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北头刘氏世系谱》跋
南皮刘先生习贞,花甲之年而有家族世系谱之编,既竣,嘱余识数语于后。余于谱牒为门外汉,不敢置可否,遂略述与先生交游始末,以存雅谊。
余初闻先生之名,乃于沧州南北楼主马平座上,楼主系先生行业领导,曾为先生《楹联拾趣》作后记,而余当时正四处访求乡贤楹联著述欲辑所谓《沧州联话》也。询问间,楼主又出《□□□□》一册,盖先生整理之家族支谱也。余始知先生乃集北头刘氏之裔,而与余有姻亲之缘也。
明清两代,沧州科第佳话频现,最堪称道者,当属两对同胞兄弟进士,在明则为集北头刘生中、生和兄弟,在清则为戴王纶、王缙兄弟,异常巧合而令人惊叹不已者,其母氏皆孙姓,而刘母,余四世姑祖,戴母则余七世姑祖也。集北头刘氏之闻名畿南,正从进士兄弟始。其后数百年,金榜屡题,仕宦不断,沧州旧有“戴刘吕王,于迟孙庞”八大姓之说,刘姓固非一族,然其中流砥柱,则集北头当之无愧也。其间起亭(讳世杰)、佑申(讳庆藻)、去嬉(讳雯旷)、师退(讳果实)、支庄(讳骅良)、紫庭(讳凤翔)、贡三(讳树鑫)诸公,或以文名驰誉,或以政声显荣,影响所及,不特一族一姓之骄傲也。
民国后,集北头析归南皮,虽有名阀张氏震耀乡里,然科第蝉联,才子叠现,刘氏要为大宗。
客春,应王玉良会长之邀,偕沧州纪晓岚研究会一行出席南皮张之洞研究会成立庆典,会下得接先生之颜,温文尔雅,谈吐谦逊,侍坐如对古人。彼时,先生之世系谱稿已近杀青,遂嘱予作跋。
或谓家族之名在乎事迹,世系谱仅列名讳传承,贤声未扬,勋业未彰,毋乃失之简乎?窃以为不然,夫祖宗盛德为家族根本,世系则其枝干脉络也,其他科第、宦绩、艺文著述可比之花果。花果虽重,然枝干不明,脉络有缺,实难以追根溯源,服人耀祖。世系不清,虽有贤才硕德而不能归宗,对族众而言,则犹遗金在前,未敢遽认也。
刘先生胸怀世家文化既博且久,一世系谱当不足以尽发其精蕴,集北头刘氏清芬郁郁,正待先生整理而散播之。闻其族谱之编、家集之汇业已完成,困于资而不能同镌枣梨,斯亦憾事。倘得刘氏肖子孙雄于财而友其道者,慷慨解囊,得以尽快付梓,则举族称庆,一方仰慕,列祖地下当亦加额,其功德无穷,又不特一人一时之敦睦也。
乙酉季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