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的咄咄逼人只会让魔术丧失存在的意义


标签:
魔术艺术效果观众生活的发现戏法 |
分类: 娱乐杂谈 |
魔术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其表现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大家欣赏到别样的艺术魅力,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源于生活的发现,继而凭借人们聪明的智慧借以展现它的艺术效果,每当我们看完一场魔术表演时,都是为之惊叹,留恋忘返、回味无穷;正是由于魔术的这种私密性和“不可能”性,让更多的人对魔术这东西产生了好奇和热爱,魔术能够受到人们欢迎也不足怪了。
尽管如此,魔术始终是魔术,它只是一种表演,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它只能作为一种艺术供大家享受,只能是一种艺术文化供大家欣赏,谁都知道魔术是假的,既然是假的,那么有必要去刻意揭穿他吗?
其实魔术的魅力就在于让观众不断去好奇,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独到的表现形式激发了观众的兴奋点,我们之所以喜欢,是因为它另类的艺术效果,有非常大的可观赏性;魔术发展至今了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历史上最早的魔术纪录是在埃及,大约是在西元前2600年,也就是距今四千多年前。1823年发现的威斯卡手稿,文献上记载了一位名叫德狄的魔术师,受召为法老王进行表演。他能将鹅的头砍下,而断了头的鹅依然能走动,最后再把头接回去恢复为原本的鹅。该纪录描述了这名魔术师对鹈鹕和公牛也进行了相同的戏法。但法老要求他也对犯人施行相同的戏法时,他拒绝了。
而在中国,魔术跟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有魔术活动的踪迹。人类的童年,对太阳、月亮、火、雨等自然现象无法理解,只能解释为是神话般的非人力的力量。另一方面,人类也有征服自然的愿望,盼望着能采撷到丰富的食品,希冀庄稼丰收、畜牧兴旺,于是,头脑中幻想自然地产生。我国浩翰的神话海洋,如“盘古开天劈地”、“女蜗补天”、“夸父逐日”,乃至种瓜立即结瓜,爬树可以登天,支解后而复活等等,就是证明。
之后的魔术表演也就有了一个参考,随着以后的发展,魔术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每一种魔术艺术的诞生之前都要经历几百次甚至几千次的尝试试验或者训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魔术的表演成功,在舞台上、在观众面前,我们想看到的当然是完美,魔术在舞台上没有失败,也不允许有失败,失败的魔术那也是对魔术的亵渎,表演者通常在表演之前都会准备的非常充分,表现的是一种对职业的热爱,和对观众的负责态度。
魔术和其它艺术文化一样,都需要舞台,有了舞台才能发挥它的表现力,才有永续生存下去的价值,魔术所表演的就是一种迷惑不解,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发展至今魔术已然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如今的魔术仿佛不再显得那么神秘而又新鲜了,在国内,我们通常可以看到有许多观众擅自揭穿魔术的奥秘,还大量流传破解魔术的过程,感觉破解魔术对国人来说是一种娱乐,我也不知道他们破解魔术的动机是什么。但我知道这种肆意揭穿魔术的现象务必会使魔术丧失存在的意义。
魔术已形成一种文化,它对整个历史发展来说是一个成熟的文化果实,能流传到现在固然有它存在的价值,应当被大众承认和接受的,这种来自民间的文化遗产对于社会发展来说更有意义,魔术表现本身就是常态忽悠,这是它自身的特点,我们所想看的也就是那种艺术效果,看的才更有味道,它告诉了我们,生命充满了惊奇和梦想;也告诉了我们,所有的事情,可能不是只像表面上所见的那样。如果一定要去揭穿魔术,既是对表演者的极大不尊重,也是破坏魔术的发展。
创造魔术的灵感来自生活,魔术是虚构的,它只是一种艺术表演而已,为什么一定要去揭穿他呢?揭穿了又有什么意义?难道想证明你自己很聪明?试想一下,如果大家都知道原来魔术是这样的,那么还又有谁去看呢?这不是让魔术自取灭亡吗?
魔术就像是一部电视作品,我们在看某一部影片时,看到里面死了好多人,而且是鲜血淋漓,口味白沫,在影片里确认已死了。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他们只是演员假死而已。难道我们一定要去揭穿这位演员在影片中是怎么假死的,用了什么道具,穿了什么衣服,涂了什么粉沫?等等,有必要这样吗?
如果真要这样的话,那就是个人品德问题了!(完)
笔者声明:本博凡带有笔者署名的文章均为新浪独家首发,非商业性的个人、杂志、报社等媒介如需发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名字,若有人冒名抄袭、复制将视侵权处理。“原创所有

-
0(0%)
-
0(0%)
-
0(0%)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