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在大学文凭的含金量越来越低?

(2016-02-26 11:01:32)
标签:

文化

杂谈

分类: 社会现象

现在大学文凭的含金量越来越低?

文:徐万福


中国自恢复高考制度后,大学重新回到公众视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学里的老师和学生是非常简单的师生关系,学生尊重老师,老师教育书育人是天经地义,在那个还不是很重视物质的年代,大学里往往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学校埋头就是学习,研究和思考。学习在那个年代是他们的唯一追求,故早就有“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的豪迈壮言,正是这句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而老师也会实实在在肩负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书育人的重任,常常会用一些贴在墙上的名人名言时刻鼓励学生们端正学习态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诚然老师也会把自己所知道所会的全部告诉学生。

那种思想体系下教育教出的是真知识,大学出来的学生都是做学问的,一个家庭有一个大学生全家都光荣,很多群众听说谁是大学生都非常尊重,可见那时候大学文凭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这种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化在如今还会有吗?

经济建设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正当我们步入21世纪的时候,几乎所有传统的体系都被打破了,现在大学里再也找不到以前纯真的学,反而充斥着越来越多的不良风气,不知道这是进步还是退步,但现在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逐渐庞大,许多大学生还存在就业难创业难的问题,所以无论现在大学生是何种身份,只要是能赚钱的工作都愿意干,突破了群众对于大学生的传统认识,这也就意味现在的大学生再也不是以前做学问的大学生了,现在的大学也不是纯粹的教书育人的大学。

以前的大学教的是真知识,现在的大学只要有钱就能上,包括重点名牌大学,整个教育体系在市场化的运作下,虽然有政府主导,但大学商业化的性质日趋明显,就是有权有钱的人都有资格来蹭点名誉,建设开放性大学的同时也滋长了一批既得利益者,开放等于把大学教育资源公众开放化了,所有热爱学习的人都可以来大学接受再教育,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和衡量他是否真来学这个问题?这从来都没有一个可取的可操作性标准,甚至从来没有去考虑这个问题,这也难怪一些民众抱怨现在教育资源已经完全失衡,对一部分人是非常不公的。

在这个金钱社会里,商业化环境的熏陶,往往容易被金钱迷惑,许多大学教育工作者的单纯服务的不是教育本身,而更倾向于金钱。这也忽略了大学教育资源合理利用的本身,这就导致了一些人因为经济条件困难真想学真要学都没有机会,另一批人有权有势又有钱,学不学对他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批人想学都可以随时来,而现在许多有点资本的人来大学的目的和动机根本不纯,直白的说就是为了混张文凭和荣誉,也带进来社会极为不好的风气,大大破坏了现在大学教育环境,许多教育资源就这样被浪费了,还占用了公众名额,可想而知现在的大学已然不再是往日单纯的大学了,大学教育环境的变化和教育资源的浪费导致现在大学文凭的含金量也大不如以前。

现在在马路上碰到一位大学生并不稀奇,他们可能会分布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工作环境角落,不管在哪种工作环境下,我们时常都会听到有些人对工作的不满,整天的报怨,或者负面情绪较大,不会去珍惜和把握当下的工作机会,甚至没有学到大学里半点知识,反而助长了歪风邪气,想想自己在大学里的时光,如何对得起大学的那张文凭,一些没有上过大学的人虽然缺乏很多专业知识,但在思想觉悟的认知上却远远不比上过大学的人差,如何不觉得惭愧?

     现在的大学已经不是昔日的大学,但不希望变成只是有钱人的大学,要想让教育普及到更多热爱学习的人才真有意义,大学教育的资源才不会被浪费和消耗,希望教育不要为钱而服务,而是培养更多引领社会进步的人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