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聋”字何以从“龙耳”?
——谈形声字的声旁
寿皇问王季海曰:“‘聋’字何以从‘龙耳’?”对曰:“《山海经》云:‘龙听以角,不以耳。’”(见《鹤林玉露》卷三“学义”)
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奇的动物,封建时代“龙”用来象征帝王或者指帝王所用过的东西,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皇帝穿的绣有龙凤图案的衣服称为“龙袍”,皇上坐的椅子叫做“龙椅”,皇上睡的床叫做“龙床”,皇上的身体称作“龙体”,皇上的面容称为“龙颜”,皇上使用的宝剑叫“龙剑”等等。
“聋”字从“龙耳”,可谓大逆不道,所以,寿皇才会问王季海,“聋”字何以从“龙耳”。王季海很有应变能力,引了《山海经》里的一句话“龙听以角,不以耳”,让寿皇听了之后顺耳顺心,回答得可谓巧妙!
其实,“聋”是个形声字,从耳龙声,“耳”是形旁,“龙”是声旁,“龙在“聋”这个字中只是个声旁而已,只表音,不表意,既不指传说中的那种动物,也与封建帝王无关。
现代汉字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形声字。形声字是由表示形旁(也称之为形符)和声旁(也叫声符)两部分构成的,形旁表示大的意义类别,声旁表示字的读音。
声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字的读音,这对汉字来说的确是一个飞跃,说明表意的汉字有了音化倾向。但汉字从本质上说仍然是表意文字,因为形声字中声旁的表音与拼音文字中字母的表音不同。
字母表音一般遵循一一对应的原则,即一个字母表示一个读音,一个读音用一个字母表示,比如日语中的[ka]音节用字母“力”表示,字母“力”就表示[ka]音节;英语中音素[p]就用字母“P”表示,字母“P”就表示音素[p]。
而形声字中声旁的表音与此不同,声旁本身不是字母,而是个表音字(多为象形字),这就决定了声旁只能近似地标音,也就是许慎的定义中所说的“取譬相成”(找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比拟读音)。加之古今语音变化很大,使得很多形声字的声旁名存实亡,因此,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声旁的准确表音概率极低。
比如同一个声旁可能表示多种读音,“江、空、贡、肛、扛”等形声字,其声旁都是“工”,但字的读音却各不相同。又比如,同一个象形字,有时用来做形旁,有时又用来做声旁,例如“木”字在“衫、桥、桃”等字中作形旁,而在“沐”字又作了声旁。“闷”是从心门声,“阁”却是从门各声。“田”在“畔”字中是形旁,而在“畋(tian)”字中又充当了声旁。还有一些形声字的声旁不容易找到,如“荆”字是从草字头刑声;“颖”字是从禾顷声;“贼”字是从戈则声;“徒”字是从土声;“搴”(qian,意思即“拔、撩起”)字是从手寒声等等。
形声字发展到今天,已经变得不十分谐声了,很多形声字的读音与其声旁的读音并不一致,比如“惬(qie)意”的“惬”,声旁的读音为xia,“溘(ke)然”的“溘”,声旁的读音为he,“宠(chong)臣”的“宠”,声旁读音为long,“昏聩(kui)”的“聩”,声旁的读音为gui,等等。
了解了这些,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辨认形声字,不写错别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