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执导的《大话天竺》为何要改档到大年初一?我来告诉你答案

标签:
娱乐 |
分类: 娱乐杂谈 |
原本王宝强执导的首部电影处女秀《大话天竺》是定档于12月23日全国公映的,但是后来被改档推迟到大年初一公映,也就是2017年的1月28日,有很多网友就问过福天这个问题,为什么《大话天竺》会突然改档,而且还要定在大年初一,而这一天也有许多强劲的竞争对手,诸如《西游2》、《功夫瑜伽》等,王宝强到底是出于什么心态要改档呢?
其实,大家要明白,王宝强在拍摄《大话天竺》刚结束,就发生了惊动国人的家丑,妻子不但勾搭上了自己的经济人,还卷走了不少财产,这个事情在网络上炒得天翻地覆,瞬间包括媒体、艺人和一些看热闹的吃瓜群众都站在了王宝强这一边,短时间王宝强积聚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而王宝强选择公布离婚消息的时间点恰好踩在《大话天竺》刚拍摄结束不久,网上也出现了一小部分关于王宝强阴谋论的说法,就是故意趁着有新电影上映而大肆炒作一把,如果王宝强选择在12月23日这一天公映,也就会让这一小部分人自认为自己的推理是非常正确的,理由有两点:第一,王宝强很早就知道马蓉跟宋喆有一腿,为什么不早提出离婚,而偏偏在自己新电影快要上映的时间点来公布?真的只是巧合吗?第二,虽然高调宣布了与马蓉离婚的消息,但是马蓉的微博认证还是王宝强公司的执掌人,而且在《大闹天竺》的预告片里,还能看到马蓉还是该片的出品人,这也会让人质疑王宝强跟马蓉到底是真离婚?还是在炒作?
所以,王宝强理性的选择了把公映时间往后推到了大年初一档,就是为了两个字:“避嫌”!
一向纯朴善良的王宝强当然不希望有这样的包袱绑架在身上,也不想给众人留下一些不好的印象,其实网上关于王宝强的种种猜疑,在王宝强心里也是非常清楚的,不要看王宝强表面上老实憨厚,但王宝强也有自知之明,也有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而除了“避嫌”以外,王宝强还有以下考虑。
- 能抽出更多的时间跟马蓉了解完关系
王宝强通过微博公布了与马蓉断绝婚姻关系后,也第一时间向法院提起了离婚诉讼,这也需要一点时间去配合律师对证据、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如果把电影公映日期放在12月23日,相对去处理与马蓉的官司就比较紧凑,很多关于马蓉与公司与自己背后的利益关系还没有扯清楚,潦草的就把电影上映,显得比较仓促,更何况网上对于自己跟马蓉关系的质疑声也不绝于耳,如果能把公映时间往后推迟,就意味着处理了解清楚跟马蓉的事情有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也能缓和一下网友的情绪,时间长了,才能真正看清到底什么才是真相。
- 前期对电影的宣传准备还不够
由于离婚风波会导致很多事情分不开身,没有足够的精力放在电影宣传方面,而这部电影也是自己首次执导的处女作,当然不能马虎去对待,毕竟这是自己的作品,做什么事都要对自己负责任,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开门红”,如果第一次执导电影就马马虎虎,仓促对待,后面就很难拿得出让人信服的作品。所以,王宝强为了打好自己执导电影的第一枪,当然希望能腾出更多的时间为自己的电影宣传做准备。
那么,王宝强为什么又专门挑一些二三流的大学去宣传呢?
了解王宝强的过去就知道,他出身于普通农村家庭,没有任何背景,也没有接受过什么高等教育,全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努力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可以说他激活了所有与他有相似经历和背景的草根们的信心,也成了所有这类草根们的励志领袖,相比活跃在国内一流顶尖学府的莘莘学子,王宝强的精神更受那些在奋斗在一线的草根们的青睐,而挑一些二三流的大学去宣传也不乏有这样的考虑。
一是顶尖学府的老师和同学们的思想更独立,更有主见,不会去盲目跟风,有自己的价值衡量标准,有自己的价值取向,他们更希望能听到对学生们有价值和帮助的分享。
二是王宝强本身由于受文化教育的短板,不是很擅长演讲,只会平淡叙述自己的成长经历,不太适合在国内顶尖学府的平台上去交流互动。
三是非重点名校大学的交流没有那么严格和苛刻,而且与这些学生群体交流也不会产生心理上的隔阂,更接地气,也更能最大化的发挥王宝强个人的风格;
四是王宝强比较容易驾驭的了那些非重点名校大学的互动现场,因为在这类大学里面,喜欢王宝强的人群不在少数,交流起来不会太冷场,不会存在有学历上的偏见,学生也不会有自认为的优越感。
备注:想了解更多深度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福天思想(mttyply),福天不跟风,不起哄,不炒作,不八卦,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福天思想是一种态度,一种智慧,一种能量,一个健康、独立、自由且传递正能量的自媒体
后一篇:放下,也是一种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