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楼子老母阁环线

标签:
丁家楼子老母阁杂谈 |
分类: 闲来杂游 |
一座山,就是一个世界,即使你来过千百次,依旧还会有新的视角。


九仙山去过多次了,这次同朋友来,走的路线与以往不同,所遇风景也自是不同。
丁家楼子村登九仙山,有很多条驴道,这次循两步路“九仙山最美路线”轨迹,准备一览九仙山花岗岩峰林。不过实际徒步有所变化,没有跟轨迹走山脊到八峰垛,而是走丁家楼子村西沟谷,从黑牛场沿环山路到达。老母阁下撤的时候,没有翻上山脊辗转去景区东门方向,而是从梳妆楼南面直接奔丁家楼子。这两处变化也有所得,前者体验了峡谷深切、巨石横陈的风光,后者能看到驴友所谓情人桥的与众不同。
正月十九,约好五点出发,五莲县城路边吃油条,7点到丁家楼子村西沟口驻车。看村西沟谷风景不错,就没有纠正与下载轨迹的偏离,打算沿沟走一段再切到轨迹上。沟底有几处攀爬很有挑战性,入眼的高耸崖壁和变化的沟谷景象让人不觉得单调。遇上一队看来很专业的户外团队,再加上与预定轨迹偏离较远,决定同他们走一路,顺沟而行到环山路去老母阁。
出沟谷就是黑牛场,顺环山路直到八峰垛附近,拐上路东侧山脊。风很大,就没有过吊桥去八峰垛顶,这儿看老母阁区域一览无余,有驴友正在攀爬五指峰的指。走吊桥下石缝,沿崖根转到兔耳峰下石台阶,准备去五指峰。到五指峰下,可以从一侧斜登,也可以岩石嶙峋的根部直上,有些危险。爬到五指峰后面,看看那道缝通行有点窄,驴友说是前面北侧手腕处缝隙上的。山风太大,天气也冷,手脚活动不灵活,就放弃登五指峰顶。
侔云寺遗址上,满地的巨大构件,教人遥想起它当年的繁华。遗址北有花岗岩蛋壳洞,跟老母阁的洞成因相同,还有万岁峰石刻。石刻从右到左竖刻三行,右侧“大明隆庆二年仲春二日诸城知县”,中间“万岁峰”字大如斗,左侧“陈留马时泰书登州黄县赵志公刻”。
遗址南乱石堆叠,一块横石刻有三组文字,为宋代石刻。左刻“左侍禁信阳巡检王逑,同耿詹、东方箕游此,壬寅季夏十九日题”,中间刻“楚建中率同年林槙,嘉佑壬寅三月二十二日游此”,右刻“定陶仲伯达,子仰、梁乘皆、来锡孝、先南除、谭安世、井济,乙丑九月廿九日同游九仙山”。再南面一块独立大石,刻有“慈云”二字,落款“淓”,是顺治年间诸城知县程淓所书,仔细看刻字处还有模糊不清的小字。
老母阁高高在上,好在有前人凿出的石窝,小心翼翼攀援而上。老母阁上,有花岗岩蛋壳洞,里面凿有石磴,供奉神像。洞口和外面三块条石相连,崖壁和外面岩石上的石窝表明,当时洞外是建有阁子的。
从老母阁下来,走沟东侧小路,绕到梳妆楼南吃午饭。午饭后,没有循轨迹向东向上,而是穿过大石头底下,沿沟朝丁家楼子下撤。途中遇到情人桥,就是一块卡在那里的悬空石条,先现在下面拍照,再爬到上面拍照。下面来了一群驴友,专门过来打卡,人家爬到五指峰上,也去过龙脊,比我们户外得多。
情人桥打完卡一直向下,除了栗子树和一处像寿桃的石头,没有多少入眼美景,直直到丁家楼子。此时丁家楼子游人不少,看起来很热闹,算是一个难得的休闲之地。如果下次再来,可以看看丁公石祠、白鹤楼题刻、去梳妆楼、望海楼,找找侔云寺附近其它刻石。
期待下一次再来九仙山,还会有别样景致深深吸引着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