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我的小小说《一把炒米》

(2009-10-04 16:42:33)
标签:

小个子

大个子

一把炒米

狗剩

苇子沟

袁炳发

分类: 访谈及报导

 

关于我的小小说《一把炒米》
  
《一把炒米》发表于1992年《北方文学》笫四期的头题,创该杂志以小小说发头题的先例。
   小说发表后,《小小说选刊》1992年8期、《微型小说》1992年14期、《读者》2002年13期转载。
   其中至少还有10余家杂志转载没有通知我。
   后来,又陆续被各出版社收入50多种选本,直到现在仍有出版社收入此篇小小说。
   双节前,在百度输入一把炒米,竞然搜出与之内容相关的文字多篇,整理后,贴于此,算是为自己留存一份资料。
                       『包袱』的魅力
                              ——《一把炒米》赏析
    “包袱”一词通常用在相声里,相声演员在台上拐弯抹角说半天,观众往往听得一头雾水,而后"包袱"抖开,妙趣横生,逗得观众哄堂大笑。
    炒米是一种极为普通、甚至只在战争年代才用的食品,它有什么值得我们称道的呢?《一把炒米》这个标题却用自己独特的魅力,一下子激起了读者阅读兴趣。
    文章说的是一对父子把生的机会让给别人的故事。
    假如一开始就点明老班长与那个小个战士是父子,文章就会黯然无色,也无法收到使读者震惊的艺术效果。诚然,"包袱"的铺垫与构成一定要入情入理。这里的铺垫是,他们被困在山上已经七天,惟一能活下去的就是一把炒米,大个子与小个子曾经争夺,老班长要留着这把炒米让大个子吃下去突围;大个子与小个子双争突围的任务,为的还是想吃到炒米,但老班长认定小个子“个子顶不住枪杆高”,不能指望他能突围出去,把炒米给了大个子;大个子突围成功,老班长与小个子壮烈牺牲。文章最后才将“包袱”抖开,他们原是一双父子!老班长的形象于是跃然纸上,蓦然高大,悲壮感人。
    读完这篇文章,细心的同学也许会想起2002年的高考作文题--《心灵的选择》,两个故事巧妙的构思与蕴含的情感是何其的相似。我们若把这样的立意、这样的情节引入自己的文章,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包袱”在相声里能收到的艺术效果,在小说或叙事散文里也一样能收到。“包袱”的魅力就是艺术的魅力。

       感动是流泪的烛光
                                ——《一把炒米》读后感
    读过许多关于牺牲的文章,《一把炒米》留给我的震撼却是与众不同的。
常常因愿望失落感到躁动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这篇小说所描写的情景:当老班长和小个子向敌人扣动了扳机,大个子乘机溜出敌人的包围圈,咸涩又酸楚从老班长和小个子的脸上流下来;当死亡的子弹穿透他们的身体,我又分明看见这对父子兵灵魂深处的微笑。
    鲁迅曾说过:“在人生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伺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没有人不恐惧死亡,但当生的希望需要以血、以死相托的时候,最能够检验一个人的品性,那灵魂的灯心便可一目了然。老班长应该是不惧怕牺牲的,但他也应该和小个子一样对生充满希望,所以他坚持再坚持。他始终憧憬着生,而对他最后的决定也一定满心疼痛。牺牲自我虽然很难,连同自己的骨肉一同牺牲,就是难上加难了。但老班长做到了,当他和小个子倒在弹雨中,他将人性的牺牲与忘我也格外明艳。千百年来,人类正是依靠着这样的无私忘我的牺牲精神才穿越了重重危难到今天的吧!
    感动是流泪的烛光,能够照亮人性的善良。当你被感动的一刹那,你的人生已被感动的烛光照亮。此文,是一篇可以照亮我们灵魂的文字,灵魂亮丽的人,可以更从容的面对沉浮荣辱,名利争斗……  (陈慧)


