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方家:一门九丹青

(2010-04-08 16:58:31)
标签:

方家

一门九丹青

方云

方学晓

文化

分类: 江西晨报人物春秋

方家:一门九丹青 

文、图/记者熊明

如果记者不是亲临其境,绝对想不到在南昌市青山南路口这寸土寸金的闹市区,居然还有一栋高大宽敞而古韵十足的私家住房。这楼房的主人更是牛人——兄弟四人是江西著名画家,而下一代中也有五人是知名画家,堪称一门九丹青,个个是丹青妙手。

初识四方画院

四方画院,记者是早就知道的,但一直无缘造访。33日下午,记者按图索骥来到了青山南路343号的四方画院。从噪音喧嚣的立交桥下拐进一条曲径通幽的小巷,巷子深处,一栋白墙飞檐的三层洋楼映入眼帘,原南昌市长 李豆罗先生题写的“四方艺术馆”金字匾额高悬在大门上方,令人肃然起敬。大门口,大红灯笼高高挂;围墙内,翠竹出墙清雅生。进得大铁门便是一个天井,环天井四周,栽种的满是翠竹绿树和兰花,满园清雅而有富贵之气,彰显主人的品位。

方家青年画家、方学良先生的千金方园迎上前来,向记者介绍起这栋洋楼的主人。原来,这栋楼房里居住着四方画院的众兄弟!天井正前方的“大方斋”是她大伯父方学晓先生家;天井左手的“云岫斋”是老四方云先生家;天井右手的“晟园”是老三、也就是方园的父亲方学良先生家:天井大门口的“箸心宇”则是老二方学奇先生家。

原来,闻名遐迩的江西四方画院果然是名不虚传,就连每家的大门都无一例外的是哥几个花高价从外地收购来的旧时民居的雕花木头门,典雅气派,古朴厚重。

方园先生介绍说,四方画院是2002年,经省民政厅、省文化厅批准成立的,大伯父方学晓为四方画院院长

     拜会四方画院的院长方老大——方学晓先生侧记

方学晓先生是四方画院的院长,更是一门九丹青的领路人,记者当然要洗耳恭听方先生畅谈方家艺术兴盛的缘由。

眼前的方老大顶着四方画院的院长、江西画院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等多个头衔,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画家。方学晓先生非常谦恭,一点也不张扬,而且不善言谈。许久,方学晓先生才向记者讲述了这个艺术之家与艺术结缘的前因后果。

方学晓先生祖籍是云南曲靖市,父亲方光汉先生早年怀着救国救民的满腔热血,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参加过著名的台儿庄大战。因为部队被打散,方汉光先生流落到了江西南昌,与妻子在莲池碧洲的荒岛上垦荒种地,方氏从此就定居在南昌生根开花。方学晓先生告诉记者,这四方画院是兄弟几人于2000年齐心协力,共同出资建造的。楼上楼下一共2000余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一楼和二楼是几兄弟的居所,三楼则是连环相通的大画廊,是展厅兼工作室,每天晚上,一家人都要在这里相互点评画作,探讨艺术方向。

方学晓先生1949年出生,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南昌人。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方学晓先生从小就喜欢画画,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见什么就画什么。只要遇见自己喜欢的图画就捡回家里当范本临摹。中学毕业后,方学晓先生招工进了溶剂厂当工人。他就在工厂里画工人的劳动场面,用画笔反映工人的工作和生活,作品经常在报刊上发表。

皇天不负苦心人!后来,爱才求贤的南昌卫生报社聘用方学晓先生担任该报美编,负责插图绘画工作。为了提升自己的造诣,方学晓先生专程到南京艺术学院深造了两年,系统学习了中国画及基础理论和中国画技法。后来方学晓先生调入江西省画院担任专职画家,1995年任江西省画院创作部主任,后来又挑起了江西省画院副院长的重担。

回忆自己追求艺术的艰辛,方学晓先生说:“我在南京艺术学院学习,对我的艺术人生有深刻的影响。我主要受金陵画派的影响,主攻工笔山水,学习重彩(矿物质颜料)。我的重彩山水画现在可以说是自成一家,在表现个性上和其他人拉开了距离。”

原来,中国山水画的水是不设色的。现在,方学晓先生却反其道而行之,大胆用色,淋漓尽致地表达出画家胸中的丘壑山水。方老大的艺术特色,可以说是淡远、幽邃兼有朴拙、明净的古风,既师法古人,又师法自然,浑然天成,没有做作,无论工笔、写意、贴金重彩等何种方式何种手段,均能顺手拈来,为我所用,只求能恰到好处表现自己的内心。

方家老三方学良儒雅飘逸

在“四方艺术馆”三楼,记者见到了方家老三方学良先生,儒雅飘逸的方学良先生把自己求艺历程娓娓道来。

在方先生的记忆中,青山南路立交桥下的四方画院,在几十年前是一个湖水泽国,他家就住在这湖水泽国之中,一条小道通往形同孤岛的家中。在大哥方学晓先生的熏陶下,方学良先生也迷上了绘画。那时候,因为学校停课闹革命,而家里有没有邻居又没出可玩,只有画画咯!而另一个激发方先生苦练绘画的动力就是自己能提笔画画,在同邻人当中他觉得非常有面子,在别人的夸赞中很有一种成就感。

