碁山净土寺探秘

标签:
莒县碁山净土寺杂谈 |
分类: 闲来杂游 |
莒县碁山南麓有净土寺。

如今衰颓残败的净土寺,其实在历史上和皇室有关联,元代皇帝女眷曾从大都远道而来,清初衡王府末代宁阳王在此出家。21日抽空,再去净土寺,想通过碑文读读它,满足一下好奇心。
龟驮蟠龙碑,立于元代“皇庆二年正月”。碑首正面刻“碁山净土寺碑”,碑身背面刻“碁山净土寺宗派”,下面不确定是否有刻画。碑文洋洋洒洒数百字,感觉是鸿篇巨制,可惜好多字模糊或缺失,只能断断续续,无法成文认读。碑文前半部分,讲述净土寺的环境和前世今生,由“建伽蓝祠”“峰顶制文殊四址”“葛公仙洞”“关公、土地两圣房廊”可见,净土寺那时就佛道融合。碑文后半部分,夸耀净土寺今日作为佛祖道场的辉煌,“皇帝万岁”“太后千秋”“金枝玉叶”“天眷宫妃遐来”是净土寺与皇室有关联的见证。据说,这与元朝公主祥哥剌吉有关。祥哥剌吉是忽必烈曾孙女,元仁宗的亲姐姐,元仁宗即位后封其为皇姊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剌吉患病,由离净土寺不远的青云庵师太,代替她在净土寺修行祈福,所以才有敕修净土寺。“天眷宫妃遐来”说的应该是当时的情景,元仁宗派人从京城远道而来净土寺,办理有关公主修行祈福的事儿,这其中就有“天眷宫妃”。碑文末还有几首类似偈语,仅辨认出其中一首“大象无形有质,此处佛祖道场,积石五台为境,前续流传聊梦”。
云峰上人墓碑,立于乾隆四十九年,在净土寺东南,卜家庄子下庄西。碑文明确记载,明代皇室青州衡王府宁阳王在净土寺出家,并且传弟子四人。碑文“粤自国初,有通彻禅师,所谓爵封宁阳王者也,师以官家之苗裔、天潢之支派,性嗜释氏,心切空门,视富贵如浮云,视祗园为帝乡”,“国初”即清初,此时的宁阳王是二代宁阳王朱翊鏉,他是青州衡王府第二任衡王衡庄王的第五个儿子的长子,其父是一代宁阳王,宁阳王府遗址在济南市宽厚所街。清初顺治三年,衡王府被查抄,朱翊鏉带着儿子常泓逃离王府,将儿子安顿到莒县东莞村之后,出家净土寺,法号通彻。过了138年,云峰上人的徒孙,也就是宁阳王朱翊鏉六世孙法号入九的僧人,立碑以志。
关于净土寺的年代,嘉靖十四年“重修碁山净土寺大殿记”碑,称碁山净土寺“肇始于李唐之太和”,估计也不是空穴来风。残址上东雌西雄两棵银杏树,古树铭牌标识490年,如果树龄断定无误,当是嘉靖十四年重修竣工后栽植。上次来的时候,那个孤独的老妇人还在,她说老辈子是种寺田的,还给我们唠叨当初寺庙的建筑。其余的碑刻,有嘉靖十四年“重修净土寺记”、嘉靖二十九年“重修净土寺记”、万历廿七年“粧修圣像佛龛”、雍正六年“重修净土寺碑记”、光绪三十年“重修老母大殿”、民国二十四年“地母宫之建”功德碑两块,这些碑记都记录了净土寺的过往,值得一一品读。还有些碑,说是填到居民院子底下去了,如果重见天日,阳光还会增加净土寺的传闻。
净土寺残存的碑刻,还有当年庙宇的构件,相互守望的银杏树,伴随着的扑朔迷离的传闻,如今静静地躺在碁山前的山沟里。踏着满地的银杏落叶,辨识着碑刻上的文字,我努力去还原一个清晰的净土寺,就当认识一个想认识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