                      最后的抉择
                                 ——读《一把炒米》有

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字是《一把炒米》。它主要讲的是炊事班老班长和一个大个子战士,还有一个小个子战士在一次作战中没有突围出去,与队伍失去了联系,被敌人围困在一个叫苇子沟的山上。这时已是第七天了,三人是靠吃野菜啃树皮活过来的。此时三人都无力的靠在一棵树上贪婪地望着米袋里仅剩的一把炒米。谁也没敢动那把炒米,因为老班长有话:不到关键时刻,谁也不准动。这话是老班长端着枪说的。昨天夜里,老班长刚刚迷瞪,就被一阵撕扯声惊醒,睁眼一看,见大个子和小个子正在争夺那把炒米。老班长拉上枪栓说到:“都给我住手,我说过,不到关键时刻,谁也不许动,谁动我就崩了谁。”第八天夜里,夜漆染一样的黑,老班长拿过那个米袋,走到大个子面前,说:“你赶快把这米嚼下去,趁今晚没月亮,天黑突出去。我们在北面打枪把敌人吸引过来,你就在南面突,突出去找队伍来救我们。”大个子犹豫了一下,正把米抓到嘴边时,小个子却一把抓过米袋说:“还是让我吃吧,我个子小,突围灵巧。”老班长被小个子的举动激怒了,夺过米袋,一拳打在小个子鼻子上说:“个子还没枪杆高,灵巧个啥”。小个子不再言语,流着泪抹着鼻子流出的血。最后,大个子突围了出去,当他带领部队来救他们时,却发现了老班长和小个子那布满弹孔的尸体,大个子仰天长哭……几十年后,一位大个子将军来到苇子沟,立下一块墓碑,上写:革命烈士刘冬父子之幕。
    初读文章时,当得知老班长和小个子壮烈牺牲,本来我觉得这没什么,可读到文章的最后时,才知道小个子是老班长的儿子。老班长那自我牺牲的精神和大无畏的凛然之气真是让人感动万分。其实他不是不爱自己的儿子,他的心里不是没有他,而是把这种感情送给了自己的战友。他坚持留住那袋炒米,为的是寻找机会突围出去,可是他清楚,一袋炒米可以延续自己的儿子一会儿生命,可却能让战友补充体力突围出去,获得生机。故事悲壮的结局令老班长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肃然起敬。这是一种超越亲情的精神,视友情至上的品质。老班长经历了人生最后的抉择,也是最痛苦的抉择,一边是与自己朝夕共处的战友,一边是自己亲生儿子,在生与死,得与舍面前,我们触摸到一颗大爱之心,这是一个无私,无畏的质朴的灵魂。
    如果老班长现在还活着,我想周围的人一定会对他付出百分之百的感谢,就说大个子,尤其会尊敬老班长,他们是战友更是朋友,真正的朋友是在你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你的人。所以,我们应保持一颗平常心,学会感恩。感恩朋友像大地一样赋予我们博大的胸怀,感恩朋友像鲜花一样带给我们芬芳,感恩朋友像清风一样带给我们凉爽。
朋友们,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个故事,再次体会这色彩斑斓的友情,并学会感恩身边的朋友吧。

                                   高三、六班   王学梅
                                                      辅导老师   王 

留住还是丢弃
    有了渴望与满足,必然的就会有难以割舍的依恋与陶醉,就会忘情地想大呼一声:“留住呀,朝思暮想的……”于是,留住,便成了此时人们最大的愿望。《把根留住》,畅想的就是这种心态。《语文报》上,有一篇《一把炒米》,其矛盾的焦点就是“留住”与“吃掉”,尽管那个故事悲壮而又凄惨,歌颂的是一种崇高的“舍弃”与“留住”,但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设想:假如那“一把炒米”继续“留住”,可能引发的是什么?正是由于老班长的“舍弃”,才唤醒了其他人几近泯灭的良知,才激发出了人性中最积极、最向上的东西。

 

由[一把炒米]想到的……
    
在《读者》上看到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这样的:(原文略)
     这类的故事好像在中国特别多,像以前有部电视连续剧叫[风雨丽人]的,也是讲一个妈妈自己有一个女儿,另外收养了一个恩人的女儿,平时好吃的好用的都给了养女,自己的亲生女儿则在一旁甘看,在文化大命时,有人要把这位恩人的女儿揪出来批斗并且下放到农村,于是这位伟大的母亲就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当作恩人的女儿送了去,她的亲生女儿从此受尽了艰辛……之后,亲生女儿在农村插队时认识了一位男友,但由于那个养女后来也爱上了他,于是这位母亲又在明知亲生女儿与他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的情况下,仍然极力地搓合他与养女。这部连续剧旨在歌颂这位母亲伟大的精神,就像上面这篇文章里歌颂的那位父亲一样。
    记得以前也看过国外一位负责大桥火车轨道管理员,为了保全一整列火车上的人的生命安全,权衡这下牺牲了自己的小儿子的生命,这个故事让我觉得非常感动,不知道为什么,上面的两个故事,看后却觉得非常难受,我想,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吧,每人个都应该被关心和爱护吧?无论他是谁的孩子。无私还是自私,也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说了一大堆,也不知道说了什么,呵呵。

