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
(2023-12-17 15:23:08)
标签:
木瓜 |
分类: 生活随笔 |
知道木瓜,还是缘于《诗经》中的那首诗:“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首诗描述的场景和传达的情感,曾经让我觉得美好而印象深刻。
那时并没有见过木瓜,不知道是怎样的,过后也没再深究,管它是怎样的一种东西呢!直到有一次户外爬山,在路边见到有卖木瓜的,才又记起“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木瓜。
摆着的木瓜,个头挺大的,长圆形,光滑黄灿的表皮,捏起来硬得像木头,闻起来一股甜香沁人心脾。卖木瓜的老人说,这木瓜香味好,可以闻好长时间。于是买了几个,大的两块一个,小的一块一个。
回来后放在床头,时不时拿起来闻闻,香味确实好。把木瓜贴近鼻孔,长吸一口气,让香气悠悠穿过鼻腔,进入喉咙,再到腹腔,满满当当。这时整个皮囊内,芬芳馥郁,污浊志气尽被赶出,清爽无比。拿一个木瓜放进书桌的抽屉,它慢慢散发的香气渐渐积蓄,等你打开的时候香气扑鼻而来,心情都会跟着愉悦。到后来,木瓜开始腐朽,但尚未腐朽的部分依然有香气。等它完全腐朽了,变成褐色的,没了香味,才肯丢掉。
终于知道木瓜的样子,也知道它气味的香甜,因此对《木瓜》中“投我以木瓜”这个情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木瓜》这首诗是“卫风”,“卫”的大致地域在今河南淇县周边,木瓜成熟是深秋季节。关于诗歌旨意有多种解法,心底还是喜欢当作爱情诗来解,这样更觉得美。收到木瓜的那个人,一定是小心收藏,日日欣赏把玩,因为木瓜的香气与恋人的喜欢一样甜美。
逛超市的时候,偶然发现一种水果,切开是红红的瓤圆圆的籽,吃起来糯糯的甜甜的,标牌上写着“木瓜”,就迷惑了。回来网上搜索,才知道原来我买的是木瓜,超市里卖的也是木瓜。超市里的木瓜,原产南美洲,十七世纪传入我国,叫"番木瓜",简称木瓜,果肉柔软多汁,吃起来味香甜;原来我买的木瓜,是中国传统木瓜,木质,味芳香,硬要吃的话是酸涩的,只适合闻香。如此看来,《诗经》中的木瓜,一定是产自河南的,能闻香的中国传统木瓜了。
《本草纲目》记载:"木瓜处处有之,而宣城者为佳。"明嘉庆《宁国府志》载:"宣城县岁贡木瓜上等一千个,中等五百个,下等二百个,又干瓜十斤,俱解礼部"。宣木瓜应该是木瓜中的上品,不是轻易可以得到的了。俗人总有俗人的想法,这么好的木瓜,只闻香实在可惜。查阅资料,说“酢而可食”,水煮或浸渍糖液中供食用,入药有解酒、去痰、顺气、止痢之效。看来,这木瓜虽然酸涩,但切片蘸糖是可以入口的。
第二年户外爬山,又路过卖木瓜的地方,没有见到那个卖木瓜的,有些怅然。卖木瓜的,也就是顺带着随便卖几个,不会把它当作职业,自然也不会一直在那儿。我怅然的不是见不到卖木瓜的人,而是不能再有那种与木瓜相遇的美好。之后就在网上买木瓜,但总觉得不如路边买的香气浓郁。
去年在岳父小区的绿化带里,看见枝头挂着的木瓜,曾动过摘几个的念头。一来觉得乱摘不合适,二来听岳父说没什么香气,也就作罢了。前一阵子去岳父家,不知怎的说起绿化带里的木瓜。岳父说往年大家都去摘,今年摘的少,还有好些挂在枝头,大约是不稀罕了。我就想去摘几个,看看有没有香气。摘回来放到茶几上,起初是没闻到多大香气,过几天后再闻,竟然跟户外爬山路边买的一样甜香。于是珍而重之,床头放一个,抽屉内放一个,办公室放一个,茶几摆几个,车内放一个。
又可以随时嗅到木瓜的甜香了。那么多木瓜!每一个都是甜香的!突然觉得自己很富有。