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揭开人们认为保险是“传销”的秘密
(2013-07-28 18:07:36)
标签:
来做社会价值只是传统观念关于 |
分类: 社会现象 |
独家揭开人们认为保险是“传销”的秘密
文:徐万福
上周写了一篇《为何老百姓对“保险”很反感?》的博文,今天咱们再来侃一侃人们为什么认为保险是传销的。假如有一个人要去做保险,他的家人、同学、亲戚朋友可能觉得非常不理解,因为他们认为这个行业不是很好做,在习惯性思维里面都觉得很多保险公司都是“骗人”的。投了钱进去就取不出来的,如果要取出来,就会亏很多钱。比之前的本金会少很多;另外很多人拉人过去听课实质就是洗脑,有种像做传销的感觉。那么事实真相真的是这样的吗?
很多人说保险是骗人的直接原因一是投钱进去了没有得到预期的高回报;二是没有到期限取出来钱没有变多反而少很多;这是目前困扰保险公司发展的普遍问题,所有的保险公司都会碰到这种现象,实际上这是对产品概念理解性的问题,和营销员业务上的销售问题。
不同的保险公司有不同的保险产品,故而每家的收费标准都是不一样的,很难去相提并论,但是有一点共同点就是凡是商业性保险公司都要以盈利为目的的,保险不代表慈善机构,也不是公益机构,它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手段保持公司业绩的增长,业绩增长才能拓宽公司的发展空间,才能可持续的经营下去,跟银行的性质是一样的,银行是帮助人们管钱。并且对于那些忠诚客户给予一点好处,就是放的年限越长,利息越高。
而保险则是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一种保障,帮助人们把遇到风险的损失降到最低。起到一种缓冲压力的作用,有些人之所以买保险,正是认可了这一点,但是保险的种类又有很多,例如家庭财产、企业财产、车险、人寿、医疗等等,买了一种保险不代表所有类别的险都能保,一方面业务操作上的麻烦,另一方面会打乱保险市场的发展规律;这就是保险公司要设计不同保险产品的原因所在,就是业务要细化,产品要对口,服务要专业。好比如一个看骨科的病人,不可能找一个内科的医生看,医生的专业性也只能体现在他所熟悉的领域里,不可能一个医生能搞懂所有科目方面的医学研究,这种人在全世界乃至全宇宙也是找不到的,即使有,我也相信他肯定不是人。
我们说到保险公司是一个商业机构,并不是一个社会福利机构,但不等于他不会倡导和关注国内的慈善事业,现在只要有一点社会责任感的保险公司都会参加福利机构或其它民间机构组织的慈善活动,比如给偏远山区孩子支教等等。如果是商业化的公司,没有商业化的手段和行为是做不了多大的,那么公司就没有发展的活力,没有活力的公司很快就容易死掉。所以保险公司设计的产品,一方面会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去衡量;也会站在公司的立场上去衡量;每种设计出来的保险产品会考虑他的商业投资回报率,就是产品不会让人有投机和侥幸的发财梦,不会让有的人觉得买保险就能成百万富翁,千万富翁,这是不存在的事情,很多人说保险投了钱进去,取出了钱少,也有一点投机心理,为什么钱少?是因为没达到保险公司规定的年限提前取出来,所以扣了一些钱。为什么要扣那么多钱?是因为保险公司要计算自己的运营成本和公司的日常开支以及员工的管理成本;前面我说了保险公司也是一个商业性的机构,所以他会扣这些钱也是人之常情。为什么公司要规定一定要交十年、十五年这么长的时间?是因为账上资金的持续供应,才能保证保险公司资金流通的稳定性,有了足够的现金流才能发展更多的业务,不会发生“金融危机”,这也解答了银行为什么有定期储蓄和活期储蓄,支付宝为什么希望用户把钱存到它的账户里,时间越长越好。以上即是人们对于产品概念认识模糊的问题。
再看看营销员的问题出在哪里,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和客户直接打交道的是营销员,很多营销员对产品本身其实就认识不清,也不是很懂,所以在跟客户介绍产品的时候没有把产品的功能说到位,在客户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在营销员手里买了该产品,由于很多客户买保险实质上是看重它有升值的功能,俗话说钱能滚钱,但买了之后跟营销员说的不符,当然会认为保险业务是骗人的。
第二,营销员为了完成公司的业绩指标,心态急躁,急于求成,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会不择一切手段去使客户成交签单。因为完不成意味着被淘汰,淘汰即失业。最后客户了解真相后,会引起反感。
第三,营销员的功利性太强,一听说别人在保险公司一个月能赚多少多少万,年薪几百万这样的案例,也想从中大捞一笔,所以凡是只要能跟自己沾边的亲戚朋友都会想办法拉进来,成为自己敛财的工具。这种性质被很多营销员模仿后,就变成老百姓口中的“非法传销”了
最后关于“传销”和“洗脑”的问题,很多人喜欢把“洗脑”跟“传销”联系在一起,认为被人拉过去听课就是洗脑,搞传销,这又作如何解释呢?
首先我一看到这个问题,我很想反驳一句:“洗脑”就一定是“传销”吗?什么是“洗脑”?洗脑一定就是负面的?不好的?
我们从小到大在学校受老师的教育这是不是“洗脑”?我们在家里要受父母的管教这是不是“洗脑”?我们天天看的《新闻联播》传播正面信息是不是洗脑?仔细回想一下,我们这一生时时刻刻都在被洗脑当中。
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红灯停绿灯行还需要交警协管员天天教育我们该怎么走路?为什么坐公交车的时候我们明明知道尊老爱幼的道理还需要乘务员天天喊让座?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酒驾的危害性还需要有关部门到处贴海报树广告牌做宣传?……
可见,“洗脑”是一种引导,是一种“教化”,通过潜移墨化的方式使人们达成共识,去认可和接受,剔除人类与生俱来就会有的一些劣根性。“洗脑”不一定是贬义的意思。如果洗脑能帮助一个人成功,快速成长,提升各方面的综合素养,能为社会做点贡献,有一个好的导向结果,被“洗脑”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洗脑能让我提升自己,我希望天天被“洗脑”,它有一个误区就是只有“传销”才会有“洗脑”的概念。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很多方面,人们是离不开“洗脑”的,用比较含蓄的话表达就是学习和教育的意思,只是国内的“非法传销”亵渎了“洗脑”的概念,久而久之,“洗脑”一词也被妖魔化了。
因而保险公司用“洗脑”的方式来推动业务发展,是由这个行业的性质决定的,保险卖的是一种理念,不是产品,它是向人们普及保险意识,更新保险认识,改变传统观念,而并不单一为了卖产品而卖产品;保险产品不是简单的商业产品,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但是可以用商业化的理念来推动发展,这种理念只有被认可才能被接受,这也是这个行业需要用“洗脑”的方式来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