 

战争是残酷的
    战争是残酷的,它不仅意味着和敌人在战场上的你死我活,同时还意味着在紧要关头同志们之间的艰难取舍。就在那个时候,也许一根火柴、一个苹果、一把炒米就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死活。但是取舍的过程,却是怎样一种煎熬!国难当头,却让复杂的感情变得清晰起来,留下的那个人,应该是最能为国家出力的人。就这么决定了。敬请收看电视散文《一把炒米》。

来源:石家庄广电网


        《一把炒米》被改成叙事诗

 呵 包饺子
                   这雪要真是白面
                   真能当饭吃那感情就好了
                   苇子沟那仗太惨了
                   三天三宿哇
                   枪筒子都打红了
                   几十号人就剩下俺 老刘头 狗剩子三个人还活着
                   小鬼子也没少死
                   急了眼 把这沟沟岭岭的围成铁筒子
                   他们不放过一个有气的 玩命地搜山
                   没办法 我们叁只能不停地跟鬼子兜圈子
                   也就是那些老林子啦 要不就完了
                   那时候的冬天 也不咋的了 咬牙的冷啊
                   我们叁几天没闻着米味 又冷又饿
                   空着肚子和小鬼子在山里兜圈
                   实在扛不住 就扯块树皮抓把雪
                   那年狗剩子才12岁
                   跟我和老头一样 整整挺了六天呐
                   肯节 肯节
                   哼 也不知啥时候是肯节
                   老刘头总说不到肯节的时候
                   那米袋子不能动
                   老刘头是拿着枪说的
                   这两天 睁眼闭眼的
                   老刘头腰子上的米袋子总是在我眼前晃
                   越晃那米袋子越大
                   越晃啊 我这肚子里越是发空
                   晃得我嗓子眼直发紧 眼睛一阵阵发黑
                   你个该死的老刘头哇
                   啥时候才是你说的肯节
                   到那个时候啊 我们不饿死才怪哪
                   你死了 我死了 也就算了
                   那狗剩子才12岁啊

我歇口气儿我歇口气儿就不饿
                   就管饱了吗
                   你这个老刘头
                   死死掐着那把炒米不让碰一口
                   连12岁的狗剩子也不让吃
                   你可真能狠下心呀

已经整整七天七夜了
                   除了树皮 雪水 冰碴
                   我们的肚子里就没填进过别的东西
                   鬼子追得越来越紧
                   而我们的脚却越来越慢 越来越沉了

天又黑了也说不清这是第几天了
                   真是盼天黑又怕天黑
                   这天一黑 鬼子就少折腾一会
                   可天黑了 这一住脚
                   肚子里就难受得要命
                    连冷带饿根本睡不着觉
                   这一晚 刘老头眯缝着眼睛
                   也不知是睡还是没睡
                   狗剩子蜷缩在一角 翻来覆去的来回翻腾
                   不用说 是饿的
                   12岁正是贪吃长身子骨儿的时候哇

既然狗剩子吃了,我当然就也得吃
                   可我和狗剩子还没尝到米的滋味
                   就被惊醒过来的老刘头狠踹了一个跟头
                   老刘头竟然还拉动了枪拴
                   拿出了玩命的架式

我的脚已经没有任何知觉了
                   我不知道它是不是还长在我的腿上
                    我觉得全身唯一管用的地方只有眼睛了
                   那一次 真是太险了
                    和鬼子就差脸对脸
                   鬼子的狼狗竟然没搜到我们
                   大概多日不进食的我们
                   身上已经没有肉味人味了吧

老刘头看来要采取行动了
                   我得跟紧点看老刘头怎么分配那把炒米
                   狗剩子人小 理应少吃
                   不过 不过他毕竟还是个孩子
                   我应该让着他点 可我也不能太亏了
                   那可是救命的米呀 谁吃了谁有力气
                   这天晚上天黑的像锅底
                   我刚睡着 就被老刘头捅醒了
                   吓了一跳动 我还以为鬼子来了哪
                   只见老刘头的脸绷得紧紧的

我的心中滚过一阵巨大的狂喜
                   刹那间 脑子一片空白
                   对吃的巨大渴望压倒了一切

是刘老头和狗剩子的枪声吸引住了鬼子
                   是那把炒米使我维持了最后一线生还的体力
                   我才最终得以突出鬼子的包围圈
                   可我 却还曾经怀疑过老刘头会偏心眼
                   妒嫉过狗剩子会偏得
                    我 我真混啊
                       

