢笔速写来与天地对话,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只要一有空闲,他就要带上画夹,操起钢笔对景描摹,沉浸到神与物游、意参造化,天人浑全的艺术境界中去了。随手翻阅吴坚先生的速写本子,便可以知道眼前这位画家的勤奋和造诣如何,其他都不用多说,一切尽在速写本中。
建设兵团十年:启蒙受教
吴坚先生1950年出生在南昌市,父亲是南昌市胜利区文化馆馆长,与画家黄秋园先生、胡敬修先生、吴振邦先生、黄本贵先生过从甚密。
儿时的吴坚耳濡目染,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了绘画。他常常把文化馆里印有自己喜欢的山水画、人物画的画报撕下来,带回家去细细临摹。为此,吴坚先生小时候经常遭到父亲的责骂甚至吊打。文革开始后,吴坚在南昌七中被支左部队领导看中,推荐到江西省生产建设兵团的丝绸厂图案设计室,并因此而得到了去浙江丝绸图案学习的机会,接受了两年的美术专业训练。结业后,吴坚回到丝绸厂,继续从事图案设计工作,工作的便利使他有机会阅读到许多古代的绘画文史资料,这是当时在其他岗位的人想破脑壳都得不到的好事。后来,吴坚又结识了著名的山水画家杜兵先生和倪龙江先生,激发了他对于山水画的偏好,使他认识到只有山水画才能让自己手中的画笔直抒胸臆,含道映物。
从此,吴坚便的兴趣便从花鸟图案转到山水画了。
南昌齿轮厂十年:鲲鹏展翅
吴坚先生在建设兵团十年,系统地学习了一些绘画基础知识,对中国画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真正让他得到提高的还是在南昌齿轮厂工作的十年生涯。
南昌齿轮厂的书记也是来自建设兵团的,他在兵团期间就看中了思维活跃,醉心绘画艺术的吴坚。经过这位书记的再三请求,吴坚被调入了南昌齿轮厂委以重任。并且,厂里还成立了厂美术家协会,为热爱艺术的职工提供了一个良好宽松的学习、交流的艺术环境。
后来,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在南昌工人业余大学办了一个学制两年的美术大专班。吴坚成为了这个大专班的学员,和全省各地来的学员们齐聚一堂,共同进步。老师们一丝不苟递教,年轻的学子们如饥似渴地学习,在王梦石先生、燕鸣先生、吴齐先生、蔡超先生、段輗先生、胡敬修先生等名家前辈的教授之下,吴坚的绘画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
遭遇车祸重拾画笔
江铃集团组建之初,一纸调令吴坚先生调入了中国汽车进出口江西分公司。频繁的出差,使得吴坚先生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画笔,全身心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
1998年的一天,吴坚先生在外地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劫后余生的吴坚先生落下了一个夜不能寐的后遗症。画友们得知吴坚先生的苦恼后,纷纷鼓励他重新拾起画笔,寄情于山水之间,寻求心灵的寄托。在画友的鼓励下,吴坚先生操起了久违的画笔和颜料,白天有空就去外面写生,夜里则沉浸在山水画的创作之中,澄怀观道,超脱于尘俗之外。在江西第一届山水画展览中,吴坚先生一幅巨幅山水画作幸运入展,这让吴坚先生收获到了成功的喜悦,从此便一心一意地把心思用在了山水画的探索研究和实践之中去,用笔用墨用心去表现大自然的美!
吴坚先生的艺术风格
吴坚先生的绘画,笔力苍劲,满纸烟云,气韵闲远,妙不可言。他作画偏好水墨,笔意减远,元气淋漓,用笔厚实,杂以飞白,烟岚云雨,晦明变化,妙不可言。吴坚先生的山水画峰峦层层,云气回荡,林木茂密,气韵生动。有些画面,近看几乎一片墨黑,远望则层次井然,富于变化。之所以有此面目,主要靠两方面的技巧支撑,一是章法布局上利用黑白通气脉——所画的房子和人物及其周围都留出空白,使形象空灵突出。二是浑厚华滋的笔墨。用笔能刚柔并济,润而不枯。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吴坚先生的山水画作,能够气韵高古,这与他的天赋性情有关。他天性率真,口直心快,所以特别适合画山水画。最重要的是,吴坚先生一直坚持与大师对话,师法造化,融合古今,什么荆、关、董、巨,四王四僧等前辈先贤,但凡历史上的名家名作,他都一一临摹,悉心揣摩。尤其对于黄宾虹推崇备至,曾经辗转浙江、安徽寻访黄宾虹大师的鸿踪。凡是浙江有黄宾虹的作品展览,他都要从南昌赶过去参观。在安徽潭渡村黄宾虹纪念馆,吴坚先生拜会了黄宾虹的孙子,他惊讶地发现,黄宾虹的后人手里居然没有一张大师的真迹,他的真迹全都捐献给国家了。
吴坚先生敬佩黄宾虹的艺术造诣和性情的洒脱,他沿着黄宾虹的从艺道路不断探索、寻踪,重温大师的绘画语言,感悟大师的人格,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吴坚先生作画,他习惯左手运笔,行笔悠然,线条笔力雄健、古拙灵动,韵味无穷。而且吴坚先生作画随意性很强,不拘一格,不打草稿,胸中自有万千丘壑。有时侯他夫人认为某幅画画得很有意思,说:“这幅画画得好,再来一张!” 但他画不出来,因为艺术是不能重复的,即便重复自己也是不可能的。否则,那就不是艺术,而是复印机。吴坚先生说了,他不做复印机。也不做照相机,而是要用自己的艺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悟,用笔墨为山川代言,为胜景传神,所以幅幅面目不一样,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生机律动。吴坚先生说:“我要站在传统身上继承传统,发扬传统,几年来画画不断寻求突破,吸取众家之长。不能专学一家,更不能和前人画得一摸一样。我虽然喜欢黄宾虹的风格和笔墨语言,但我绝不能重复他。”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生,是一个画家的基本功,每天必须操练,这也是吴坚先生长期养成的习惯——与大山对话,把内心的感觉表现出来。吴坚先生由于工作的需要,他出国办事的机会特别多,每到一处他都要忙里偷闲坚持写生,美国、欧洲、台湾等地都留下过他的身影,留有他写生的足迹。并且,每一幅写生图画他都清清楚楚地标注出写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写生时的感悟感想!每一幅写生,其实就是一篇心灵日记,一幅精心之作。
尽管吴坚先生已经成为江西画坛公认的名家,但他却丝毫不敢懈怠,依旧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合古今,积稿似山,执着地追求写山随意似游山的化境,探索国画创作新思路。他以一颗执着、旷达的心,在国画创作中纵横驰骋,神游天地,而自得其乐!天风浪浪,山海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吴坚先生笔下的山川物象充满了大自然内在的本质力量和生命的本真之美,这就是吴坚先生率真谦和的性情的写真。我相信,了解吴坚先生性情的人都会和我一样对他肃然起敬,愿意成为他的好朋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