在绘画艺术的道路上苦苦求索的方学良先生也是历经艰辛,苦尽甘来。参加工作后,由于方先生表现突出又会画画,被领导推荐到设计部从事服装设计。这样,他就有更多的时间来钻研自己的绘画艺术了。他笔下的人物、速写等不断地登上了省内外的报刊杂志。1987年,方学良先生被调到江西省药物研究所工作,凭着绘画的特长从工厂进入了事业单位,这对方先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幸运。因为他可以全心身地投入到自己的绘画当中去了,也因此而奠定了方学良先生工笔花鸟无与伦比的真实美。

故人云:好之不如乐之。进入省药物研究所工作后,方学良先生参加攻关课题的植物药材的标本绘图工作,有机会深入大山,走进自然,实地接触一些中草药,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辨认植物的形态、熟悉本草植物的生长规律等。正是由于多年的一线实践经验的积累,造就了方学良先生笔下的花草植物形态逼真,非常自然而且符合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方先生为了下笔如有神,他三更灯火五更鸡,不辞辛苦地临摹古画。为了使笔下的鸟儿栩栩如生,方学良先生还特地在家养起了鸟儿,不单为把一个清幽的庭院打造得鸟语花香乐陶陶,更是为了时时观摩鸟儿的各种情态。

1992年,方学良先生的工笔画《双禽图》,顺利入展全国首届中国花鸟画展。1994年,方学良先生进入《妇女之声报》担任美术编辑。这对于一生追求绘画艺术的方先生来说,简直就是如鱼得水。20098月,方学良先生应邀到澳大利亚成功地举办了个人花鸟画展。

先生告诉记者,澳洲人特别喜欢他的工笔花鸟画,这可能和澳洲人喜欢植物和动物有关。方学良先生还在澳洲举办了多场中国花鸟画的讲座,讲解中西绘画用笔线条的差异。澳大利亚人绘画用钢笔画好线条后再描上色彩,中国画用毛笔和水墨,讲究枯湿浓淡,墨分五色。澳洲人喜欢直观,面面俱到,中国画则非常含蓄,委婉。而今,参加全国的花鸟画展江西每次都能入选四五张(以前只有一二张),方先生的工笔花鸟画已经成了江西花鸟画的一张王牌。

方学奇、方云先生传奇

方学奇先生排行老二,1951年出生。文革当中下放到新建县恒湖农场,在那荒凉贫瘠的土地上,方学奇先生白天劳动夜里画画,没有纸笔就在地上画,在身上画。临摹的绘画资料全靠大哥方学晓先生的寄赠,那时候,寄一封信才8分钱,寄印刷品只要2分钱。所以,身在困境中的方学晓先生还是能负担得起的。

回城后的方学奇先生进入江西电机厂下属分厂电风扇厂去从事电风扇的设计工作。此后不久,方学奇先生便调到《妇女之声》报担任美编,后又转入《江西工人报》担任美编工作,曾荣获江西省自学成才奖。方学奇先生专攻写意花鸟画,并对传统的写意花鸟画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创新。人们在惊叹那种衔山吞水的大气之余,又会得到意外的惊喜。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并获奖,曾在《美术》、《国画家》、《美术大观》等专业报刊上发表作品。

老四方云先生是个才子,据方学良先生说,方云先生大学毕业后担任过学校的英语老师,闲暇时,他总爱用手中的笔画些人物连环画来打发时光。而且,他还有过一次壮举——根据一部英文小说进行连环画的创作,获得了极大的轰动。方云先生的画作由于混搭了东西方的艺术浸染,画风别具现代风格。有人这样评价方云先生说:“他的现代重彩更是偏重唯美主义,作品追求一种心弦的共振和感应,艺术构思上注重精鹜八极、心游万仞,使作品具有了深化生命状态和生存理念的意义。”

方家“画二代”素描

方家“画二代,当然指的是方学晓先生兄弟的子女们咯!

屈指一数,方家“画二代“已经初在中国画坛崭露头角,个个都是好样的。诚如方园所说,相比于父辈,他们是幸运的,都是科班正派大学毕业,受到过学院教育,走了捷径,都非常顺利。方李、方辰是方老大学晓先生的一双儿女,两人均为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方李的工笔人物画气蕴清丽,婉约有致,方辰的油画古朴、自然而富有现代气息,作品多次在报刊上发表并被收入美术教材。苏米,是方李的如意郎君。苏米、方辰、方亮(方园的堂兄)近年来也都有不俗的作品频频参展并有斩获。

方园,是擅长人物写意的实力派画家。每年她都要不辞辛劳地到故乡云南曲靖彝族人居住的深山中写生采风,为的是采写到原生态的彝族人的生活风情。有一次,她和另外一位女同学去一个大山中写生,由于身上的钱不多了,偏僻的乡村除了农村信用社几乎没有什么银行可以取钱了,银联卡在当地也没有用武之地。而且当时那里的农村信用社办理汇兑业务还有个规定,只能是本省汇来的钱才能够在当地信用社取出。无可奈何方园只好向家里求援,父亲又连忙联系昆明的亲戚把钱打到当地的农村信用社给方园解围。

好在那山里的农民淳朴厚道,恰逢村上一对小年轻结婚,方云和同学在房东的带领下也去喝喜酒助兴,那里的喜酒一喝就是三天。喜宴结束了,昆明的钱也到账了。既领略了原生态的彝族婚礼习俗,又阴差阳错地解决了饿肚的窘迫,真可谓吉人自有天相。

一门九丹青的传奇仍在续写,可以预见,四方画院必将在后生小子的传承与创新中得到发扬光大,他们也将取得更大的艺术成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