   一曲震撼人心的英雄赞歌
                             ——《一把炒米》赏析--《语文天地》2007年06期
    《一把炒米》是一篇震撼人心的小小说,它描绘了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的英雄群像,展现了一个老班长用生命塑造的高大丰碑,刻画了一位把生还让给战友,把死神留给自己,具有牺牲精神的感人形象。
【作者单位】:广东省顺德市伦教中学 528308
【分类号】:G634.3
【DOI】:CNKI:ISSN:1007-8665.0.2007-06-006


     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数码影视制作
      
一、作品名称:《一把炒米》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50分)
    1.简要叙述该片的故事情节,分析其结构特点。
    2.作品通过什么造型元素来结构全片的?其时空有何特点?(提示:从色彩、影调、构图来分析)
    3.白天和夜晚摄影曝光控制有何特点?
    4.片中运用了哪些景别?运用最多的景别是什么?这种景别在造型上有什么意义?
    5.本片的摄影构图有何特点?(提示:①运动②线条、斜线条、竖线条)
 
三、写评析文章(50分)
     根据影视作品评析的内容和要求,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评析文章。(评析文章写在本校统一发放的绘有密封和方格的稿纸上。作品播放两遍。)


搜狗问答送话费
读完<一把炒米>你的感受是什么?
最佳答案

    假如一开始就点明老班长与那个小个战士是父子.文章就会黯然无色.也无法收到使读者震惊的艺术效果.诚然."包袱"的铺垫与构成一定要入情入理.这里的铺垫是.他们被困在山上已经七天.惟一能活下去的就是一把炒米.大个子与小个子曾经争夺.老班长要留着这把炒米让大个子吃下去突围,大个子与小个子双争突围的任务.为的还是想吃到炒米.但老班长认定小个子"个子顶不住枪杆高".不能指望他能突围出去.把炒米给了大个子,大个子突围成功.老班长与小个子壮烈牺牲.文章最后才将"包袱"抖开.他们原是一双父子!老班长的形象于是跃然纸上.蓦然高大.悲壮感人.

课外阅读
1、写出<一把炒米>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 ),经过( ),结果( ),全文记叙的顺序( ).
2、思考下列问题
(1)老班长和小个子战士是什么关系?小个子战士对仅有的一把米是什么态度?
 
(2)老班长对小个子的请求是什么态度?(用文中的原话回答)你是如何理解的?
 3、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考虑,你最欣赏本文哪些写作特点?

 

中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扩展练习
1.《一把炒米》中三个战土遇到了什么困难?这些困难是为了突出什么?
2.小说安排了两个小战士两次“抢米”的细节,老班长的两次态度分别是怎样的?这两处细节描的作用是什么?
3.你认为文段(9)中的划线句子,是老班长说的真话吗?谈谈你的看法。
4.文段(12)中写小战士“流着泪”,结合全文思考一下,小战士为什么流泪?
5.你认为小说最为震撼我们的是第几段?结合全文,从结构上谈谈这一段的作用。
6.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和主题。
 
中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基本能力训练
【综合阅读】
 1.文章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故事发生的背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的作用是什么? 5.“大个子战士痛悔地仰天长哭”中的“痛悔”是什么心情?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对大个子战士此时的心理进行描写。 6.自选角度,说说你读了本文的感受。
山西省108县第二学期期末文化素质考试试题(二)
(二)现代文阅读。(29分)
      《一把炒米》
 文章第⑤自然段属____________描写,作者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动词,表现了三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18、仔细阅读体会第⑩与第11 自然段,回答问题。(4分)
(1)大个子战士激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个子战士迟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后文,老班长被激怒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老班长对小个子战士的态度令人诧异他们之间的关系,此处和后文哪里隐隐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体会句子,理解描写方法,揣摩人物形象与性格。(4分)
a、老班长愤怒地抓过枪,拉上枪栓骂道:“妈个蛋,都给我住手!这点米不到关键时刻谁也不能动,谁动我就崩了谁!”
b、小个子战士却一把夺过米袋,对老班长说:“还是叫我吃吧!我个子小,突围灵巧。”
c、老班长被小个子战士的突然举动激怒了,他夺过米袋,一拳就打在小个子的鼻子上,骂道:“混账小子,灵巧个屁,个子顶不住枪杆高!”
从b句中揣摩小个子战士的心理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会a和c句,总结老班长的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结尾时才揭示了事情的真相,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你如何看待文中的老班长?(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