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外小说鉴赏的差异

(2007-02-05 06:31:39)
分类: 读书札记

    小说鉴赏的差异是指不同的鉴赏者在小说赏析活动中表现出不同的审美倾向、艺术趣味、价值观念及逻辑哲学等现象。在我国它表现为时代的差异、民族的差异、阶级的差异和个人的差异。那么中外小说鉴赏又存在着怎样的不同呢?

      人物心理刻画的差异

    中国小说或因脱胎于志怪传奇而更重情节和行动的描写或因源于说话艺术而不轻易展开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所以人物心理刻画不甚发达主要还是通过肖像描写行动描写景物和对话描写等方法间接刻画人物心理只有少部分小说使用了内心独白心理分析等直接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而外国小说除使用上述的间接方法外典型心理分析也是屡见不鲜的例如托尔斯泰就是公认的揭示人物心灵辩证法的大师心理分析的长处是明了清晰写得好便能显示灵魂深处的根”,但也容易写得 理性的分析难以达到形象描写的审美效果所以有经验的小说家会将心理分析内心独白与间接的活动过程描述结合起来

      运用人称的差异

    西方小说很早就使用第一人称。这种结构很灵活、自由,既能胜任对客观外界的观察,又能胜任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作家可以任意回避他难以处理的场面,又可以集中表现它能发挥的所长。这种人称在中国早期传奇(文言小说)中也是使用的,但那个时多半是用来描述亲身经历。以加强叙述的可变性,并没有发现其结构上的意义。中国古典小说大部分都是使用全知的第一人称观点,使作者对小说的全部有了一个超越的俯视优势,这种技巧将所见物象平面化,缺少立体感,然而却有着高屋建瓴的磅礴气势。

西方小说一般很少从俯暇的角度出发,大多随人物的目光进行,作者、人物、读者处于同一地平线,成一种立体走向的趋势,有的小说也不一定使用第一人称,但却往往会采用人物的特定角度来叙述。

      小说结尾的差异

    谈到这个问题,文学鉴赏的差异性普遍地存在艺术接受的整个过程。由于赏析处的时代、国家、民族、阶段的不同及生活经历、文化差异、思想观念等存在的强烈差异,便形成了人的审美倾向、价值体系的较大差异。在中外小说的发展、繁荣脉络中,也强烈的体现了这种差异。简而言之,国人认为小说通常应该是圆满,圆满是美的极限,因而小说作品中特别是在结尾部分,我们能体味到国人圆满的哲学思辨,而外国的小说通常在结尾部分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新奇,一种不拘一格的发散,也许这就是中外小说之间的强大差异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映照(转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