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封闭一扇门就会“杀死”一个书店?我不信!

分类: 社会现象 |
作者:福天 (微信公众号:福天思想)
近日,一篇名为《谁是杀死一个书店的凶手》的文章热传。文中提到,朴道草堂书店开了9年,“4月21号被告知,书店门口要封闭,原因是影响市容。”引起很多网友义愤填膺。目前,北京正大规模开展“整治开墙打洞行动”,仅帽儿胡同中,就有54家居民自住和门店需要整改。
后有网友发文称,该书店掩盖事实,绝口不提正门存在违建问题,赚取同情。且书店进门最少购买一本书,另一蓝色大门通往的书店内部单设的“静默阅读空间”,进门需要100元。
后有网友发文称,该书店掩盖事实,绝口不提正门存在违建问题,赚取同情。且书店进门最少购买一本书,另一蓝色大门通往的书店内部单设的“静默阅读空间”,进门需要100元。
福天也是刚刚才得知这样的消息,但看完那篇叫《谁是杀死一个书店的凶手》的文章,不禁让我觉得执法部门要对该书店进行整改的这扇门居然会影响到这家书店的生死存亡这么严重?难道这家书店大部分的收入都是来自于开墙打洞的这扇门?不“开墙建门”就没有办法生存了?这就潜意识里说明他从来没有意识到“开墙建门”本身是不合规的,而只是为了自己经营生意考虑而采取的一种营业手段,在这9年里尝到了不少甜头,而如今正碰到城市整改,当然心里不会乐意,这就相当于砍断了自己的财路,换成是谁心里都会有点不好受。一是线下书店经营成本高,利润微薄,没有找到绝佳的盈利途径,就会亏损,这对于一个私人性质的书店而言,压力是很大的;二是时代发展的变化,数字阅读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传统阅读的生存空间,而现在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都改变了以往的阅读习惯,一部手机或者其它电子产品就能轻轻松松看到自己想看的书籍。
所以,至于该书店在内部设立“静默阅读空间”收费100元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任何一家店都需要盈利才能维持生存,并没有什么不妥,这都属于商家自身的商业行为,执法人员只针对问题去整改,并不会去插手你自身的一些商业行为,有营业执照和其它手续,仅代表你可以合法经营,但不意味着就能违规开墙建门,这是两码事,但也要清醒的认识到,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建设会越来越规范,对于那些诸如乱搭建和乱停乱摆乱放的行为一定都会加以整改,这是一个城市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不是针对个别商家的行为,而是根据城市文明发展的实际需要,在这个时代文明大的环境下,商家应该是在规则内寻找创新经营的方法,而不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去赚违心的钱。
难道关闭了这扇违规开墙建的门就维持不了书店的正常生意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关键是要看商家自身会怎么去经营,有没有足够成熟的经营头脑和商业理念,如果总抱着传统的思维,不与时俱进,创新方法,这个书店永远就会吃老本,做不大,迟早都会在时代竞争的浪潮中淘汰。
这个市场永远都充满竞争,永远都在变化,如果一家书店不从经营理念和模式上寻找出路,总想打破制度走捷径,即使今天执法人员不来整治整改,明天一定会流失掉一大批客户,未必能存活多久;与其把责任推卸给执法人员,不如自我反思拥抱变化,寻找创新的思路。
这是一个性化的时代,更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阅读方式再也不是以往纯粹只是为了阅读而阅读,而是更加注重环境,美感,服务以及能不能带来其它对自己有帮助的人性化服务,加上许多城市都为读者开放了许多免费人性化的阅读空间,让阅读无处不在,这也对传统的实体书店带来很大冲击,传统的实体书店一定会迎来新的变革浪潮,谁能第一时间抓住这股浪潮,就能走在时代变革的最前面,如今大大小小的书店不在少数,但真正能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书店并不多,看似饱和,其实还是有很大潜在市场的。
读书是永远不会变的主题,构建学习型社会也是未来的主流,所以传统书店永远都存在机会,只是在时代的变迁中,竞争会越来越激烈,阅读者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元,那些传统的书店不注重品质的塑造会被边缘化,越来越难生存,如果商家不改变思维,总想钻制度的空子,打规则的擦边球,永远逃脱不了被整改或者制裁的命运。
反观今天的朴道草堂书店,执法部门仅仅是针对你违建部分指出问题,作出整改,并没有剥夺你的生存权,不让你正常经营,但是该书店写的文章却用“杀死”这样的字眼来偷换概念误导读者,还以为是执法人员的蛮横和冷酷,博得众人眼球来赚感情分,有这种心思,为何不去研究适应新形势下的经营方法和理念?
所以,今天的北京南锣鼓巷整治是一个城市文明发展的必然,未来还会有其它关于规范管理方面的整治,这也说明未来的城市建设会越来越规范和有序,与其去抱怨执法部门断了自己的财路,不如去创新经营的思路,做一个遵规守法的好市民。
毕竟,这天底下跟你存在同样情况的书店还有很多,他们不同样生存的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